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51843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斜拉桥施工监控方案一、概述1.1工程概况全桥跨径组成:2x (4x30) +2x (5x30) m组合箱梁+ (125+220+125) m矮塔 斜拉桥+(2x30) m组合箱梁+ (42+70+42) m连续刚构+3x (5x30 ) m 组合箱梁,桥梁全长1681.2m。大桥主桥采用220m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三室斜 腹板截面,按整体式截面设计。在斜拉索锚固点,设置横桥向贯通的横梁。跨径 布置为125+220+125m,主桥桥长470m。主桥主梁全宽为26.5m。桥面设2% 的双向横坡,桥面横向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1.0m(机动车道)+ 0.50m(防撞 护

2、栏)+2.5m (索塔)+0.50m(防撞护栏)+ 11.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主梁边中跨比为0.568,支点处高8.0m,跨中高3.5m。箱高度和底板厚度 均按1.6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宽为26.5m,腹板斜率为1: 3.142,底板宽度 为变值,零号块顶、底板厚度分别为65cm和150cm,腹板厚110cm,其它块 件顶板厚度为30cm,底板厚度从根部的110cm按1.6次抛物线变化至跨中 的28cm。全桥在梁端、0号块和斜拉索主梁锚固点处均设置横隔梁,其余位置 不设置横隔板。其中0号块横隔板厚150cm,端横梁厚250cm,斜拉索主梁锚 固点处横隔板厚30cm。主梁采用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有纵、横、竖三向预应 力,纵、横向预应力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群锚;竖向预应力采用精 轧螺纹粗钢筋,布置在腹板及横隔板内。索塔下塔柱采用双薄壁实体墩,桥墩横向宽13.5m,薄壁纵向厚1.7m,间距 为2.6m,从美观上考虑,桥墩横向设置花瓶型凹槽。承台尺寸为23.0x18.2m, 承台厚4.5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每个索塔基础采用20根0 2.2m的钻 孔灌注桩。斜拉索为双索面,双排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每个索塔设有2X12对48 根斜拉索,全桥共96根。1.2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2、设计速度:80km/h3、 桥梁宽度:26.5m4、主要荷

4、载标准:(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2)设计温度:桥位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6.2C,极端最高温度为38.4C,极 端最低气温为-14.3C。(3)设计风速:使阶段基本风速V10=25.6m/s(重现期100年) 施工阶段基本风速V10=21.5m/s(重现期30年)(4)船舶撞击力:防撞击力按照美国ASSHTO规范规定驳船撞力的要求计算。横桥向设计防撞力为8.0MN,顺桥向设计防撞力为4.0MN(5) 基础变位:成桥后主墩不均匀沉降为1cm,过渡墩不均匀沉降为0.5cm。5、设计洪水频率:1/3006、大桥设计基准期:100年,设计安全等级:一级7、环境类别:1类二、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

5、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B202006)(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6)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 D65-012007)(7)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8)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 1/2003)(11)蔡甸至汉川一级公路

6、汉江特大桥施工结构设计图纸。三、施工监控的目的由于各种因素(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结构自重、施工 荷载、温度影响、结构分析模型误差、测量误差等)的随机影响,结构的初始理 论设计值难以做到与实际测量值完全一致,两者之间会存在偏差。若对偏差不加 以及时有效的调整,就会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形。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实际的施工工序,以及现场获取的参数和数据, 对桥跨结构进行实时误差分析和结构验算;对每一施工阶段,根据分析验算结果 给出结构应力及变形等施工控制参数,分析并调整施工误差状态,建立预警体系 对施工状态进行安全评价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 全合理的范围内

7、,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该桥主桥结构和施工方法的特点,施工监控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1) 在钢箱梁制作时提供无应力制造线形;2)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供0#块立模标高,塔柱支撑;3) 钢箱梁施工时提供钢箱梁前端定位标咼;4) 若干施工阶段下主梁及主塔轴线偏位及变形情况;5) 提供主梁施工索力初始张拉值及每一施工阶段下悬臂前4个梁段斜拉索 索力及索力变化值;6) 若干施工阶段下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或应变;7) 若干关键工况下的塔柱水平位移;8) 若干施工阶段下主墩沉降值及水平位移值;9) 成桥状态各控制截面的应力、索力、塔柱水平位移;10) 施工过程监控仿真计算。四、施工监控

8、目标本桥高程控制精度为:(1) 立模标高允许误差:5mm;(2) 控制索力张拉允许误差土 2%;(3) 主梁相邻节段相对标高误差(附加纵坡)0.3%;(4) 主塔控制精度:轴线偏位10mm;断面尺寸土20mm;倾斜度半H/3000; 塔顶高程10m m;斜拉索锚固点高程10mm。(5) 主梁轴线:主梁中线水平方向允许偏差10mm ;高程允许偏差10mm。五、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必要性桥梁施工监控技术包含施工过程计算、施工方法、施工手段与工艺、施工过 程控制等内容。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桥梁施工过 程中。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其最为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 程序

