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2404162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五年级非慢性疾病预防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重难点: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

2、、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二、病因: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1.吸烟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

3、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2.酗酒: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不合理膳食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

4、”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4.静坐的生活方式我们这里谈到的静坐不是参禅的静坐,而是指缺乏运动,几乎整天坐在椅子上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和电脑的普及,静坐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缺少体力活动和钙以及维生素D会使骨质丢失,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同时,乙型糖尿病的诱因体力活动不足也有很大的相关。静坐生活方式也容易导致肥胖、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疾病。5.长期不健康的心理WHO指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灵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平衡是

5、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问题十几年前在我国还较少被提及,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工作节奏紧张,情绪波动大,极度亢奋或极度低落,精神过度压力,从而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已相当普遍。心理问题也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功能性和器质性的损害。三、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因,加重了全球疾病的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持久的创伤。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将达5000万人。慢性病其持久性和反复性导致其治愈率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假如能治愈还好,治不了还会致残甚至引起个体生命的死亡。慢性病病程长,这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家每

6、年要为防治慢病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妨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慢性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四、防治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病因采取综合措施。1.以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是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作为个人,应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2.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当确认自己患上慢性病时,除了要积极就医外,更应该注意一些对此病禁忌的生活习惯,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家人亲友对慢性病病人应多关怀、多照顾、多鼓励,耐心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对中晚期不治之症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死亡观,有条件的可以去临终关怀医院度过生命剩余的时间。国家应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探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质量。五、总结WHO指出,在人类健康和寿命方面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急剧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即前文所谈到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因此,预防慢性病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遵循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慢性病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卫生费用支出率高、控制率低的“四高一

8、低”现象,在提倡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第二课时 减盐防控高血压教案教学目标:减盐防控高血压教学重点:限制食盐的用量教学难点:防控高血压的措施教学过程:一、食盐的利弊: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也是人体钠和氯离子的主要来源,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可增强淀粉酶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导致病情加重。高血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糖尿病患者饮食以偏清淡为好,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低盐饮食。

9、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离不开盐,但是吃多了盐又会带来负作用。一个成年人,每天吃5克盐即可满足身体需要。国内外的医学专家通过多次的调查、实验后认为:长期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小调查: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有2亿多,每5个成人就有1个患高血压,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钠盐的过多摄入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压水平。专家指出,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病的发病和死亡。三、摄盐过多有什么危害?1摄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一个人每天多吃2克食

10、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2盐易存积在血管壁内,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就被打乱了。3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的最大独立原因。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明显减少全球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死亡。4摄盐过多易引起胃癌和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四、平时我们每天吃多少盐?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重要物质,钠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因此,从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国家标准是普通居民每人每日摄盐量于3g至6g之间。五、什么样的烹饪方法能减盐又不会降低口味?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

11、量。可以采用醋、料酒、香料来调味,加蒜、姜、葱、胡椒等提味。做菜时需先炒菜后加盐,菜炒熟准备出锅时放入适量的盐,这样就不会感觉减盐后口味淡了。味精、咸肉、熏肉、酱、酱菜、咸菜、虾皮等都含盐,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也可用无盐虾皮,无盐味精等代替。六、减盐防控高血压措施:1、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mmHg,舒张压低于90mmHg。 2、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率中、肾脏病等的发生。3、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者容易患高血压。 4、控制体重、限盐、限酒、心理平衡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5、成年人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6、高盐饮食可能导致高血压,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

12、超过6克。 7、少吃盐可预防高血压。 8、高血压病人少吃盐可增强治疗效果。9、山东居民普遍口重(吃盐过多)。 10、“减盐防控高血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部联合开展的项目。11、提倡使用控盐罐、控盐勺,每餐定量使用食盐。12、烹饪时要尽量晚放盐、少放盐。13、可用醋及其它不含盐的调味品等来弥补少放盐后的口感需求。第三课时(冠心病)教学目的:了解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冠心病预防: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注意体重、定期运动、减轻生活压力、戒烟限酒教学难点:冠心病治疗冠心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教具:多媒体(或讲义材料)课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冠心病的流行病

13、学:心脏病越来越普遍,在过去二十年间,因心脏病致死的人数跃升两倍有多。在各类心脏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心脏病,三个三分之一未送抵医院已死亡;三分之一入院后死亡;三分之一出院。二、揭示课题:冠心病健康三、内容:1、什么是冠心病?心脏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泵,通过复杂的动脉及静脉网将血液输送到所有重要的器官。心脏、动脉和静脉处于良好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输送血液去心脏的动脉称作“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即称为“冠心病”。基本知识:心脏解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酗酒、吸烟、精

14、神紧张压力大、饮食口味重;不能改变的因素:遗传、性别、年龄)控制危险因素的临床益处:降低总死亡率、降低引发的心脏事件、减少血管重建术、减少住院、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临床表现:绞痛心前区或胸骨后有闷痛、压榨或窒息感,疼痛可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肢小指端,含硝酸甘油35分钟后迅速缓解。心肌梗塞心前区疼痛症状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胃肠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体征: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诊断冠心病常需要做哪些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2 性核素、心脏CT 、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是目前诊断

15、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和最主要的手段。了解冠状动脉的直径、走行、分布和形态,了解管壁是否光滑,血管壁弹性,是否有狭窄性病变及病变的程度、部位、长度、数量,了解是否有钙化、血栓、溃疡、动脉瘤、内膜夹层、病变是否成角度及是否位于分叉血管处,偏心还是同心性病变等,选择介入治疗适应证、判定介入治疗成功率、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时机、器械和方法。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预防: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注意体重、定期运动、减轻生活压力、戒烟限酒健康饮食:低胆固醇、低脂、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减少糖分、增加食物中的淀粉和纤维、多吃、谷物、水果、蔬菜、家禽、鱼;少吃:猪肉、牛肉、油炸食物蛋黄。(一周三个);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一杯牛奶、二两主食、三份高蛋白、四句话:有粗有细,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百克蔬菜餐桌上的“红、黄、绿、白、黑”红:红酒、西红杮、红辣椒,黄:胡萝卜、红薯、玉米、南瓜、西瓜,绿:绿茶、深绿色蔬菜,白:燕麦片,黑:黑木耳。注意体重: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BMI=Kg/m2 (正常值为25)、减肥应逐步进行,每周不要超过1公斤,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定期运动:减少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