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40437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底世界的资料有哪些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海底世界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 你。欢迎阅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惟一没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 世界。今天的人类,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一一珠穆 朗玛峰;多次到宇宙空间旅行,人造的探测器已达到太阳系 的外层空间。然而,大洋的最深处是个什么样子,人们还是 不清楚的。因为到大洋底去探险,花费巨大,许多问题难以 解决。然而,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探测洋底世界的回报会是 极其丰厚的,因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矿产、天然气、石 油的储藏量十分丰富。另外,对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 很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传统观点。在 这些现实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无形

2、的、但又确确实实的满 足,这就是探索地球最后边沿的巨大快乐。海洋一这个至今没有被人类征服的地方,占地球表面的 3/4,海水量达到140亿立方千米,平均深度有3700米。大 洋错综复杂的食物网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它比陆地 上的任何生态系统都要复杂得多,从生活在洋底火山口边的 吃硫磺的微生物、细菌,到各种深海鱼类,它们放出的荧光 能照亮很远的地方,吸引了众多的供它们食用的生物。在有 些地方,甚至还可能潜藏着有待发现的被称之为“海怪”的 动物新种,有20米长的大乌枪蒯。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这个海底世界里,潜在的经济价 值同样是不可估量的:能量巨大的漩涡洋流,影响着世界上 大部分地区的气象,若能

3、了解它们的形成机理和规律,可预 报气候灾害的发生,免于损失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洋 还有巨大的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镍、锰、铁、钻、铜等;深海 的细菌、鱼类和植物,有可能成为保护人类健康与长寿的神 奇药物之源。有人估计,在今后几十年里,从大洋获得的利 益会远远超过人类目前探测太空的收益。如果人们能自由安 全地出入洋底,其经济效益会立竿见影的。但是,到达洋底和到达外层空间一样,没有特殊的装备, 人是不可能到达洋底的。常识告诉我们,若没有氧气筒的帮 助,人是不能长时间的下潜到3米以下的水里一一这只不过 是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千分之一 !随着不断地潜入水下,压力 也在不断增加。人的内耳、肺和一些孔道就会感到

4、压力,令 人痛苦。水下温度低,会很快吸走人体的热量。使得人难以 在3米以下的水里坚持23分钟。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当代深海的探险,不得不坐等两项 关键技术的发展:深海球形潜水器和深潜铁链栓系钢球深潜 器。会游泳的人一直在寻思,如何在水下得到氧气?千百年 来,一直如此。古代希腊的潜水者是从充满气的瓶子里获得 氧气,近代潜水者则多用压缩空气的办法,进人潜水。通常 人可以潜入到30米的深度。甚至最有经验的使用水下呼吸 器的人也不敢冒险潜到45米以下,因为深潜压力的增加和 上浮水面的过程的压力变化,造成减压病甚至死亡。使用密 封的潜水服,也只能潜入到440米的深处。球形深海潜水器创造了下潜923米的深度

5、,但操作十分 困难。后来又发明了体积很小的深海潜艇,但它只能供科学 研究用。先进的深海潜艇配备有水下摄影机、收集标本筐和 具有人手功能的操作机械臂。深潜器的实践做了肯定地回答。 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出于不同目的研制出深水 潜艇,收集到大海深处的动物、植物、岩石、水样等资料标 本。这就开辟了一个深海探测的新时代。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深海世界里的信息,从而改变了生物 学、地质学和大洋地理学某些传统的看法。科学家们用新的 目光来看待风海流的变化规律;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对 具有商业价值的鱼群有极大的危害,并且还会诱发地球上气 候的奇特变化。大洋环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气 候改变,或使

6、现在地球上稳定的气候慢慢消失。科学家们还认识到,大洋底的海床并不是平坦的,它高 低起伏,比我们的陆地地形更复杂,它的峡谷能装得下喜马 拉雅山山脉。更令人惊异的是,大洋底还有一条独特的、全球范围的、 长达60000千米的大山脉,它像一条巨蛇一样,蜿蜒穿过大 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科学家们称这条洋底大山 为“大洋中脊”。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质学家们仔细研究了大洋中 部的诸山脉后,使他们更坚信了大地板块结构的理论。根据 这一理论,地球的表面不是单一的石头外壳,它是由若干块 巨大板块构造组成的,这些板块构造最小的也有数千平方千 米,它们飘浮在地幔之上。大洋中脊的隆起部分,可能是最 初创造

