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导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519364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进酒》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将进酒》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将进酒》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将进酒》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将进酒》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进酒》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进酒导学案主备人:张新颖审定人:高二语文组备课时间:3月17日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3、激发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2、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知识1、唐诗知识: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获得迅速发展、大放异彩的时代。唐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古体有五言、七言及长短句歌行;近体有五言和七言的律

2、诗和绝句。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天才分别把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推向高峰。白居易是继李、杜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创始人,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主张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病痛”,新乐府秦中吟便是体现他上述理论的佳作。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是广为传诵的名篇。2、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

3、。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作者简介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

4、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2. 李白的思想性格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圭寸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儒家

5、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3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蜀道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三、背景了解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四、文题解析将:读音:

6、“qimg”。为“请、愿”的意思,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五、整体感知1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和情感节奏。(1)字音:朝(zhe)樽(zm)还(hu岔)岑(cen)烹(peng)馔(zhucn)恣欢谑(zi)(xu径(jing)裘(qit)(2)朗读指导: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个性。须气势豪壮,情感起伏较大。2、自由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

7、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答:形象:大醉如泥,酣卧不起。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3、再读全诗,思考:李白为何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中哪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答:可能是朋友聚会一一“酒逢知己千杯少”。“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一也就是借酒消愁。六、诗意赏析:齐读诗歌第一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会须一饮三百杯。”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答: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

8、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弓I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言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2、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多处,请找出来。答: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多处,如“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答: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

9、了,青春不再,其实,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夸张的手法,弓I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读“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4、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答:“欢”“乐”5、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与“愁”不符吗?答: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答:这

10、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豁达积极的一面。【小结】:人生是短暂的,何不趁此时光及时行乐,开怀畅饮,李白于此要展现其豪迈、洒脱的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却在“乐”的言辞中贯穿这“愁”情,渴望受重用之情溢于言表。八、作业:背诵默写全诗第二课时一、诗意解析:齐读诗歌第二节:“岑夫子与尔同销万古愁”(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体现了李白怎样的性格?答:不是

11、。“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不足贵”将李白对权贵蔑视之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钟鼓”二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2、“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答: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答: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借曹植自比,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小结】作者由悲转乐,但仍然掩盖不了内心之“愁”,无论怎么安慰自己也是无济于事,于是,随着酒的

12、量饮,借着酒劲,李白爆发了,将自己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宣泄出来。4、“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答: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展现出来。【小结】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诗人的愤懑,加上酒劲的作用,最终走向狂放,这正是李白豪迈的一面,李白越狂放,心中的“愁”越是让人感受深刻,那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味道,就像一坛陈年老酒之味更浓!二、课堂练习1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

13、予以解说。答:起兴手法。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夸张手法。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2、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答: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三、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