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516321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计划 、周一制定出质量检查计划,报建设单位批准。 2、周二开始检查,执行质量检查计划。 3、周二检查1X楼实体质量。 4、周三检查2X楼实体质量。 5、周四检查X楼实体质量。 、周五检查4X楼实体质量。 7、实体质量检查内容包括。梁、柱、墙、板砼浇筑质量,模板质量,拆模控制,钢筋绑扎,施工缝留置,楼梯浇筑等。 8、下周一检查地下室实体质量及防水质量。 北海花园项目监理部 02年12月2日 第二篇: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关于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使用钢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质【0X】 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工程屋面渗漏质量通

2、病治理工作的通知(乌建发【0X】 205号)、XX市质量监督站20X年工作安排、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公司决定将住宅工程屋面渗漏、钢筋“瘦身”、工程外观质量、变形缝施工、后浇带施工、填充砌体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作为专项治理重点,要求各项目在今后的施工中认真执行,严格把关。 公司将在今后的检查中,针对以下专项治理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对于执行较差的项目将在全公司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具体治理要点及要求如下: 一、住宅工程屋面渗漏问题的治理要求: 今年,要重点加强对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和防水工程材料的抽查及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检查力度。 1、今年,防水材料见证取样必须通知监督

3、员监督,并留影像资料。 2、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屋面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防水附加层必须按照要求设置,不得漏设。 4、出屋面的管子应设置附加层并用铜丝绑扎。 5、地漏的设置必须按照图纸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 、应做好成品保护,施工中,严禁工字钢、钢管、扣件等直接在成活防水卷材上堆放。 7、注意控制屋面的坡度,不得出现倒坡、积水现象。 二、钢筋“瘦身”问题的治理要求: 1、项目部必须至少配备一把游标卡尺。 、项目人员应对进场钢筋原材是否存在钢筋“瘦身”问题。 3、及时收集三证,并对进场钢材按规定进行取样送检。 4、强屈比等主要力学指标不达标的钢筋严

4、禁在工程中使用。 5、外加工钢筋进场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并重点检查钢筋加工后的直径、成品钢筋尺寸和数量、箍筋平直度段长度等容易忽略的细节。 5、对hp23级盘圆钢筋适当张拉,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但应控制在4%以内。 三、工程外观质量问题的治理要求: 在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今年要加大力度做好工程外观质量缺陷治理工作。 1、项目部对混凝土工程跑模胀模,墙面、地面、顶棚不平整,管道的安装不规范,阴角、阳角不顺直,外墙保温工程表面粗糙等质量问题,要重点采取措施,做好过程控制,及时纠正。 2、施工中,应加强梁柱接头、阴阳角、楼梯间等部位的模板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 3、每层施工

5、完毕,应组织检查验收,并及时修整,使工程观感更好。 4、外保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上靠尺检查,防止墙面保温凹凸不平。 5、楼梯间、楼地面等主体结构施工和装修施工中,应加强成品保护,并养护到位。 四、变形缝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要求: 变形缝包括。抗震缝、沉降缝和温度缝。此部位经常由双柱或双墙组成,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往往由于两侧浇筑高差过大,易造成混凝土构件变形、变形缝歪斜,严重者钢筋骨架被挤压变形,构件尺寸无法保证、承载能力降低等。 为此,要求各项目在此部位的施工中,应注意如下控制要点: 1、根据施工需要,尽量错层或分段浇筑混凝土。例如。先浇筑一侧的框架柱(或墙),待拆模后再

6、加设s板或其它填充物,支设另一侧模板,浇筑混凝土。 2、如不能错层或分段浇筑混凝土,可以考虑同时浇筑双柱或双墙构件,但必须严格控制变形缝混凝土浇筑高度,使变形缝两侧浇筑高差不大,一般控制在0m内为宜。 3、双柱双墙构件混凝土振捣时,变形缝两侧应尽量分层依次振捣,不得将一侧振捣密实后,再去振捣另一侧。 、对于钢筋配筋较多,混凝土布料困难的竖向构件,首先应采用同标号的接头砂浆座底,应尽量选用细石混凝土浇筑,防止粗骨料被箍筋架空形成孔洞。 五、后浇带常见质量问题的治理要求: 各施工项目应重视后浇带部位的施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具体要求如下: 、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应与顶板