9、与成桥后的线形及结构恒载内力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大跨度斜拉桥一般采 用分阶段施工方法,结构内力状态和线形随施工过程不断发生变化。设计阶段一 般根据经验预先确定包括结构刚度,构件几何尺寸,梁段重量,施工临时荷载, 斜拉索张拉力,收缩和徐变等关键参数为理想值,并根据上述参数的理想值确定 结构各关键阶段的理想状态。尽管可对上述参数进行控制,但由于施工误差,环 境误差,测量误差等不可避免,如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实际结构状态和理想结 构状态间的偏差。随着跨度和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该偏差对结构线形和内力状态 的不良效应显著增加,给结构的施工和正常运营带来诸多隐患,甚至危及施工和 运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为确保

10、施工过程中斜拉桥的结构内力和变形状态始终处在安全,合理的范围 内,且成桥后的主梁线形逼近设计预期的理想线形,结构本身处于最优的受力状 态,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密的施工控制。斜拉桥施工控制指通过对斜拉桥进 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获得个关键施工阶段的主梁线形,斜拉索初张力,索塔位 移,主梁及索塔关键部位应力等理论值,进而根据理论值对施工过程做出明确规 定,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对理论值和相应的实测值进行对 比的基础上,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后续施工过程进行最优状态控制,以保障结构 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不良效应的过程。六、施工监控的内容本项目施工监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结构仿真计算:按施工过程对结构进行仿真计算。线形监测:包括平面线形监测和挠度(高程)监测、主塔线形监测。应力监测:在大桥上部结构(箱梁)的控制截面布置应力量测点。索力监测:斜拉索张拉后的每个阶段都要对索力进行严格的监测。 温度测试:在梁体上布置必要的观测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是一个预告、施工、测量、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要求控制 系统除了具备常规的结构分析计算功能外,还应具备在施工现场根据实测参数消除设计与实 际不一致的自适应能力,并能及时提供标高和索力修正值。基本思路是:首先用规范的参数计 算结构的响应,然后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二者的差异,修正参数使其和

12、实际结构 的结果吻合。经过几节段的施工就可以得到合适的参数。对于采用悬臂拼装或悬臂浇筑方法 施工的桥梁,主梁在塔根部的相对线刚度较大,变形较小,因此在控制初期参数不准确带来的 误差对全桥线形的影响较小,这对自适应控制思路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经过几个节段的施 工后,计算参数已得到修正,为跨中变形较大节段的施工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系统方 法目前是最好的施工控制方法。本项目施工周期长、过程复杂,影响参数较多,如:构件材料特性、截面特 性、温度、砼的收缩徐变、施工荷载、施工误差等。计算施工控制参数的理论值 时,一般假定这些参数值为桥梁规范的给定值。为了消除因设计参数取值误差所 引起的施工中设计与

13、实际的不一致性,监控组将在施工过程中对这些参数进行识 别和预测,对于重大的设计参数误差,提请设计方进行理论设计值的修改,对于 常规的参数误差,通过优化进行调整。具体流程见图施工监控流程图5.1控制测量施工一个梁段称为一个阶段,为了改善施工过程中的挂篮和混凝土主梁的 受力,每个阶段分成四个工况: 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 主梁混凝土浇筑; 待强后预应力张拉、降挂篮; 主梁斜拉索张拉。以上针对的是浇注有斜拉索锚固点的梁段,无斜拉索锚固点的去掉张拉斜 拉索的步骤,如果需要进一步改善受力,可将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斜拉索分两次 张拉,则一个阶段共分六个人工况。(1)每个阶段观测项目;1. 索力测定测试方法:本

14、桥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采用特制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千斤顶, 利用高精度传感器的精确读数来测定斜拉索的索力值,同时,辅以弦振式测索仪。 几种方法有机结合,相互校合,取长补短。2. 主梁挠度观测 测点布置:每一梁段悬臂端截面梁顶设立三个标高观测点,同时也作为坐标 观测点,测点布置在每个梁段梁端纵向横向距边缘10cm处,需用端钢筋预埋设 置并用红漆标明编号。当前现浇段悬臂端截面同时设立三个临时标高观测点,作 为当前梁段控制截面梁底标高用,并结出对应的测点的高程关系。 测试方法: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测点标高。临时水准点可设在梁塔固结处。每 阶段每一工况均进行标高测试,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协作完成。测量时间选

15、在 天中温度变化最小的时候,即凌晨0点和6点之间。3. 截面钢筋应力或混凝土应变观测测试方法应变计采振弦式应变计,振弦式应变计采用相应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测试。所用 的测试元件都局具有可靠的标定数据。测点布置主梁纵向应力监测断面选为主塔根部的截面,主跨1/4截面处,边跨跨中截面 处。主梁截面上重点测试上下缘处的应力值。主塔应力监测断面取主梁上方50cm 标准截面。由于实际施工中受结构自重,挂篮刚度,施工荷载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需要根 据结构的实际状况及仿真计算的结果,对应力、变形较大的关键截面进行适当的 调整。4塔顶水平变位测量 测点布置:主塔顶上下游各设一到两个测点,测点位置选在塔顶便于观测 的可靠位置处。 测试方法:用全站仪测量。5. 承台水平变位测量 测点布置:承台顶面上下游各设二个测点,分别设在四个角处。 测试方法:用全站仪测量。5,2梁体线形测量主梁的标高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线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标高应加以严格控 制。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应根据结构本身的特性与施工方法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策 略。例如,当主梁刚度较大时,斜拉索索力的变化对主梁标高的影响时有限的, 应先对肃立的张拉吨位进行控制,根据实测的标高,对索力做适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