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导学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4789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陌上桑》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陌上桑》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陌上桑》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陌上桑》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陌上桑》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陌上桑》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陌上桑》导学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陌上桑预习案【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写会生字。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深入体会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4、了解诗中所采用的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深入体会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知识链接】1、文题解说: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叙事名篇。诗题“陌上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桑”指采桑。2、创作背景陌上桑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质。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有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的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时被赵王发现,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妻,于是罗敷作陌上桑,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

2、卑劣行为。一、字词学习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隅( ) 敷( )倭堕( )髻( )缃( )绮( ) 襦( )捋( )髭( )著( )帩( )踟蹰( )姝( )愚( )骊( )驹( )朝( )鬑( )趋( )2、解释下列词语: 倭堕 缃绮 襦 姝 踟蹰 鬑鬑 何用 骊驹3、记一记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意思:通假字:宁可共载不_ 可直千万余_ 腰中鹿卢剑_ 4、词类活用 青丝为笼系_ _ 自名为罗敷_ _ 罗敷喜桑蚕_ _ 5、古今异义 但坐观罗敷_ _ 使君谢罗敷_ _ 宁可共载不_ _二、读一遍课文,读准,读熟。然后准备在课上展示。三、研读课文:1、边看课下注释边理解课文,把自己不懂得的字、词、句子在

3、小组内商量理解,组内理解不了的留在班级交流中解决。2、深入体会:从罗敷对待使君和自己丈夫的不同态度上,你能看出罗敷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四、拓展延伸:(1)讨论:罗敷的夫婿真的那么出众吗?如果不是,你会对罗敷说什么?如果是你会说什么?(2)使君听完罗敷的话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文章不再写了呢?木兰诗预习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知识链接】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

4、璧”,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

5、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一、字词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机杼( )鞍鞯( )胡骑( )金柝( )策勋( ) 赏赐( ) 理云bn( ) pi( )头 扑shu( ) 雄ch( ) 阿z( )2形似字注音组词拆( )戎( )傍( )折( ) 戍( )滂( )柝( )戊( )榜( )析( )戌( )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雌雄(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阿爷无大儿古义: , 今义: ;双兔傍地走古义: , 今义: 。5.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下列各

6、句的修辞手法。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6译句: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8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

7、动词?9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10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11、文章主旨:本诗通过对_ _的叙述,塑造了_ _ _的形象,集中体现了_ _ _的优秀品质。 悬崖边的树预习案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2、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3、学习借物喻人的方法,思考作者借悬崖边的树的生活态度讴歌了怎样的人生。学法指导对于诗歌的学习首先要搞清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关于作者曾卓及作品创作的背景

8、:_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喧哗( ) 寂寞( )倔强( )( ) 飞翔( )二、品读课文,分组探究1、读感知节奏与韵律:【关于诗歌的朗读:朗读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说到诗歌的语言节奏,可能问题相对简单一些。古诗的语言节奏是天然形成的,朗读者无师自通能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节奏则需要朗读者自行分割,在他的眼里诗歌不是文字的排列,而是词或词组的排列,按词和词组朗读,使语言节奏分明了然。2、读体会内容与形象再读,小组计论下列问题。树植根于大地,除非是连

9、根拔起,否则是不会被风吹走的。然而在诗中,树却被风吹到了悬崖边,而且站在那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印证第一节诗中的哪个词?这里的树具有哪些特点?诗的最后一句“它们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两者不矛盾吗?三、理解主题与写法奇异的风究竟是什么风?树代表了什么形象?这种借托树来写人的写法是什么?试归结本诗的主题。(二)思考与探究1、本诗的第一节的第一句诗“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作者为什么说不知道?“奇异的风”指什么风?2、根据第二节市的描写,分析一下“树”代表哪一类人?3、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含蓄的表达了什么观点? 根预习案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2、通过

10、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3、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学法指导学习本诗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通过比较,体会托物言志手法的好处。 学习步骤:一、品读课文,分组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2、品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试概括第二、三、四节的内容:“地心的太阳”比喻什么?第三节哪个词能体现根的心境,体现了它什么心境。第四节写到了根的“幸福”,它为什么感到幸福?本诗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达标测评:一、积累整合:1、本文作者是当代诗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委屈( ) 坦然( ) 烦闷( ) 沉甸甸( ) 柔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