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498776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时训练08盐和化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八)盐和化肥(限时:45分钟)|基础过关|1.2018龙东小明发现自家农田里的作物叶色发黄,并且茎秆软弱容易倒伏,他应该施用下列化肥()A.KNO3B.CO(NH2)2C.K2CO3D.Ca3(PO4)32.下列是关于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分析(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证明变质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确定成分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测定纯度取a 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 g固体除去杂质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A.B.C.D

2、.3.能证明“CaCO3并非绝对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是()A.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B.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粉末消失且有气泡产生C.向2颗蚕豆粒般大小的石灰石固体加入3 mL蒸馏水,滴入酚酞试液片刻内不变红D.向少许CaCO3粉末加入3 mL蒸馏水充分振荡,滴入酚酞试液即变红4.下列所示用品的有效成分及用途对应错误的是()选项ABCD用品有效成分NaClCO(NH2)2C12H22O11Ca(OH)2用途作调味品作复合肥作甜味剂改良酸性土壤5.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如图HK8-1所示的所有反

3、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图HK8-1A.HClNaOHBaCl2Na2SO4B.HClBa(OH)2Na2SO4BaCl2C.H2SO4Ba(OH)2Na2SO4BaCl2D.H2SO4NaOHBaCl2Na2SO46.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H+用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OH-用n(OH-)表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n(H+)与n(OH-)的相对大小溶液的酸碱性n(H+)n(OH-)酸性n(H+)=n(OH-)中性n(H+)”“”或“=”,下同)n(OH-).(2)向盛有碳酸钠溶

4、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原因是该溶液中n(H+)n(OH-).(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n(H+)n(OH-).7.含有相同离子的盐具有相似的性质.(1)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 (填离子符号).(2)向Fe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光亮的过量镁条,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HK8-2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反应后溶液中“”代表的离子符号:.图HK8-2(4)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FeSO4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填序

5、号).A.NaOHB.FeC.Ba(NO3)2D.MgCl28.2018绥化改编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图HK8-3(1)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A.KOHB.Ba(OH)2C.Ca(OH)2D.NaOH(2)操作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9.2018阜新现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五种溶液.鉴别它们可按如图H

6、K8-4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图HK8-4(1)步骤中通过观察,可以鉴别出硫酸铜溶液.(2)步骤用试剂Y鉴别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时,试剂Y可以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若试剂Y为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试剂Y为碱,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将质量为44.4 g含有少量NaCl的纯碱晶体(Na2CO3nH2O)样品,平均分成A、B、C三份,进行如图HK8-5所示实验(Na2CO3受热不分解).图HK8-5(1)将A样品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分离出来的方法是.(2)A样品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的质量是g.(3)B样品

7、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是g.(4)化学式Na2CO3nH2O中n是多少?(5)对C样品的操作结束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01%)|走进重高|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NO3)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质量、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HK8-6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图HK8-6A.可能存在NaClB.可能存在Na2SO4C.肯定不存在BaCl2D.肯定只存在Na2CO32.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为.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CaO活性的影响,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800 、900 和1 000 条件下煅烧,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HK8-7所示.可知:CaO与水反应会(填“放出”或“吸收”)热量;上述温度中,煅烧所得CaO活性最高.要得出正确结论,煅烧时还需控制的条件是.图HK8-7(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流程如下:图HK8-8如图HK8-9为NH4Cl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的质量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可知:较适宜的NH4Cl溶

9、液的质量分数为;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图HK8-9流程中虚线框内部分若改用(填化学式)溶液,可一步得到与原流程完全相同的生成物.流程中方框内部若改用Na2CO3溶液,也能得到高纯CaCO3,试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原流程的优点:a.NH3可循环利用;b.3.2018武汉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HK8-10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图HK8-10部分实验

10、步骤如下:.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HCO3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基础过关1.A2.B3.D4.B5.C6.(1)=(2)溶液变为红色7.(1)SO42-(2)BaCl2+FeSO4BaSO4+FeCl2(3)产生红

11、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Mg2+(4)AC8.(1)BCD(2)除去滤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9.(1)溶液的颜色(2)2HCl+Na2CO3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10.(1)过滤(2)5.3(3)9解:(4)由于B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与A相等,也为5.3 g,结晶水的质量为9 g,所以碳酸钠与结晶水的质量比为106(18n)=5.3 g9 g,解得n=10.(5)设滴入盐酸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17 445.3 gx10% y z106

12、73=5.3 gx10%x=36.5 g106117=5.3 gyy=5.85 g10644=5.3 gzz=2.2 g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4.4 g3+100 g+36.5 g-2.2 g=149.1 g.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44.4 g3-5.3 g-9 g+5.85 g=6.35 g.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35 g149.1 g100%4.26%.答:(4)化学式Na2CO3nH2O中n=10;(5)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26%.走进重高1.A2.(1)CaCO3CaO+CO2放出900煅烧的时间相同(2)10%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4HCO3NH4Cl可以循环使用3.(1)氮肥浓硫酸(2)2NaOH+CO2Na2CO3+H2O(3)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4)79m244(m1+m2)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