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497025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园区简介: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

2、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主要措施:第一,坚持生态理念和原则选址,变废为宝,借力发展。生态城选址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特别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盐碱地,1/3为水面,1/3为荒滩,属于缺水地带;人口稀少,原住居民约2000人)。二是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控制恰当,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依托大城市交通、服务各方优势,节约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

3、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这样选址的结果即是让闲置无用的盐碱地变成可供给35万人生活工作的生态新城;并借助中心城区的资源发展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独立新城。第二,构建多级生态社区,让生活工作便捷舒畅。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根据生态型规划理念和我国社区管理要求,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了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这一模式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也能使之触及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第三,以生态型新型服务产业为主导,剥离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本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中新生态城确定了八大产业发展方

4、向,包括节能环保、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会展旅游、金融服务以及绿色房地产等,设立管理生态城发展建设的量化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对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从产业体系中予以剥离。第四,提供政策优惠、资金支持,促进园区发展。为推动生态城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提出对金融、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予以财政、办公用房、人力资源、税收等优惠;同时,生态城管委会设立“生态城产业发展金”,作为生态城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在自主创新方面,对于在生态城设立的国家级研发中心,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对于将自主研发成果在生态城实现转化的项目、购买可在生态城进

5、行转化的技术等,也将给予一定奖励。此外,中新天津生态城还提出组建“绿色联盟”、“人才先行”等策略和设想,如设立“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动画学院”、“国家动漫国际交流与研究中心”等。围绕生态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各类环保、节能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需求,展开协作交流活动、教育培训等。第五,以节约为核心,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突破发展瓶颈。作为一个水质性缺水非常严重的地区,生态城将采用科技手段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提高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实行分质供水,建立水体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与重建,合理收集利用雨水,加强地表水

6、源涵养,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第六,利用园区建设第一手资料,加强重点课题的研发,打造专业科研基地。在针对污水库治理、城市水系统构建、动漫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一批技术水平较高项目中,生态城科研团队组织申报并确认国家建设部“十二五水专项”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各1项。与此同时,生态城相关部门出版了导航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实施模式一书,为进一步复制推广生态城建设的核心内涵奠定基础,展示了生态城的科研实力。发展经验:第一,广泛学习。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的规划方案和相关政策体系,借鉴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天津

7、生态城的本地情况和特色,制定并出台了有效的规划方案、制度法规、产业促进办法、税收优惠政策等。第二,资金保障。生态城建设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覆盖面非常广阔的项目,必须具备长期的、可靠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如天津生态城由中新双方各占50%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作。合资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中新双方各占50%,并计划上市融资。第三,不能走偏。新城建设要坚持生态理念,以生态型、低碳型产业为主导,而不能偏离到房地产业、低端服务业、底端制造业等。如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相关部门即制定了指标体系,确定了22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的4条引导性指标,作为管理生态城发展建设的量化标准。其中,百万美元GDP碳排放强度低于150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区内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等指标接近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水平,为生态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四,强化创新。在生态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科研创新强化新城软实力。一方面,科研创新丰富了新城的文化内涵、生态内涵,并且能够有效指导后期建设;另一方面,其科研成果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提供一些借鉴和示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