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537359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系 别 经济管理系 班 级 电子商务 1301 ZB 摘 要 巴黎并不以教堂出名,可是它却有不少出名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圣母院”了。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教堂, 是古老巴黎的象征。从外面仰望它整体呈上升趋势,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进入教堂内部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光线的笼罩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再加上宗教的遐想,使它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建筑风格 哥特式 艺术特色目 录摘 要2一、巴黎圣母院简介4二、建筑背景4三、建筑风格4四、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5(一)巴黎圣母院外部设计风格

2、5(二)巴黎圣母院内部设计风格6五、建筑与文学7六、总结9参考文献9一、巴黎圣母院简介说起巴黎圣母院,人们自然会想到大文豪雨果的著名小说和电影巴黎圣母院。其实小说中所描写的曲折情节,不过是作家雨果的艺术构思而已。然而,巴黎圣母院却因此名扬天下,这是不置可否的事实。巴黎圣母院是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于1163年开始兴建,1345年完工,历时182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正面塔楼高68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90余米。底层有3座并排的

3、桃形大门,中间门上是最后的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教堂内大厅可容纳9000人。如果说艾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那么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在巴黎,参观巴黎圣母院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二、建筑背景巴黎圣母院产生的背景及渊源法国天主教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巴黎塞纳河流域岛的东面,于 1163 年开始修建,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整个建筑历经了 180 多年。是巴黎天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圣母院正厅顶部的南钟楼有一口巨大的钟, 铸造这座钟楼的材料中加入了大量金银,这些金银都是巴黎虔诚的女信徒捐赠的。 敲击时钟声宏亮,全城可闻。然而北侧钟楼则有一个 387 级的

4、阶梯与之对应。站在钟楼顶可以俯瞰巴黎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不仅有欧洲古典及现代感的建筑物,还能欣赏到那一艘艘观光船穿梭游驶于塞纳河面上的美景。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充分的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三、建筑风格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圣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哥特式,原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

5、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

6、欧洲传播开来。四、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一)巴黎圣母院的外部设计风格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乘坐游船在塞纳河上,远眺高高矗立的大教堂,整体看起象一个英文字母u。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由于透视的原因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则是又高又长又窄。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 使人感到一种上升的雄姿。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和谐、最美妙的,竖直与水平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 9 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圣母院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7、坐东朝西,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左右两侧顶上的塔楼是最后才竣工的,没有尖塔。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巴黎圣母院一书中提到的那口大钟,也就是,加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主体部分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个细长的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直线交叉的表现更加体现出了圣母院的高俊,挺拔。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 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个桃形门洞, 拱门顶部采用了曲线构成,让桃形拱门活了起来,整个圣母院的正立面大多采用直线难免显得比较呆板,加入曲线构成之后使整个构图看起来更加的完美而且使得整个建筑

8、也活了起来。雕塑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大艺术特色圆雕和浮雕。桃形拱门上的浮雕作品,于中世纪完成的,它们的表现手法各有不同,有高浮雕也有矮浮雕。拱门上的高浮雕形象生动逼真,体积较厚,形体压缩比例小,立体感较强。它们构图形式美的基调,由点、线、面、体、色的形式因素与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构成。在视觉上形成稳定的金字塔形结构,其画面形象的传达给人们的是像山一样的庄重、安定的感受,形成了一种端正、严谨的效果。给人无穷无尽的层次感和无限的起伏感,让整个门都活起来了。28 位君王的雕像所呈现的空间是真实的空间,他具有一定的张力同时还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人类情感。 在圣母院正立面中也是最能主导和接示空间气氛的,

9、它们借助于艺术的象征性,隐喻性和永恒性来表现了当时君王推行的王权至上,神圣、不可侵的犯庄严形象,同时还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人类情感。在这些雕塑中形的概念不是指轮廓线,而是整个形体的空间形状。以君王中的任意一个为例,看起来都很有层次感,起伏感和变化感。它们形的概念包括了空间性、立体性,以及它的基本立体形状、高点、体面和体面之间的联系。立面上的这些君王几乎只能看到正面,正面是它的重中之重,给人一种威严、肃静之感,或许我们也可主观理解为在教堂里应该正视自己的人生。 由于站在下面是仰视会产生透视效果,所以工匠们在形体塑造的时候将身体的比例进行了调整把身体的上身适当扩大了下身适当的缩小了, 这样让人

