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545947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10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课前预习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通感、 顶针等。【技法解密】1. 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 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 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2. 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 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 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

2、,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 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 表现力和感染力。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 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意贯通;增强的气势,增强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

3、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句意蕴,丰富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 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 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 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 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

4、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 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2、拟人: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5、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例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注】排闼:闯进门。闼,小门。问:“两山排闼送青”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之情。(2分)3、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

6、鲜明地突出事 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 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例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 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

7、起读者的想象和 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4、对比: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 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 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区别: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例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鞍马稀

8、”(白居易琵琶行)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诗中以“杜康”代酒。6、双关: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 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八“莲”(怜)谐音,都是此 类。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

9、罗帏?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 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 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 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 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 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

10、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 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7、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 通起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 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得具体高 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 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 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 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 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

11、修辞。顶真 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例如:马致远汉宫秋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 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 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 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 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 的愁绪。9、反复: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 感情强烈,又使行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 律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10、互: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 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 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 寻味的艺术效果。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例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 李将军传说

13、:“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在“明”和“关”两 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请简要分析。答案: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 “秦” “汉” 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是使用了互的修辞手法,意即“秦汉 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样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 意境,使诗歌的主题同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深化了全诗 反战的主题。【小试牛刀】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月既不解饮,影徒

14、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 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李白月下独酌)()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 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杜甫登高)()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10、鸡声

15、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 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接上期)二、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指导二、象境体悟象境体悟,这是读懂诗歌无法回避的,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读意象和体味意境两个方面。1、品“意象”所谓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世间物象 无数,诗人选此舍彼,或舍此选彼,完全是根据创作时内心 情感和表达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导引下,就是 同一物象也会选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 是咏蝉,虞世南写:“垂绥饮清露”、“居高声自远”。骆宾王 却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位诗人都选取了露水 和声响两个客观物象,但因为当时诗人的处境不同,情感有 很大的区别。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风雅自许,自负才华; 骆宾王无辜遭诬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诗中的意象完 全不同:一是“清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