7、地壳的地方;新的板块构造也许在形成海床之前就被 它下面的地壳内营力作用下造成的。从大西洋中脊上采来的 岩样已证明了这一点。这正是板块结构理论正确性的惊人证 据。洋底不断流出的、炽热的、富有矿物质的海水原来来自 洋底像烟囱一样的山峰,这又是一个证据。它表明岩石下仍 有巨大的热量,它来自相对年轻的底质构造。在这里,有被称之为热液喷出口,其平均深度为2225 米。海洋地质学家们已仔细研究了洋底热液喷出口。观察后 发现,这些喷出口,实际上是洋底的间歇喷泉,就像美国的 黄石公园的“忠实泉”一样。炽热的海水从洋底裂缝里流出 来,虽然温度高达400r,但因为这里的压力太大了,所以 不会沸腾。热水喷出后,很快

8、冷却。喷出的水含有大量的矿 物质,包括锌、铜、铁、硫磺混合物和硅,它们集落在海床 上。这些东西越积越厚,最后形成烟囱状的山峰像个“黑色 吸烟人”。这些热喷口处的化学反应,回答了困扰科学家多 年的问题。在其成分不断地被腐蚀时,为什么海水中存在的 大量的镁能保持相对稳定?现在认识到,镁是在热水流过岩 石时从海水中被剥离下来的。当科学家们把这些热喷口看成是研究海底世界的化学 实验室时,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却把它看成是金属冶炼厂, 因为它们能从地球的内部获得巨大的有价值的各种金属。海洋地质学家很早就知道,在4300米到5200米深的洋 底,铺了一层锰结核。这些土豆大小的锰核,含有铁、镍、 钻以及其他别的

9、金属。从20世纪70年代始,已有不少采矿 公司用先进的设备来采集它们。如果说洋底的热喷口令人惊奇,那么更令科学家们感到 吃惊的是,在这些含硫的间歇泉四周竟会有生命!这真是大 大地出人意料之外。1977年,科学家们在这些热喷口的水里 发现不少微生物,而且还发现一条20厘米长的管状蠕虫。 一条红皮肤、蓝眼睛的怪鱼!这个事实被新闻报道后,起初 许多人不相信这个事实,但这种“不信”很快被“好奇”所 代替。人们自然又提出这样的疑问:若真有生物,它们靠吃 什么为生呢?哪里根本没有光,它们又是怎么生存的?令人奇 怪的是,在100多年前,俄国的一个科学家就发现了上述的 事实,他说水下的细菌,是靠氧的硫化物生存

10、的,而这种化 合物对多数生命是剧毒的!现在科学家们已弄清了这些细菌 与地面上光合成的细菌正好相反,是从化学物质中获得生存 能量;陆地上光合成的细菌是从光中获得能量。现在许多生物学家相信地球上存在着通过化学合成的 生命形式。而海底热喷口也许是研究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是怎 样形成的最好实验室。近些年来,围绕着人们要不要进入更深的洋底的问题, 争论十分激烈。科学家和政治家在辩论:继续向更深的洋底 进军值得不值得?大多数人承认,探测大洋底是一项极有理 论与实用价值的事业,但花费太大,因此犹豫不决。有人则 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是白白浪费金钱。美国、法国就 有人反对再建造更为先进的深海探测器。但赞成者

11、仍是多数,他们认为,把探测世界大洋底的实 践比作是当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理由是“那肯定是一 个无法想象的神奇世界”,探测这个未知“新大陆”,肯定会 改变人类许多传统的观点,并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在探 测洋底事业中,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工作最出 色,其中日本投资最大,成就也最显著。日本人总是对新的 市场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把世界大洋也看成一个新的市场, 所以他们对海洋抱有极大的热情。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对探 测洋底有兴趣,是因为日本这个岛国,它的南部正好在地壳三个结构带的汇合处一一这当然是很不幸的。由于这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并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来。据科学家估计:这里地震释放能量

12、占全球十分之一。日 本多地震的原因就在于此。1932年东京大地震死了 14万人。因此,要预报地震,也是日本人探测洋底的重要理由。 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太平洋板块构造的边沿,从东向西, 在挤压日本陆块。日本的深海探测器可达到1万多米深的洋 底,研究人员能从屏幕上看到机器人仅用了 35分钟就下潜 到米的深度。在这个深度,人们发现了一条海蛞蝓、蠕虫和 小虾,这再次证明在地球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也有多种生命 形式存在。1996年,一个崭新的、革命性的海底探测船在美国加里 福尼亚中部的海岸城市蒙特里下水,开始她的处女航。这条 深海探测船的名字叫深飞1号,它长4米,重1315千克, 外形像一个胖鼓鼓的有翼的鱼雷。它在水下航行时,很像一只轻捷迅速的飞鸟。与那些正 绕着大洋航行,拖着深海探测器的动作迟缓的潜艇相比,深 飞1号就像一架水中的F16战斗机。它能做特技飞行,比如横滚等,还能与快速游动的鲸群 赛跑,或垂直跳出水面,驾驶人员可以从舱中看到舱外的一 切。它可以在水面上飞行,也可以潜到1000米以下做各种 科学考察活动。可以预言,人类对神奇大洋底的探测,在不久的将来一 定会有新的更大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