10、看起来更加具有真实的感觉, 也增加了君王的霸王气势。 (二)巴黎圣母院的内部设计风格圣母院的内部极为朴素,肃穆严谨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走入圣母院内,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 24 米,直通屋顶。两列柱子距离不到 16 米,而屋顶却高 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无数的垂直线条引人仰望,体现了巴黎圣母院建筑的简洁,高耸,挺拔和当时教徒门认为天神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数十米高的拱顶在幽暗的光线下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加上宗教的遐想,似乎上面就是天堂。于是,教堂就成与上帝对话的地方。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也就是著名的玫瑰花窗。他们由不同的图案和颜色组合而成,内呈放射状,如图中这

11、扇巨型窗户建于13 世纪,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心灵手巧的工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个窗子上镶嵌出一幅幅的图画。 是用铁棂把窗格子进行分割, 再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之间。铅条柔软,便于把玻璃片嵌进工字形截面中去,这样使得整个窗玻璃看起来象呈同心圆放射状构成,类似于二方连续纹样环绕,更象一幅精致的适合纹样。由于当时只会生产小块玻璃,所以分格小,整个大窗子色彩特别浑厚丰富, 并且便于色调的统一。 一小块一小块烧制好的彩色玻璃镶嵌在窗上,有红、紫、蓝、黄、绿等颜色,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整个花窗由很多个部分构成,有三角形,有方形,有长条

12、形,每个小部分是一个色块,这些各式各样的色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玫瑰花窗。这些颜色搭配得如此完美,它主要是以蓝色调为主,紫色次之,蓝色有一种深邃忧郁的感觉,更加符合宗教的气氛但是又有红色的衬托显得又有几分激情的存在。 首先我们从色彩纯度上看他们运用的色彩全部是纯色,纯度都非常高,对比相当强烈。这种方式和后印象派的点彩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不同的高纯度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中去调和出美妙的颜色。纯度主要取决于色彩的鲜浊程度,他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就拿窗子上的任意一个部分来说,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来的有色相感得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它上面的红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具有红色相的特

13、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了淡红色;当混入与红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么纯度降低了,成为了灰红色。但是他们没有其他加入任何的颜色。在明度的对比上,他们采用了非常强烈的明度对比。随便抽出一个局部,都运用了不同的色彩,有黄色和紫色搭在一起的,有蓝色和橙色搭在一起的,正因为大胆的运用了对比色的搭配,所以显得他们的明度对比更加的强烈,但却没有让你有丝毫的不协调感。从外面看玻璃窗一片灰溜溜的,没什么特色,但从教堂里面,因为外面光线充足,教堂内部没什么东西照明,所以此时可以很清楚地欣赏彩色玻璃窗上的图案。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14、。在教堂里,彩色玻璃窗的图画就是一部无字的圣经,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仿佛述说与上帝同在,我们的人生会多姿多彩、美满幸福。这种魔力信徒们是在家里无法感受得到的。五、建筑与文学 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中宣布,文学终将杀死建筑,这也是迄今最为激进的关于文学和建筑关系的评价,雨果认为,中世纪以前,教堂作为教会权力的中心和普通民众逃避审判的避难所,是唯一一个可以包容自由思想的场所,理所当然的成为那个时代思想唯一的出口,因此吸纳了社会的全部物 力和智慧。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建造教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奇景,艺术也因此得到广阔而辉煌的发展。文学中的建筑不同于现实的建筑,往往被作者盖上了强烈的主观情感的烙印,

15、成为了一种建筑在心灵上的建筑,建筑也具有了情感和生命。建筑和文学同属艺术,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历史,而文学是用文字叙述的历史。他们共同承载着时代精神,两者用不同的声音向人们诉说历史。当文学表现建筑的时候,携带着时代精神的建筑就进入了文学视野,文学中的建筑因此成 为了传声筒,立体真切的传达了时代精神的强音。 在19世纪上半叶,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对于建筑的描写,大多体现在故事 的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建筑在他们的小说中成为作品中展示情节故事的叙事空间,经典的建筑场景描写为作品增色不少。这一时期,建筑在文学中的反映,大多是特定的建筑场所,单一孤立,反映了某一特定的背景下的故事。建筑的视野有限,以某个村庄为特定的地点,而不是都市。而且,建筑艺术在文学的作用上,多为关注人性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建筑象征个人的情感或人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同样,以建筑名为书名的这本法国小说里也有一个僧人,卡西莫多。他生身父母不详,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长大,或者说哥 特式建筑哺育他长大,建筑是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模样类似教堂外部那些半人半兽的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