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49456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的概念,写出某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3、会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核心扫描】:1、结合命题真假的判定,考查四种命题的结构。(重点)2、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3、等价命题的应用。(难点)1、四种命题的概念(1) 互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 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逆命题为“若q,则P”(2) 互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

2、命题的条件的否定 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 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也就是说,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 q”。(3) 互为逆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 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 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也就是说,若原命题为“若P,则0”,则逆否命题 为若非q,贝0非p。任何一个命题的结构都包含条件和结论,通过条件和结论的不同变换都可以得到这个 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因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否命题和

3、逆否命题。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性(1)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下面四种情况(2)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在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因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所以真命题的个 数可能为 0, 2, 4.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非p和非q分别表示p与q的否定, 则四种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1) 关于四种命题也可

4、叙述为: 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否命题; 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2) 已知原命题,写出它的其他三种命题:首先,将原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然后找出条件和结论,再根据定义写出其他命题。 然后,对于含有大前提的命题,在改写时大前提不动。如“已知a,b为正数,若ab,则|a|b|”中,已知a,b为正数在四种命题中是相同的 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都把它作为大前提。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原命题为真,它的逆

5、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一定为真四种命题的等价关系的应用: 判断某个命题的真假,如果直接判断不易,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例如 带有否定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因此,证明某一问题时,若直接证明不容易入手,可以通过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 题来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四种命题之间的转换【例1】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2) 如果x10,那么x0;(3) 当 x=2 时,x2+x_6=0思路探索:可先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写成若P,则于的形式,再写出逆命题、否命题 和逆否命题。解:(1)逆命题

6、: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那么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否命题: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直线不垂直于平面; 逆否命题: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平面,那么直线不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2)逆命题:如果x0,那么x10;否命题:如果卅10,那么卅0;逆否命题:如果卅0,那么x0(2)逆命题:若方程 mx2 xn= 0 否命题:若mn0,则方程mx2x+n=0 逆否命题:若方程 mx2xn=0题型二 四种命题真假的判断【例 2】有下列四个命题: “若 x+ y= 0,则 x, y 互为相反数”的否命题; “若ab,则a2b2”的逆否命题; “若出一3,则x2x60”的否命题; “同

7、位角相等”的逆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思路探索 可先逐一分清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再利用有关知识判断真假. 解析 “若x+y*O,则x,y不是相反数”,是真命题. “若 a2b2,则 aSb”,取 a=0,b=1,a2b,故是假命题. “若x3,则x2x60,解不等式x2x60可得一2x3不是不等 式的解,故是假命题. “相等的角是同位角”是假命题.答案 1 规律方法:要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首先,要熟练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注意它们之间的 相互性;其次,利用其他知识判断真假时,一定要对有关知识熟练掌握.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命题“若0logab1,则0a1b”的逆命题B、命题若b

8、=3,则02=9的逆命题C、命题当x=2时,x23x+2=0的否命题D、命题“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否命题解析 对于A,逆命题为“若Ovavlvb,则0vlogab1”,由对数函数图象得,当0a1b时, logab0,AA 为假;B项,逆命题是若02=9,则b=3,它未必成立,因为b可能等于一3,所以B为假;C项,否命题是当x*2时,x23x+2农0”,因为x=1时也可以使X23x+2=0 成立,所以为假;D项,逆否命题是“两个三角形对应角不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因为原命题与逆命题同真假,且原命题为真,所以逆否命题为真,故选 D.答案 D等价命题的应用判断命题“已知a,x为实数,若关

9、于x的不等式x2+(2a+l)x+a2+2S0的解集不是空集, 则a21的逆否命题的真假.审题指导: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査逆否命题的应用,由于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同真同假, 所以可写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再判断其真假,或者由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得出逆否命题的 真假。规范解答法一: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已知a, x为实数,若a1,则关于x的不等式x2 + (2a + l)x+a2 + 2W0的解集为空集.真假 判断如下:3 分抛物线y=x2 + (2a + l)x+a2 + 2开口向上,判别式 A=(2a + l)2-4(a2+2)=4a-7,6 分若 a1,则 4a-70,4 分即 4a70,又因为原命题

10、与其逆否命题等价,所以逆否命题为真。12分由于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即互为逆否命题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所以我 们在直接证明某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有困难时,可以通过证明它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来间 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命题。判断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解 Vm0,A12m0,A12m+40.方程X2+2x3m=0的判别式4=12m+40原命题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为真.又因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等价,所以“若m0,则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的逆否 命题也为真反证法的应用 1、反证法的理论基础:反证法就是证明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

11、证明原结论成立。由于互 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具有等价性,从逻辑角度看,原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在直接证明原命题有困难时,就可转化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2、反证法的思想方法:命题“若p,则于的逆否命题是“若非q,贝0非p”,假设q不成立, 即非q成立,由此进行推理,贝9非p一定成立,这与p成立矛盾,那么就说明“假设q不成 立”为假,从而可以导出“若p,则q”为真,达到论证的目的,这就是反证法的思想方法.3、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1) 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否定成立;(2) 归谬: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 说明: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

12、题的结论正确. 否定结论是反证法的第一步,它的正确与否,对于反证法有直接影响.若ai+bi=c2,求证:a,b,c不可能都是奇数。 思路分析:可以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也可以运用反证法。法一:依题意,就是证明命题若az+b2=c2,则a,b,c不可能都是奇数”为真命题。为此, 只需证明其逆否命题若a,b,c都是奇数,则a2+b2S.”为真命题即可。a,b,c都是奇数,则a2, b2, c2都是奇数。于是a2+b2为偶数,而C2为奇数,即a2+ b2*C20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所以原命题成立。法二:假设a, b, c都是奇数,则a2, b2, c都是奇数。得a2+b2为偶数,而C2为奇数,即a2+b2強C2,与a2+b2=c2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成立0方法点评:上述两种证明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叙述的格式不同罢了,而以什么方式表达某 一数学事实,这仅是阐述理由的外在表现形式,绝不影响数学事实的本质特点0两种方法相比较,反证法更具有“程式化”特点.注意含有否定词的命题常用反证法证明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