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压接工艺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2405001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子压接工艺规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子压接工艺规范彳修改记录目录参考文件1 1的2适用范围3适用人员4名词术语5 工艺工艺流程备线工艺流程压接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工艺要求工作环境设备、工具及要求工具及要求压接工具的校准检验装置6质量控制控制点控制方法备线的检验压接过程控制及拉力实验压接完成后的目检备线普通导线备线同轴及双轴线缆备线压接普通导线端子压接同轴及双轴线缆中心导体端子压接屏蔽层压接拉力实验的质量记录拉力实验的质量记录应包括的信息、检验记录保存期限附录1.拉力实验验收表参考文件1 IPC/WHMA-A-620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2 IPC-A-610D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1目的1.1.1.1本工艺规程作为端子压接的工艺标

2、准。2适用范围2.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产品的端子压接及检验。3适用人员3.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电子装联操作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及其它 相关人员。4名词术语4.1.1.1美国线标(AWG)标明导线直径的标准规格,主要用于美国。4.1.1.2鸟笼形:导线股线与导线原状分离。4.1.1.3密尔圆(Circular Mil):直径为1密尔即0.001英寸的圆的 面积。用以表达导线的横截面积。4.1.1.4料带残耳(Cut Off Tab):接线柱在被压接后仍留在其前端 和后端的小凸出片。5工艺5.1工艺流程5.1.1备线工艺流程5.1.2压接工艺流程注:拉力实验后的端子及导线不能再用于产品。

3、5.2工艺原理5.2.1.1通过机械压接线柱和导线而形成的机械及电气联接的最终结 构。5.3工艺要求5.3.1.1导线的长度、剥线长度及使用的剥线工具必须严格按相关文 件要求进行操作。5.3.1.2导线的线径、压接端子、压接工具三者的组合必须正确。5.3.1.3导线在压接端子内的位置必须正确,具体标准参照6.3.2。5.4工作环境5.4.1.1 温度:18C30C。5.4.1.2 .相对湿度百分比:30%70%。5.5设备、工具及要求5.5.1工具及要求5.5.1.1使用文件规定的工具型号进行剥线、压接、配线、测量和准 备工作;在工作现场禁止使用未经许可的、有缺陷的或是未 校准的工具。5.5.

4、1.2 .清洁和妥善维护所有工具和设备。5.5.1.3 .检查工具所有零件是否有损坏。5.5.1.4保留工具和设备的校准及功能测试记录。5.5.2压接工具的校准5.5.2.1压接工具的校准周期一般为半年,特殊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调整。5.5.2.2压接工具的校准可通过做拉力实验的方法进行校准,要求每 件压接工具每种线径压接三个端子,首先进行目检,目检通 过后进行拉力实验,如果全部通过可认为压接工具合格。5.5.2.3压接过程中,每压接200根,对压接工具的钳口进行校验, 比如:使用塞规进行钳口校验。5.5.2.4维护好校准文件的记录。5.5.2.5工具上加贴标签,至少要注明:校准的有效日期。

5、5.5.3检验装置5.5.3.1放大装置:当目检判定为不可接受但又不能完全确定的情况 下,使用4倍的放大装置进行仲裁检验。5.5.3.2拉力实验设备:拉力实验设备要每半年进行一次计量以保证 能够对测试的拉力进行准确的计量。6质量控制6.1控制点6.1.1.1备线的检验。6.1.1.2压接过程控制及拉力实验;注:本规程中的拉力实验只适用 于机制连接器接头和冲压接头和接线片的压接。6.1.1.3压接完成后的目检。6.2控制方法6.2.1备线的检验参照6.3.16.2.2压接过程控制及拉力实验6.2.2.1 .如果当天压接批量小于等于50根,可在当天早上,压接三 个端子进行拉力实验,准备做拉力实验的

6、压接导线在压接前 要把绝缘皮特意剥长些,使绝缘压接翼压不到绝缘皮,消除 绝缘皮压接的机械效力。6.2.2.2如果当天压接批量大于50根,则每200个端子作为一个批次, 不足200按200计算。每批次压接完成后进行一次钳口校验, 并压接三个端子进行拉力实验,准备做拉力实验的压接导线 在压接前要把绝缘皮特意剥长些,使绝缘压接翼压不到绝缘 皮,消除绝缘皮压接的机械效力。6.2.2.3 .拉力实验方法:逐渐增加连接处的轴向力,直到接线柱与导 线分开或导线断裂,记录拉力测试值;压接的拉力验收值见 附录一。实际拉力测试值应大于或等于拉力验收值。6.2.3压接完成后的目检参照。6.3备线6.3.1普通导线备

7、线6.3.1.1股线损伤和切线一根导线内被损伤(刮伤、刻痕或断开)的股线不应当超出表6-1规定范围目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标所有股线长度一致。导线没有刮伤、刻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可接受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大致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股线长度大约一致。存在的毛刺不会在后续加工和装配期间脱落。不 可线股中各股线长度不一而妨碍了导线压接区全 深度安装。接 受作为表7-1的例外,股线的部分或不完全切口处 于压接区域。损伤的股线超出了表7-1的范围。表6-1股线允许的损伤范围股线根数3级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已切断的股线根数 (安装前不需要上锡)3级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已切断的股线根 数(

