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242755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作合、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导

2、入(多媒体显示描写莲的诗文)从我们的积累中可以看出,对于莲的描写从古至今几千年来各个时期都有,而且诗词歌赋各种文体都有,那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什么会极尽笔力地描写莲、赞美莲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来了解莲被千古称颂的原因。(二)新课1、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1)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2)重点实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不可亵玩()

3、不蔓不枝()2、品读欣赏(1)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与朗读朗读指导:描写莲的语句读时要悠扬中透着赞美,第二段多议论注意读出作者赞美或讽刺的感情。(2)经典语句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讨论进行赏析)教师明确:作者寥寥数语不但写出了莲不群的花貌,更突出了它卓然的花品。读到此我们已经感到作者描绘的俨然一位气质儒雅、品格不凡的君子。3、探究与感悟(1)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明确:菊花不在春夏与百花争艳,却在万花纷谢后的秋天傲然开放,独吐幽香,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

4、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2)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盛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通过多媒体展示描写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通过这些诗句使学生了解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完成此题。) 教师小结: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写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实质是写人们对三种人生理想的选择。是在用隐逸者的消极避世和富贵者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君子的倚世独立、不慕荣利的可敬可赞。4、课堂总结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的不只是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也不只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你们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笔底的文章才会芳香四溢。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