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499270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改方案摘要:本文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改思路: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注重基础理论与难点内容结合的方式,可适当安排课时进行基础模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巩固基础知识的机会;在教材选取方面,选取内容全面的核心教材,不仅包括模型估计和检验,还应包括模型的设定与应用,体现研究生教学内容在深度研究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创新应用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如翻转课堂等,以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成果。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生教学1引言计量经济学是

2、经济理论、高等数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应用性方法类课程。20世纪80年代,计量经济学被引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门类,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开设面最广的少数几门课程之一1。90%以上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均将“计量经济学”作为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主要从数量的角度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规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经济计量模型在实际经济问题上的应用。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学的主导是计量经济学。我校经济管理系从建系之初就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经典单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等。但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模型选择

3、不合理、建模困难、模型建立无法有效反映相应经济问题等现象。这主要是计量经济模型讲述内容过于理论化、过于简单造成的。我校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重点院校,经济管理系的学科内容特色是突出能源、电力等工科应用研究,因此仅仅在本科课程中设立计量经济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建模和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需要。因此,21世纪初,我校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从教学实践过程来看,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学内容理解困难等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根据我校在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和教改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提出思考,以期为提升计量经济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效果提供参考。2“计

4、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该课程经过多年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计量经济学”课程由于主要研究的内容为经济数据分析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尤其是多元模型以及面板数据等模型,需要大量的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表达和运算。虽然学生在本科阶段都学过相关的数学知识,但在其他课程学习中较少使用,还有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目标性,在本科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出现遗忘的现象。此外,研究生招生的来源不同,有些学生本科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但不少学生高等数学基础并不理想。因此,在计量经济学教学

5、中,讲到向量自回归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面板数据模型时,部分同学表现出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不能吸收和理解计量课程的难点内容。2.2学习积极性不足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由于存在大量的统计量的设定、变量参数估计等,经常涉及推导和证明,如邹氏结构稳定性检验、用于检验异方差的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极大似然估计等,课程内容相对枯燥,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数学基础不扎实,很难有效达到研究生阶段深入学习计量经济学内容的目标。部分同学在本科阶段并未学习过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例如最小二乘估计的基本原理,异方差、序列相关检验原理等。因此在研究生阶段过渡到中级内容时,显得力不从心。2.3案例

6、分析深度不够我校在中级计量课程中设置了过程考核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期阶段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中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考核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案例分析的方式,并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呈现给所有同学,以便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从实践过程来看,部分同学的案例分析过于简单,未达到研究生阶段深入剖析经济数据和深入挖掘经济变量规律的要求。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等多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思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提供依据。3.1教学内容安排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应

7、将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针对部分在本科阶段未学习过基础计量的学生,如果直接讲解面板数据、非参数估计等内容,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的断层和不连续性。即使是之前学习过基础计量的学生,巩固基础模型的相关内容、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做准备也十分有必要。因此,在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应当兼顾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基础模型和估计方法等内容可安排在课程前半部分学时进行,并且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着重从原理和统计量的构建和意义等更本质的角度进行。课程后半部分内容安排面板数据模型、非参数估计、空间计量等内容讲解。这部分内容由于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因此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基本原理、内容体系和方法应用的讲解。这样

8、安排课程课时,既可以做到兼顾学生的基础水平,也可以体现研究生阶段计量经济学与本科教学内容的区别。3.2教材的选取教材的选择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量经济学”使用的教材很丰富,但大部分国内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是以模型估计和检验为核心内容。事实上,计量经济学不仅包括模型估计与检验,还应该包括模型的设定、样本的采集以及模型的应用。计量经济学被错误地发展成为一门应用数学的课程,而不是应用经济学的课程。其后果是,学生们学习了计量经济学,却不能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经济问题。1鉴于此,清华大学著名计量经济学家李子奈先生编写了计量经济学教材,该教材内容创新、全面,为学生课后应用计量模型提供了理

9、论引导。3.3教学方法的创新“计量经济学”课程由于内容涉及大量的推导和计算,因此教师容易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模式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应用计量模型的能力。尤其是翻转课堂,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学习课件,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学习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主导转变为问题导向学生主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也获得了更多的直观体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成果。4结论“计量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课程内容必须实现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的结合

10、,教学目标是让经济类和管理类的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学科内容和应用。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更应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内涵与本质。为了达到此目标,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是重要一环。作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师,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提升自身修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方法,成为培养经济人才的引导人。参考文献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1).3金宏彬.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改探索J.市场周刊,2016(11).4胡小莉.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应用型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6).作者:李艳红 崔和瑞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