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47188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度快。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

2、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比如在学习数学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你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的事物。你还可能为学到了新的知识而高兴。第一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枯燥,后两种想法会使你感到学习有趣。我们在学习

3、时,应该尽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处,这样就会发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学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样就会学得更好。请记住:大千世界,乐趣无处不在。 首先得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有趣的。 “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

4、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其次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

5、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应该防止“马太效应”,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

6、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再次要去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你觉得这个学科没有太强的

7、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 最后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