7、支撑体系分开,单独支设。 2、后浇带严禁拆除后进行二次支设,防止混凝土构件在强度未达到10%的情况下,出现明显挠度,甚至在支座上表面出现裂缝。 3、后浇带部位的附加钢筋不得漏设。当图纸中后浇带构件设计有附加钢筋的要求时,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仔细审图看图,照图施工,不得私自取消不设。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后浇带(如。筏板、挡土墙),应按图纸要求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带、水钢板等。具体要求以图纸说明为准。 5、对于图纸中要求后浇带部位基础垫层厚度需加厚的,应在验槽前将后浇带部位地基加深到位。 6、挡土墙外侧应按图纸要求设置钢板或混凝土板,不得漏设。具体要求以施工图纸为准。 7、后浇带垃圾及浮浆应

8、在二次浇筑前清理干净。建议采用成品保护的方法,即: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后,用射钉将废旧木大板钉在混凝土构件上,防止混凝土渣、石子落入后浇带中。 8、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接茬应留直槎。后浇带上的梁、板、墙等所有构件都必须断开。墙、板的后浇带处建议采用5m厚木板条作侧立模,预留出凹槽避让钢筋位置。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如有未清理干净的石子、流浆,必须先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 9、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规定施工。 六、填充砌体质量问题的治理要求: 对于常见的加气混凝土砌体、空心陶粒砌体等填充砌体的砌筑,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0g309)的要求进行施工。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尤其应注

9、意的问题有: 1、填充墙顶部与梁(或板)底之间的连接:(1)当抗震设防为度、7度时,采用顶砖斜砌的做法;(2)当抗震设防为8度及以上时,必须按照图集要求设置抗震块,砌体顶部应预留0-0mm的间隙,待砌体沉实后(约需2周),用干硬性c20细石混凝土或:3干硬性砂浆塞满填实。 2、砌体填充外墙,当墙长大于米时,应在墙长范围内按净距不大于4米设置构造柱。 、内外墙交接处均应设构造柱。 4、外墙:所有外墙阳台门两侧(门带窗时为靠门一侧)及洞宽不小于4米的窗洞两侧均应设置构造柱。当洞边至侧向支承近边间距小于400m时,可不设构造柱而改设抱框柱。内墙:墙垛宽度不大于30mm时,应设置加宽构造柱替代墙垛。

10、5、外墙窗间墙垛宽不大于0mm时应设构造柱;当断面宽不大于400mm时可考虑设加宽构造柱以避免砌筑困难。 6、拉结钢筋应穿过或锚入构造柱、抱框柱180mm,端部设4m直钩。 7、填充墙的构造柱与顶部梁(或板)之间预留20-30mm的缝,缝内用沥青麻丝或其他防护性油膏满填;设计未做要求时,也可不留缝。 8、当填充外墙净高超过4米时,应在墙半高处附近设置墙中现浇带。 9、当墙净高超过4米且在墙长范围内有窗时,墙中现浇带应设置在窗上口处,并沿墙长贯通。窗过梁和现浇板带应分别各自配筋,一起浇筑混凝土。 10、水平拉结筋的设置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沿高度方向每不大于0mm设置一道。对于陶粒填充墙,应根据砌

11、块模数,沿高度方向每400mm设置一道,严禁按40mm和00mm间隔设置。 第三篇: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XX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现浇板的边缘部位、屋脊、天沟处应设置梁或暗梁。 .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应按1.3.4条进行防护,板厚不

12、宜小于2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131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3.2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m。 1.3.3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m,直径不应小于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5%,配筋不小于6200。 1.34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

13、,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150宽5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1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当大于c时,设计单位应设计抗裂措施。 当结构单元长度大于45m(剪力墙结构)、55m(框架结构)时,除设计中应采取可靠抗裂措施外,宜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宜为左右。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

14、隔时间不宜小于个月。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混凝土高一个等级,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1.6设计文件应明确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措施。当负弯矩筋设计直径12mm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第一排马凳距构件边缘距离宜为300mm,马凳间距不大于7m(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间距不大于00mm),负弯矩筋末端位置必须设置一道。当负弯矩筋设计直径2时,可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垫块和马凳配合使用。马凳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1.7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8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 1.9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1.11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