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50847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58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种群密度

2、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

3、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参考答案】B 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

4、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 考向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3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

5、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参考答案】D 归纳整合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

6、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 BC D【答案】B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

7、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落实,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年会有一定的增长

8、。下列有关“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没有影响B有助于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C会使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而死亡率不变D会使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从衰退型直接转变为增长型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6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 hm2,研究小组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査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2 400

9、 只/hm2B此种方法可以调査该地财虫的种群密度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7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8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请判断相关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植物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时设定样方面积

10、最好为S2D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地植物的种群密度为(n1+n2+n3) /(3S0)种/m29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较剧烈10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1、。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型增长,原因是_。 年份植物 20082009201020112012甲10.09.28.06.85.5乙3.02.11.10.30.1丙0.30.61.11.52.3丁3.02.00.400(2)如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填“”)死亡率。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型。 11(2018新课标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

12、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12(2017新课标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13( 2015新课标I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

13、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1【答案】D【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2【答案】B 3【答案】A【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导致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进而引起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所以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种群出生率下降,A正确,C错误;诱杀害虫雄性个体,对雌性个体的减少没有影响,B错误;雄性个体数量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