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547185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电子产品行业前景一、 中国智能控制器行业驱动因素(一)政策智能控制器作为智能物联、智慧发展的必备器件,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鼓励行业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技术专利从行业相关技术专利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智能控制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专利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控制器相关专利申请数为1497件,同比增长83%。二、 中国现状(一)市场规模随着我国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产品及行业领域的互通性不断加强、大数据应用等智能化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持续刺激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和电动工具及设备等领域对智能控制器需求的增长。据资料显

2、示,2021年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规模为265135亿元,同比增长113%。(二)应用结构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重点布局在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设备这三大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市场占比最大,达24%;其次,家用电器市场占比16%,电动工具及设备市场占比13%,智能建筑及家居、健康及护理和其他市场分别占比为11%、4%和32%。(三)企业情况从行业企业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相关企业数量也随之逐年递增。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5704家,同比增长607%。三、 智能控制器行业竞争格局从区域竞争角度,在国内市场份额方面

3、,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也是电子元器件等上游制造商及下游终端产品制造商的聚集地,已形成发达的产业集群、完整的产业链、丰富的产业配套能力及产业制造能力。其中珠三角地区占据国内智能控制器及电子信息行业主要的市场份额,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等国内主要智能控制器制造厂商的生产主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也逐步向长三角地区延展布局。从企业竞争角度,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分散,份额向行业龙头集中。智能控制器行业为充分市场化的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会受到原材料成本变动、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份额前五家企业分别为拓邦股份

4、、和而泰、朗科智能、和晶科技和贝仕达克,其中拓邦股份的市场份额为023%,属于行业第一。由于智能控制器行业存在着非标准化、定制化等特点,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四、 智能控制器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智能控制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生产智能控制器产品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子元器件,虽然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及供应市场已进行充分竞争,价格相对可控,但因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及多种原材料,各类原材料占据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且原材料的价格受到国际及国内供求关系影响。近年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上原材料价格升高,如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而企业不能采取相应的原材料替代方案或进行产品升级改造

5、,将面临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风险。(二)智能控制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电工电子类厂商的自动化生产比例相对较低,人力仍然是主要制造力来源。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支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同时东南亚国家电子代工厂利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发展迅速,对我国中低端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厂商造成威胁。对于部分无法迅速完成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企业来讲,其将面临人力成本迅速增加和市场淘汰的风险。(三)智能控制器技术变革风险上游行业的技术革新、下游行业逐步严苛的技术要求都将会给智能控制器行业带来技术变革的风险。随着市场的发展,上游行业可能产生更多性能优异的多样化产品,这就要求智能控制器生

6、产企业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升级改造;同时下游行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产品逐渐向智能化、小型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业内企业也要不断更新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求、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否则将会面临被市场摒弃的风险。五、 控制器产业链中上游(一)控制器大脑的构成情况智能控制器的上游端主要由芯片、单片机及一些电子元器件所构成。控制器厂商从上游端采购各种原材料,经过自身的加工制造后,形成控制器,然后供应给下游的终端制造厂商。MCU作为整个智能控制的大脑,被称为单片机的微型计算机。MCU也被叫做单片机,是把处理器、存储器、定时/计数器、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等都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同时,在微型计算

7、机内部写入相应的程序。MCU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四种主要的位数,位数越多,代表MCU的运算能力越强,处理数据的量更大,处理速度也更快。目前应用最广的是32位单片机,也是如今主流的微处理器。(二)产业链中控制器的位置智能控制器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以硬件调试和软件算法为核心,融合了电力电子、通信、显示屏、声光磁、数模转换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控制器行业生产制造主要分为两种模式,OEM(原设备生产商)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OEM只是代工生产,毛利率相对较低,行业更加看重规模效应。ODM由于有了设计的环节,毛利率普遍高于OEM,这种模式对于公司的研发设计提出了更高

8、的要求。依据下游客户行业不同,智能控制行业在各个细分领域诞生了不少龙头企业。汽车控制器的代表有博世和电装,汽车电子由于行业壁垒高,长期被欧美日企业把控,我国起步较晚、涉足企业较少。在家电、电工工具等领域,全球第一梯队为英国英维斯、德国代傲控制和中国香港金宝通,国内第一梯队为拓邦股份、和而泰,朗科智能和贝仕达克紧随其后。智能控制器市场的三大趋势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下游客户外包和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六、 智能控制器行业壁垒(一)智能控制器技术壁垒智能控制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专业生产厂商必须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管控系统。由于行业下游电子产品更新迭代较快,为适应消费者或客户对新型产

9、品的和市场的需求,要求团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紧随市场,并在研发、设计、生产、测试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做到精益求精。因此行业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新进入者将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二)智能控制器资质壁垒智能控制器行业中,客户和供应商基于过往合作积累的信任通常会建立较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对于国际及国内一线品牌而言更是如此。智能控制器生产企业在成为国际或国内一线品牌客户的供应商之前需要经历严苛筛选,同时客户也会委托外部认证机构进行审核;进入客户的供应链之后,产品质量的把控依然非常严格。因此新进入者通常面临较为严格的资质审核及评测壁垒。(三)智能控制器品牌壁垒当前,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存在

10、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市场份额向行业龙头集中的趋势,国内区域性品牌仅占据低端市场。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已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具备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而消费者转换品牌过程中存在着转换成本,新进入者需在研发、生产、销售、宣传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新进入者缺乏足够的竞争力,较难动摇原有品牌的稳固地位。(四)智能控制器人才壁垒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趋势导致产品差异较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智能控制器行业推广应用还处于上升期,研发、生产和管理等相关人才相对稀缺,若要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突出、管理能力优秀的核心团队非常困难。因此企业既要从市场中寻觅人才,也需具备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帮带体系。对新进入者来讲,其将面临人才培养、挖掘及积累壁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