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2380763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展望未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工作述职:回归原点 展望未来德育工作:回归原点 展望未来2018 年,在学校建立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们又站在一个新的关口,即将为未来 的五年制定发展规划。时过境迁,如今的 xx 中学已经今非昔比,如何能在更高 的层次上谋求发展,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在这个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形势多么严峻,我们都应当 回归原点来思考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的办学目标与定位、办学特色与风格、工作 内容与方法、文化精神与内涵。只有回归原点,才能够删繁就简,排除诸多干扰, 抓住该抓住的重点,还原教育的本来面貌。因此,在新规划的草拟过程中,针对 这几个关乎学校发展的原点问题,在此应与全体教师共商。一

2、、办学目标与定位: 在上一个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对办学目标有过比较含蓄的表达,即“建设一 所在北京南城有一定影响力的初中名校”。时至今日,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尤其是在 2018 年的中考中,当大家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在大东城亮相之后,令 人略感意外的结果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也证明了我们的实力。水涨船高,如今的 xx 中学已今非昔比,有了新的施展舞台之后,就应该有新的理想抱负。 在未来的五年,我们应当有更高的定位,要向着“建设一所北京市一流名校”的 目标前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至少应当达到五方面的“一流”,即“一流的 教育质量”;“一流的学生素质”、“一流的教师素质”、“一流的学校管理”、

3、“一流的办学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登上更高的台阶,实现更 大的发展。二、办学特色与风格: 在 xx 中学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大办学特色”, 这三个特色的形成,是我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虽然算不上新颖,却没有半点 浮夸和虚假。如今,我们将这“三大办学特色”成为一句核心思想,即“全面育 人,整体优秀”,体现了 XX人对教育的独到理解。首先,新的办学特色是对原有办学特色的继承和发展。“三大办学特色”包含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与“全面育人”的思想一 脉相承。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教育怎样改革,总离不开“全面发展”的培养目 标,因为只有

4、全面才能协调,协调才能持续,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思想的 体现。其次,学校连续多年70%以上的示范校升学率,已经能够充分证明我们实现“整 体优秀”的实力。但是,我们所强调的“优秀”与其说是一种“结果”,不如说 是一种“态度”。每一名 XX 学子都应当具备追求卓越的心态,即使成绩并不突 出,但却拥有努力进取的意识和信心,这就能创造无限的发展可能。三、工作内容与方法: 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我们的工作内容与方法,应当有自己的思路与 风格。比如,结合“全面育人,整体优秀”的特色表述,我们至少应当开展以下 几项工作:1. 努力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只认分,不认人”,因此

5、分不够的,就难免遭受非人 的待遇。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尊重人、发展人的教育,不能是侮辱人、扼杀人的教 育。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活得有尊严,就不能只用学习成 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建立多元化的积极评价体系,就是给学生留后路,留活路, 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活得有自信,活的有盼头。2.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让总 理默然,让教育心寒,但责任却在你我之间。标准化的课程设置,集体化的教学 模式,规范化的思维方式,都很能培养出独具匠心慧眼的创新人才。我们所倡导 的全面发展,决不是要培养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而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6、提供更多的选择,搭设更宽的平台。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学生的个性 特长才有可能得到重视和发展,拔尖创新人才才有可能诞生在校园。3. 积极引导学生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生活也应当是丰富的。在“全面育人”的理念指引下, 培养并发展学生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加强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发现 生活的快乐;在“整体优秀”的理念指引下,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可以塑造健 康的心理和向上的人格。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 才能享受生活,我们的教育,就应当培养这样的人。4. 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有两个明确的导向,一是从强调学科的“工具性”向“人 文

7、性”的转变,二是强调“跨学科”的综合综合能力培养。这两个改变,都体现 着课程改革核心思想的纵深化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是综 合复杂的,是融会贯通的,是没有学科边界之分的。真正高素质的人才,必然是 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四、文化精神与内涵:“激情、智慧、创新”是XX中学的校训,也是XX精神的真实写照。对一件事有激情并不难,难的是对每件事都有激情;产生一个小智慧并不难,难的是形成大 智慧;偶尔进行一次创新并不难,难得是在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将创新当成 一种习惯。要想对教育事业有持续的激情,应当有一股傻劲,这股傻劲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 即:兢兢业业,不计得失;笨鸟先飞,贵在坚持;乐观进取,不言放弃。要想形成真正的大智慧,应当有一股呆劲,这股呆劲也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即: 勤学勤思,动力不竭;善抓重点,力守原则;居安思危,挑战自我。要想持续地进行创新,应当有一股疯劲,这股劲还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即:敢 打敢拼,守土开疆;奇谋智取,另辟蹊径;执着发展,固本强根。XX 人的性情,就应该体现在这股傻劲、呆劲、疯劲上。做一个执著的傻子,痴 情的呆子,快乐的疯子,这就是 XX 精神的体现。未来的路在脚下延伸,愿用你我用“激情”加满油箱、用“智慧”实施导航,进 入“创新”的高速路,驶向成功的最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