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51964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登岳阳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登岳阳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登岳阳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其一) 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学习朗诵诗歌的技巧。2.结合作者的生活及时代背景,由浅入深地分析诗歌内容及创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中借景抒情的深沉意境。3.当堂背诵。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创作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诗歌深沉的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学习任务:1.课前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查找作者陈与义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背靠滚滚东去的长江,面对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宋代著名诗

2、人陈与义也曾多次登上岳阳楼,写出了许多可歌可咏的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七言律诗登岳阳楼就是其中之一。(板书课题)二、课前反馈。(5分钟)1.师:课前同学们一定读过了这首诗,现在就请一个同学展示一下自读的成果。(集体正音)2.师:刚才我们把诗歌中重点字的音找准了,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集体朗读)3.师:朗读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以外,还要注意节奏,请大家听老师示范朗读、并画出节奏。4.多媒体出示节奏的正确划分:v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v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v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v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

3、悲。师:大家画的节奏是否与老师的一样呢?请同学们按照画出的节奏再读本诗,注意停顿。(集体朗读后做评价)三、课堂助学。(一)按要求找出诗歌的大概内容。(5分钟)1.师:诗歌虽然短小,但是也像我们学习的文章一样,包含各种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小组内进行交流。多媒体出示提示:登楼的时间?游览的地点?看到的景物?诗人的情感?2.小组讨论后,根据学生举手汇报所找到的每一个内容,师总结并出示多媒体:登楼的时间:夕阳西下时、日暮之时。游览的地点: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三国吴蜀分界。看到的景物:八百里洞庭水,帘旌不动,夕阳西下,湖山、老木、沧波。诗人的情感:悲!(二)结合课前学习任务,分析作者悲

4、从何来?(5分钟)1.师:诗人登楼正是夕阳西下时,远山含翠,水平如镜,岳阳楼倒映水中更显气势巍峨。这样的美景本应让人深感宁静和平,可诗人为什么反而产生无限的悲伤呢?(多媒体出示问题:诗人为什么悲?)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可讲述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说明这时的陈与义正因靖康之变而逃难在外,生活颠沛流离,使得诗人心中充满悲愤无奈;学生也可能会讲述这时候北宋已灭,国不能统一,家不能完整,诗人悲伤国家的命运,自己的命运等。(学生可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2.师评价、总结:同学们刚才分析地很好,靖康二年,京人攻下北宋首都,陈与义远离家乡,避难南行。前后三年,几经辗转,饱经风霜。国家

5、之恨,身事之愁时时困扰着他,不到40岁却已早生华发,登楼远眺,自然悲从中来。多媒体展示为何悲?国家多难 前途渺茫远离家乡 饱经风霜3.下面请一个同学示范朗读,注意情感的体现。(3分钟)评价:诗歌讲究音律和谐,要读出节奏感,愉悦的作品我们要读得轻快流畅,悲伤的作品我们要读得低沉而缓慢,请同学们再读一次。(分组读、集体读,师根据朗读情况做评价。) (三)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品味诗歌深沉的意境。(15分钟)1.师:大家都知道,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景物都美好,伤感的时候看到的景物亦悲伤,所以说心喜则景美,情悲则景悲。(多媒体出示:情悲则景悲)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陈与义空有满腔理想抱负,只能无奈悲

6、叹。岳阳楼风光依旧美丽,背井离乡流落到此的诗人却充满无限悲伤,种悲深深地渗透在他的诗作中,借着周遭的景物抒发出来,这种创作方法就是借景抒情。(多媒体出示:借景抒情)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每一联中找出作者借景抒情的地方,细细品味。(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师根据回答作适当评价。)生:洞庭湖水烟波浩渺,滚滚长江奔流不回。古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湖水江水,便好似陈与义那绵绵不尽的愁丝。不动的帷幔沉闷而忧郁,体现出诗人的苦闷,而夕阳西下,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片黑暗,北宋灭亡,如夕阳西下,看不到明天。徙徛:诗人徘徊在湖山之间,直到日暮,前途的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己悲)

7、望远:远游万里,艰苦备尝,来到此地举目远眺,更觉思乡情切(己悲)。多难:经过三年的磨难,登高楼深感世道艰险,国运衰亡(国悲);诗人刚到中年,却头发早白。风霜中登临三国时横分吴蜀的岳阳楼,吊古悲今,山河依旧,家国已破,感觉自己就如同枯零的老树,了无生趣,孑然一身,随波逐流,更觉悲从中来。(景悲)2.这类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理解,自行总结出诗中的景悲、己悲、国悲。板书: 景悲 悲 己悲 国破山河碎国悲3.师总结:大宋从繁华转眼便灰飞烟灭。夕阳西下,岳阳楼原来美丽的景色在诗人眼中却显得十分惨淡。国破山河碎,诗人触景生情,因心境悲凉而觉景悲;因觉前途渺茫、报国无路而觉己悲;

8、因忧国破家亡而国悲。多媒体出示:国破山河碎忧国忧民无限悲(四)再学诗歌的朗诵技巧并当堂背诵。(8分钟)1.师:此种流离之苦,身世之悲,家国之恨,让这首诗情欲深沉悲壮,读之使人同感悲凉。我们应该如何驾驭这种情感,朗读好这首诗歌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同桌之间互读互评。学生互读互评。2.接下来,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展示一下朗读技巧。(个人读、小组读等。)3.学生互评,师评:朗读诗歌时,动词与形容词可重读,每一句之间的音调要有对比,有变化,体现悲伤的地方要低沉,抒发情感的地方要舒缓,这样读来抑扬顿挫,如同一曲优美的旋律。4.请同学们再次用自己的朗读,展现诗人的情感。(集体读,评价)5.师:相信学习到现在,同学们对陈与义的这首登岳阳楼已相当熟悉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做一次自我挑战,关上书本,背诵本诗。四、课堂小结。(1分钟)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悲伤,品读出诗歌深沉的意境。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这种独力思考、集体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五、课后学习任务安排。(1分钟)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并默写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