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43572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直观性数学教学的特点与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直观性教学与数学形象思维的关系 ,并结合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特点 ,探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如何表达和有效实施直观性教学。:初中论文;数学论文;直观性教学论文我国初中新课改强调中学生的数学活动 ,开展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例如几何教学是开展和培养中学生推理能力的一种途径 ,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 ,在代数、统计等领域中也可以进行推理的训练。事实上 ,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分支都充满了推理。同时新课改更加重视开展中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重视口算、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 ,注重引导中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

2、性 ,理解证明的根本过程 ,加强了三维空间几何体的有关内容 ,为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思维提供了不少素材。直观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导中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具体事物的形象 ,从而使中学生获得鲜明的表象 ,从而为促成中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开展奠定感性的认识根底。那么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如何表达与实施直观性教学呢?1初中直观性教学与数学形象思维的关系论文1.1通过直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论文在数学教学工作中 ,直观性教学的实施过程表达出一种由具体到抽象 ,由特殊到一般 ,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其过程的开展是由教师引导过渡到中学生独立运用之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一系列逐级抽象

3、的过程中 ,无不包含着由观察而导致的抽象、概括的过程 ,由于这些训练 ,就可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使中学生能够从较为复杂的关系中迅速地识别出主要的关系 ,在具体问题面前 ,既能把握整体 ,又能突出局部。1.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论文教师通过启发诱导 ,充分调动中学生利用表象进行思维 ,是直观教学的重要特征。这样可使中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形成立体化的感觉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 ,就可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力 ,使中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 ,就可以不自觉地产生一些具体的动态的心智图像 ,这些动态的心智图像的排列组合 ,就导致中学生充分的联想 ,促成对问题解决方法的领悟。1.3通

4、过直观教学培养中学生的判断力论文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鼓励中学生借助对直观情境的观察 ,进行大胆的猜测 ,得到判断 ,然后再用逻辑去证实;如果经证实是错误的或行不通 ,那么也不必灰心 ,再去猜测 ,再证实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2初中直观性教学手段分析论文在前面的讨论中 ,我们看到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是数学教学的内容规律所要求的 ,也是开展中学生的数学思维 ,尤其是富有创造性特点的数学直觉思维所要求的。因此 ,在具体施教时 ,如何恰当地运用直观性教学法 ,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我们认为 ,数学教学的直观手段分为感官直观与思维直观两大层次这是由数学的特点和数学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 ,从数学教材的内容所

5、呈现出的逻辑结构来看 ,较高级的抽象层次建立在较低级的抽象根底上的 ,从认知的角度讲 ,也要先从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出发 ,形成对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把握。2.1感官直观层次上的直观手段论文2.1.1实物直观论文实物直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中学生直接作用于大自然 ,取得对大自然的直接感知 ,从中抽象出所学习的数学概念 ,形成鲜明的表象 ,以利于牢固地掌握特定的根本概念或根本方法 ,形成对后继知识的学习的牢固根底。例如初中中学生通过对光线、绳子等感知形成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 ,通过折纸开展中学生的几何观念等。另外 ,在教师指导下 ,让中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稳固所学知识 ,对所

6、学知识到达更深刻的掌握 ,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也应视为实物直观手段。实物直观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有利于中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 ,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能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 ,使中学生掌握得快 ,也不易忘记。实物直观的缺点是事物的本质特征难以突出、内部不易细察、动静难以控制 ,不易组织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2.1.2模型直观论文在数学课程中 ,由于理论的理想性 ,直接通过现实世界现象的观察有时就显得不够 ,缺乏以抽象出相应的概念和关系 ,因而就产生了模型这种直观教具模型直观也叫教具直观 ,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 ,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7、。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像、电影等。模型直观就可以摆脱实物直观的局限性 ,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对实物进行模拟、放大、缩小、突出重点 ,可以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 ,把快变慢或把慢变快 ,也可以变死为活、变远为近 ,从而把难以呈现的对象在中学生面前呈现出来 ,模型直观还可使抽象难懂的东西 ,成为具体的易认识的东西。利用模型直观 ,既可以使中学生通过模拟大自然的状态的方法间接地认识自然 ,又有利于中学生从他们习惯的生活经验和常规思想向着与他们所学习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那种经验和思维 ,即理论思维过渡 ,有利于训育中学生的常规思想 ,使其摆脱偏见和谬误。2.2思维直观层次上的直观手段论文2.2.1

8、数学语言直观论文语言直观是对实物直观和模型直观的一种辅助形式 ,一般指在教学中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数学语言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 ,通常按数学语言所使用的主要词汇 ,将数学语言分为三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图像语言是数学的直观语言 ,它不同于实物的直观感知 ,而是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和概括的产物 ,它形象、直观地表达数学概念、定理和法那么 ,往往使整个思维过程变得易于把握。同时语言直观可以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 ,但它不如感知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它容易中断、动摇、暗淡 ,甚至不正确 ,教师在进行直观教学时 ,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 ,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 ,结

9、合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2.2模式直观论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与模型直观借助视觉感官不同 ,模式直观那么是借助抽象思维的层次而展开 ,大自然具有秩序 ,人的思维过程那么具有层次性 ,从比拟具体的思维向更加抽象的思维逐步过渡。于是

10、,在较高层次的思维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较低层次的直观形象为背景构建推理模式。一般地说 ,所谓模式直观 ,是指通过相比照拟具体的、先前已经熟悉的 ,具有普遍协调感的、容易接近的模式作为背景 ,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把握和理解更加抽象、更为深刻的思维对象。模式直观广泛存在于理性思维的过程中 ,许多思维策略都起源于某种模式直观。比方设想一个钱包 ,钱包内有一个夹层 ,先在夹层里放1块钱 ,褥放2块钱 ,合起来共1+2块钱 ,然后再在夹层外放3块钱 ,这样钱包里一共6块钱 ,我们的加法程序是(1+2)+3 ,现在采用另一个程序来放置同样的钱 ,先在夹层里放1块钱 ,再在夹层中放2块钱 ,然后再在中层放3

11、块钱 ,这样钱包夹层外共放2+3块钱 ,钱包里的总钱数为1+(2+3)块钱 ,模式直观告诉我们(1+2)+3=1+(2+3)。同时比方无理数的代数运算 ,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那么两个无理数的和a+b是什么意思呢?这涉及到无限数列的极限问题 ,需要用“柯西列的理论加以处理 ,进一步 ,无理数四那么运算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率等 ,在中学数学中都无法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那么 ,如何处理呢?只能借助的有理数模式作为直观的根底。“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

12、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中学生实际、结合教材具体内容 ,采取适当的直观手段 ,将对教学效果和中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开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论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