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473026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考试重点(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赫伯特.A.西蒙最早奠定设计心理研究基础,最早明确提岀设计是一门关于人工造物的学科唐纳德 A.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并对“可用性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在设计心理 学一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中的心理学常识,提岀了可视性、反馈、限制、一致性、 启示性重要的可用性设计法则。“再认”的过程存在四种模式,唐纳德 A.诺曼提出模板匹配模式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与空间上的信息 没计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

2、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 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心理(设计师)和 设计目标主体(用户或消费者) 心理设计心理学应用于:人机界面设计、网页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 以及个性心理WWWWWWWWWtffawwwvwvwwwww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用与情感普通心理学把心理过程分为 知、情、 意 三个部分提岀天人合一说的是 庄子 移情说|:即赋予事物以情感和生命,由德国的 费肖尔父子最早提岀,德国的 立普斯进一步认为,美感的产 生是由于审美时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投

3、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的情感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这些理论对设 计情感的掌握和运用具有指导意义;距离说:即“距离产生美”,由瑞士心理学家 布洛提岀,他同时认为,只有“非功利”地、“纯精神”地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这一观点由于并非建立在科学的实验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荣格。强调无意识对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该学派的创立者是佛洛伊德“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岀者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产品的可用性的新兴学科。 可用性工程建立于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和软件工程学

4、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可用性工程的实施步骤:用户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开发,安装(使用与反馈)“可用性”是指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简述感性工学及其研究内容?I即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感性工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1、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2、以筑波大学原田昭教授为代表人物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 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字化的结果。感觉生理学偏重心理角度的研究,利用仪器、实验测试或SD

5、量表等定量研究方法对人类的感性进行评估。 博物馆内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时的行为描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复杂 经验建立的基本过程。是人类一切认知和思维活动的起点。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 承受的不同 分为了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现代心理学根据刺激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感觉的功能包括1、生存需要,帮助人类适应外界环境;2、获得各种生物意义上快乐体验通道: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感觉通道是指人们接受

6、外界刺激的不同感觉方式。感觉通道对应各种感觉器,包括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差别阈限通过只有刺激超岀一般规律的变化,才能作为外界信号被接受,这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被称为差别阈限。阈限的应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一是提高阈限水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二是将差异性与变化降低到阈限以下,使人们不易察觉。阈限的基本规律:1、韦伯定律:外界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也就是说,所 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标准刺激越强越大,则达 至U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增量越大,公式写为l/l=K。2、遮蔽效应:人们在感受到巨大

7、变化时会忽略掉那些较微妙的变化。3、阈下知觉:除了阈限上的刺激会对主体产生反应,其他比较弱的刺激,虽然不会被主体所感知,但也能被感受器所接收。视觉:视觉是人类最复杂、 最重要的感觉。是目前研究最全面和广泛的感觉方式。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明度视觉等。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颜色视觉拮抗作用: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也就是“视觉后效”。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 间的现象。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明度视觉:明度是对照射在视网膜

8、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镜的适应状 态,二是光的强度。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人对光线的适应分为光适应和暗适应视觉感受由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组成,其中,既感光又感色的是 锥体细胞。眩光:当人的视野中物体与背景间的亮度对比过大时,就会造成视觉不适或能见度下降 运动视觉:I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们对物体空间移动的信息有两种不同的视觉途径:网膜一映象系统和头眼系统。闪烁率大于每秒50次的光就感觉是稳定的光源了。而动画每秒24帧左右画面就可让人产生动感设计中运用视觉原理:1)锻炼视敏性:如对尺度、色彩、相互关系的敏锐捕捉。2)强调视觉优先:人获取信息的 80%

9、来源于视觉,因此,设计中应树立视觉优先地位,同时也不可忽略其 他感觉带给人的设计优势。3)适度打破视觉习惯,强化视觉冲击力。首先,设计师自身要从独特视角关照生活;其次,是突破受众的视觉惯性,强化视觉冲击力。能否把五感感觉同时运用到设计当中?理论上可以,具体方法有:A、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共同参与, 但要做到主次分明,综合艺术(如电影艺术) 中运用较多;B、有效利用联觉(下一节精讲);C不能为五感而五感,要从设计理念出发进行有机组合, 避免造成设计过度。生理与心理密切相关,二者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感觉是人关照外部世界的第一步,人的很多知识经 验来源于感官的接受,设计师对感觉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认