8、安装需要上锡)7007-150116-250226-403341-604461-12055N1215%5%注:对于有镀层的导线,未暴露金属基材的视觉异常不看作是损伤。6.3.1.2导体变形/呈鸟笼状目标股线没有压扁、散开、弯折、打结或其它形变。股线原状未受干扰。可接受股线散开(图中箭头鸟笼形),但未超过1倍股 线直径或绝缘皮外径。剥绝缘外皮时被拉直的股线被大致恢复至原目标加工后的绝缘皮切口整洁,没有任何刺穿、拉伸、 磨损、变色。可接受机械剥线器在绝缘皮上留下轻微而规则的压痕。不可接受绝缘皮上任何切痕、破裂、裂口或开裂(无图示)。绝缘皮厚度减少超过20%(图)。绝缘皮不整齐或粗糙(磨损、拖尾、以

9、及突出) 的部分大于绝缘皮外径的50%或1mm(0.039in), 取其较大者(图)。来的螺旋状。股线未打结。不可接受股线散开超过了倍股线直径,但未超过导线 绝缘皮的外径(图)。股线的螺旋状不再保持。股线打结。6.3.1.3绝缘皮损伤6.3.2同轴及双轴线缆备线6.3.2.1屏蔽层或股线损伤。屏蔽层结构容许的缺失股数取决于所要求的屏蔽层覆盖百分比。表6-2列出了屏蔽层损伤或缺失的 股数允许范围。表6-2同轴线屏蔽层和中心导体损伤的允许值最大允许刮伤、刻痕、切断股数屏蔽层编织物中心导体压接V7007-151016-253026-404341-605461-12065N1216%5%切口平整、干净

10、;无锯齿状边缘。目绝缘皮或介质没有炼焦的痕迹或损伤。标编织物/屏蔽层切割致;无长出的股线。编织线切割后平滑整齐,没有损伤或松散的股线。可介质上有轻微的伤痕。接编织股线极少散开。编织股线扭曲/鸟笼状(图1)。缺失或损伤的编织股线超过表7 2允许值(图 2,4)。外被出现任何切口或损伤(无力求)。不外被厚度减少超过20%(图3)。接外被不平整或粗糙部分长度超过外被厚度的50%接或血山,取二者中较大者。内部介质损伤(图5)。编织物切口不平整,有长出的股线(图6)。中心导体上出现可辨识的刻痕或切痕(无图示)。中心介质受损使绝缘直径减少10%以上(无图示)。6.4压接6.4.1 6.4.1.普通导线端子

11、压接6.4.1.1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典型的冲压成形开口连接筒式接线柱的组成 部分1. 绝缘皮检查窗2. 入端钟形压口(后喇叭口)3. 刷尾钟形压口(前喇叭口)4. 刷尾检查窗5. 锁紧翼/锁紧舌6. 绝缘皮压接区7. 导体压接区8. 接线柱配接区9. 料带残耳(接线柱两端可能都有)10. 接线柱挡耳6.4.1. 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一绝缘皮支撑压接目标绝缘皮全部进入并伸过绝缘皮压接翼。如使用多根导线,所有导线的伸过绝缘皮压接 翼。绝缘皮压接不能切断或损坏绝缘皮。绝缘皮压接翼要全部包覆并夹紧绝缘皮。可接受绝缘皮表面有轻微的变形,只要绝缘皮压接翼 没有切入、割破、穿入、或刺入绝缘皮表面。

12、绝缘皮压接翼压住绝缘皮至少达180,并且 两个压接翼都接触到了导线绝缘皮顶部。绝缘皮压接翼没有在顶部会合,但包围了大部 分导线,顶部留下的开口只有45。或更小。不可接受绝缘皮压接翼刺破绝缘皮(图)。绝缘皮压接翼对绝缘皮的支撑不够180。两个压接翼都没有接触绝缘皮的顶部(图)。绝缘皮压接翼内夹有导体(图)。绝缘皮压接翼包围导体,但在顶端留下的开口 大于45 (图)。6.4.1. 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一绝缘皮检查窗目标绝缘皮和导体的界线位于检查窗的中间。可接受在检查窗内可同时看到绝缘皮和导体。不可接受绝缘皮进入导体压接区域(图,箭头所指绝缘皮 的末端在压接区域内)。绝缘皮和导体分界线在绝缘皮压

13、接区域内(图, 箭头所指绝缘皮的末端在绝缘皮压接区域内)。6.4.1. 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一导体压接目标导体压接区域内没有绝缘皮。导体伸到刷尾检查窗的中间。没有破损的导体股线,没有折返进入压接区的导体股线,没有未被导体压接 翼夹住的导体股线。压接点位于压接区中央,形成完好的钟形压口。压痕均匀并能满足/加工制造商的要求。压接后接头没有如香蕉形的变形。锁紧翼位置正常,没有变形或损坏。导体股线没有被扭曲、切断或改变,以适合与接线柱的配接。不绝缘皮伸到了导体压接区域内(图,箭头所指可为压接区内的绝缘皮)。接受导体末端未从导体压接末端伸出。接头/接线柱的变形(香蕉形)影响了外形、装配、功能或可靠性

14、(图)。在压接区外有松散的导体股线、截留的股线和 折返的股线(图)。6.4.1. 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一钟形压口目导体压接区两端都有钟形压口。标导体入口端的钟形压口高度是接头/接线柱金属 材料厚度的2倍。图中:1、入口端钟形压口。2、刷尾端钟形压口。可导体压接区只在导体入口端有钟形压口,导体刷尾没有钟形压口。接 受导体入口端的钟形压口可辨认,但其高度小于接头/接线金属材料厚度的2倍。不压接区导体入端没有钟形压口(图1)。可由于压接过度或规格过小导致钟形压口过大(图接2)。受6.4.1. 冲压成形接头一开口连接筒一导体刷目导体股线从导体压接端稍微伸出一点,形成一个 导体刷的位置标“导体刷”。导体股线形成的导体刷聚集在一起,没有向外张开。导体末端齐平于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