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53330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B.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C.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D.青衫,黑色单衣,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也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官职低。2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

2、能参加科举考试?( ) A.陶渊明B.王维C.文天祥D.蒲松龄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B.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C.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D.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

3、起来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汉武帝时开始令州郡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曾流行一时。鲍照有拟作18首传世,他的作品对唐代诗人颇有影响。C.列土:封爵赐邑。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D.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这些诗赋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

4、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B.“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C.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D.“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5、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总角”指六七岁的小

6、孩。B.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之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半夜。C.“拙荆”是 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市人家妇女的穿着。“拙荆”又作“山荆”“荆室”。D.“令”含有美好之意,所以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对方的女儿为“令爱”;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叔父为“令坦”。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B.“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C.古代农历的一些

7、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D.“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9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B.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C.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10下列

8、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驾车的人。如鸿门宴中的樊哙。B.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在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里指代有学问的人。C.古代纪年的方式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兼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赤壁赋中“壬戌之秋”属于干支纪年法。D.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别人为之设宴送行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11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孝廉:孝顺父母,品行廉洁。察举制度中的名目之一。B.顷之,持一象笏至,象笏: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C.朝菌不知晦朔晦

9、朔:月亮的盈缺。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引以为流觞曲水,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C.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 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而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D.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周是继 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

10、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C.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D.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B.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C.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11、。D.“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1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如:先考,指已逝的父亲;先妣,指已故的母亲。B.祭酒,汉平帝时期始设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除。C.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1520岁谓之舞象之年,男子20岁为弱冠,80岁为鲐背之年,90岁为杖朝之年。D.道,指唐代的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16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表示官职变动的时候,“擢

12、”“拔”“迁”表示升官,“谪”“贬”“左除”“左迁”表示降官。B.下车,表示官吏初到任。“下车伊始”中的“下车”即是此意。C.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D.改元,指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1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为变宫、宫、商、角、变徵、徵、羽七音。B.我国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

13、”,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1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二星的分野。B.“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第一日,朔”为阴历每月最后一日。C.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称谓,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按顺序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三秋”指季秋是秋天的第三个月。D.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用干支纪年。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9下列说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紫电清霜”中的“紫电”是宝剑名,“清霜”指剑。“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中的“潘”指潘岳,“陆”指陆机,他们都是南朝人。钟嵘的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指北方少数民族,“夏”即华夏,指古扬州地区(现在江苏江西安徽一带)。A.B.C.D.20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虽欲长侍足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