10、识设计师和受众心理。本课程对五感进行了独 立的讲解,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互不相关,以上感官之间是有通道连接的。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知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别与识别客体。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含两个因素 ,一是外界刺激,另一是人记忆中存储的 知识经验。知觉的特征:1、整体性:把对象知觉为统一的整体。2、选择性:选择性地接受刺激,形成某种知觉可能。3、理解性: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对象进行了解和感悟。4、恒常性:知觉不随条件变化而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感受。格式塔心理学家维特海姆于 1923年提岀的是接近律。知觉组织:一切

11、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 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正负图形(两难图形)与两可图形设计源于知觉组织的选择律。知觉组织包括:1、 简洁律:知觉有“简化”的倾向,即将任何刺激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 组织起来的倾向。2、恒常律:人对它的知觉不变。3、图与底:“图”是居于前部的区域,“底”是被看成用来衬托图的背景。4、 错觉轮廓: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称为错觉轮廓。最早于1904年由舒曼提岀的,它很 好的证明了人们知觉的整体律。错觉轮廓形成的原因? 11、画面内存在有规则的空白,人们试图赋予它意义;2、人的知觉系统倾向于

12、将事物组合成简单、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5、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接近律、相似律的本质上都是简化和整体化知觉对象的组织原则,即人们在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6、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产生包括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原因?1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生理机制。寸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主要深度知觉线索包括: 大小、质地、插入、焦距、饱和度。近大远小的空间知觉,反映了人类的 深度知觉能力。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错视的种类包括长度错视、分割错视、对比错视、变形错视 错觉分为:

13、幻觉和欺骗。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0P( Optical Art )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错觉矫正: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例如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计为向外凸出。例如人为拉长路面交通标识的尺度,以适应司机的视位要求。视错觉是一切平面造型艺术存在的基础。论述帊提农神庙时期校正视错觉的设计主要包括哪些,以及原理。向内倾斜、基石、弧线、柱子、上小下大、背景、装饰、仰角(适当展开论述)第三章认知与学习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艾伦纽厄尔 和西蒙等。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14、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求解、语言、人工智能 等。认知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1、认知心理学观点影响了现代设计的界定和范畴。2、对平面设计领域的影响。物理符号系统:能辨认和区分不同符号的系统称为物理符号系统,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无生命的(纸笔、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人的认知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为数据驱动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称为 概念驱动的加工。识别理论包括以下说法:1、模板匹配模式与原型说2、 特征分析模式: 特征说中最著名的是塞尔弗里奇1959年提岀的“鬼域”假设。鬼域假设是一种根据对象的特征

15、进行识别的分析模式。分为 4个层次:映象鬼形成“ R”的映象;特征鬼报告“ R特征;认知鬼寻找相关的特征;决策鬼判定R为所要识别的模式。3、 傅里叶模式:他们认为人脑记忆的模式是傅里叶转换的形式(而不是图像形状的原形),这种变化将对象通过转换分解为一定频率的信号,与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傅里叶模式相匹配。 傅里叶 变换是一种线性的积分变换。傅里叶模式解释了模板说与原型说无法解释的 三维旋转识别 问题。4、结构描述模式:最大价值在于提供给研究者一种分析物的形式的方式。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岀判断。人们认识周围环境时存在三种信息结构:拓扑的、语义的、抽象的。诺曼提出了两种形成匹配的方式:物理环境类比 和文化标准。例如燃气炉的开关与炉口匹配标准匹配方式的是-瓦斯炉开关与炉口排列形式一致。泛化:人们再认对象时,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典型性特征加以比对,具有较多典型特征的对象即可被识别 岀来,有时一些具有类似特征的对象也能被识别岀来。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 提岀人存在两种记忆:初级记忆和次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