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247682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材料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总体规定、基本原则和重要任务 (一)总体规定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进一步贯彻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规定;结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特点,致力于协助她们不断 提高法律素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渐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实行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如下原则: 1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

2、点,适应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进一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长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略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3.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入到有关学科教学中;与多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三)重要任务 开展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

3、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协助她们树立对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辨别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她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 (一)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法律观念和权利观念。 1.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平常生活和多种特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严禁做什么。 2 初步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

4、产等权力不受侵犯。 3.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理解宪法是国家的主线大法,是制定其她法律的根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初步建立宪法意识。 5.初步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懂得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增强权利意识。 6.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措施,懂得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谋求法律保护,理解谋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二)初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成长需求,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上,须着力进行

5、如下几方面的教育: .进一步学习宪法的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2.懂得法治精神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规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3理解国内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懂得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步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懂得不承当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当法律责任。 4.懂得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重理解与学生生活密切有关的刑事、民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5.理解避免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懂得违法和犯罪的含义,结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懂得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

6、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懂得揭发检举、及时报警、合法防卫等是同犯罪作斗争的有效 手段。 .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国家保护,懂得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重要内容,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措施,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 (三)一般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要适应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考虑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需要,须着力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 1.理解法律反映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理解法律规范存在的价值,形成理性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懂得依法治国是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略。 .懂得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理解法律具有维

7、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公正、规范法律主体行为、调节利益关系的功能,增进个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理解规范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法律。理解宪法有关国内国体、政体、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职权的有关规定,理解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有关的法律。理解宪法有关国内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派制度的规定,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法律法规。理解国内加强教育、科学、文化等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法律。 4.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内批准的重要国际公约,特别是国际人权公约、世界贸易组织公约、保护人类环境的国际公约等有关知识,树立全球意识。 5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懂得公民在享有

8、权利的同步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树立对的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实行途径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入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同步,运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项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注重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法制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一)学科教学 .骨干学科教学 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初中的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等学科,高中的思想政治、历史等学科,是法制教育的骨干学科。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法制教育内容,增强法制教育,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小

9、学阶段 品德与生活:在学生能感受、能观测、能体验的平常生活中渗入法制教育,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法律,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对的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品德与社会: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渗入基本的法律知识教育,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结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运用法律知识思考和分析某些简朴的社会生活现象,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从小做一种知法守法的公民。 (2)初中阶段 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本上,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理解

10、国内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理解国内法律对避免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备意识;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可以对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理解依法治国是国内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历史与社会: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内容,体会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关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意义;从历史角度理解国内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承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地理: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理解保护自然环境和合理开发运用自然资源所应遵循的公约、法律和法规,渗入法治观念,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3)一般高中阶段 思想

11、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急切性和重要性。通过选修课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的学习,掌握民事权利与义务、信守合同与违约、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 庭、法律救济等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识。 地理:通过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理解有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结识法律在解决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治观念。 2有关学科渗入 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

12、正义、遵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入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当责任、履行义务光荣等教育;生物课对学 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有关学科对学生渗入法制教育,要充足运用与学生密切有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二)专项教育 采用必要的专项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爱好、思想结识、行为体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项教育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合伙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

13、式。法制专项教育要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 期教育、生命教育紧密结合,与安全、禁毒、避免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等专项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要充足运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典礼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1班团队活动 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发明条件,为学生提供故意义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要有纪律、要有规则,每个集体成员要懂规则、守规则,要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步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班集体活动要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实

14、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协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要支持和指引学生社团广泛开展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好小组,逐渐培养学生参与群体生活的能力、按规则办事的习惯。结合不同社团活动的特点,进行有关法制教育,充足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和开拓创新的能 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参与法制实践与宣传,积极承当社会责任。 3节日、纪念日宣教活动 要充足运用既有中国老式节日、法定节日和纪念日,如“3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教活动。 .典礼教育活动 学校要通过

15、学生入学典礼、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1岁成人典礼以及入队、入团、入党等多种典礼,精心组织设计,渗入法制教育,使学生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的关系,培养爱法、敬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5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组织学生到人大、法院、监狱等机构旁听和参观,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活动,通过理解和分析真实的事例,理解有关法律,增长法制观念。 (四)个别辅导 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中浮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积极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学生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进行法律、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导,协助她们克服缺陷、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四、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组织措施 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教育行政和司法行政部门要高度注重,加强对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教育的实行筹划,整合本地德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力量,进行法制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学校由校长(或分管校长)负责,把法制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重要 内容。除学科课程所占学时外,每年要根据法制教育的规定和实际状况,结合学校课程实际,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