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37980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安全操作细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及预控方案为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强化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保障隧道施工人身安全与健康,减少各类事故,促进安全生产,为保证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有效的按计划、组织、协调、检查、整改和控制,摆正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为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现按照本项目隧道施工的特点,特制定隧道施工安全措施及施工预控方案如下:一、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 由于隧道施工条件的限制,工人经常在振动、噪声、地下水、有害气体等不良环境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新奥法比过去隧道施工

2、内容新,作业标准要求高,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中,更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做到文明施工和科学管理, 创造一个安全、卫生、无害的劳动条件,严格按规定的工序、工艺施工,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二、高度重视目测和量测工作。 尤其是隧道掘进开挖,目测观察既省事又起着重要的安全作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我们的经验对所观察的信息进行判断, 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防止隧道坍方。目测观察的内容有:岩质的变化和分布,节理发现过程及方向,接触及填充物的发生、状态、承载压力,隧道顶部、侧部的稳定状态等,开挖后已支撑地段的锚杆是否有拉断,喷混凝土层是否产生裂缝和剥离, 钢拱架是否有被压曲现象, 隧

3、道是否有底部隆起现象等。应特别注意围岩危险性较大的破坏状态和可能引起坍方事故的破坏状态。当围岩变形无明显减缓或喷混凝土层产生较大破裂时,应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及时采取辅助措施加固围岩。隧道超欠挖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一项主抓项目。为此,工程部在摸清隧道地质围岩的情况下,要考虑到足够的开挖预留沉落量,采用严格的量测手段控制好超欠挖工作,降低成本保效益。三、重视隧道洞口开挖施工。 由于选择线路各种原因及条件,隧道洞口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设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为保证洞口施工安全,应根据地质详细了解掌握洞口附近地形、地质环境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事先制定出发生险情时可采取的相对技术措施,如出现斜

4、面崩塌、地表下沉偏压、地基承载力不足、开挖工作面坍方等,必须先打锚杆、锚喷等措施,方能进行洞口段开挖。我部曼歇 4 号隧道洞口段处于古滑坡体且严重浅埋偏压地段,设计上采用抗滑桩、偏压墙施工,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我部在完成抗滑桩及偏压墙施工及回填工作才正式进入正洞施工,确保施工万无一失。四、重视锚杆施工。 为了防止锚杆选择不当,或因地质、地下水的影响,使锚固用砂浆流失,浆得不到足够的锚固力,从而导致锚杆脱落,造成人身伤事故。打锚杆地段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锚杆抗拨力,同时注浆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皮手套、口罩、眼镜、防护罩网等。注浆作业开始前后,应认真检查,清洗机械管路及接头,经试运转正常后方

5、可作业,以防止管路堵塞现象,发生剧烈震动,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事故。五、重视喷射击混凝土施工。 在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围岩受喷面,彻底清理危石,同时由专人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在喷射固软管损坏,接头断开等引起事故。进行喷射击作业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具,根据喷射方式,混凝土配合比等条件,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粉尘量,当转移喷射地点时必须先关闭喷射机,喷射咀前方不得站人,在处理管路堵塞时,喷头要固定稳,以防消除堵塞后喷头摆动伤人。 另外,喷射作业应由班组长按规定信号、 方法进行,防止因喷射手和机械操作人员联络不佳造成事故。六、钢拱架搬运应绑扎牢固,以防发生事故。 钢拱架的架设应由专人统一指挥,作业

6、人员在紧固螺栓时,要站在平稳的操作台及脚手架上,并配戴好安全帽,防止发生意外。另外,施工中对架设的钢拱架经常进行检查,发生扭曲、变形等现象必须及时将人员撤离安全地带,防止坍方造成伤亡事故。七、衬砌施工。 根据通过模板台车的内部车辆界限,适当加宽安全富余量,大型机械、车辆通过时应在调度人员的指挥下通过模板台车,但车内人员应回避,经常检查提升设施是否安全可靠,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以确保作业安全。二次衬砌是隧道工程给人最直观的表现。抓好二次衬砌工作是重中之重。为此,我部采取如下措施控制施工质量:1、原材料选择及其控制1.1 水泥的使用及保管。( 1)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

7、用。( 2)水泥进库后要注意保管,防止受潮。 。( 3)各种不同品种、标号的水泥应分别堆放,堆放时要考虑到先进先用的顺序,以免储存时期过长而失效。( 4)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有效期,或发现水泥有受潮结块现象时,均应经过鉴定后按情况使用。1.2 粗骨料粗骨料粒径应控制在0.3 0.4D ( D 为管径)范围之内,D=100mm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25mm ; D=125mm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30mm ; D=150mm时,最大粒径不能超过40mm ,且应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1.3 细骨料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 不应少于15%。2 配合比设计2.1 泵

8、送混凝土配合比,除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尚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2.2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0.40 .6 。水灰比过小,和易性差,流动阻力大,容易引发堵塞;水灰比过大,容易产生离析,影响泵送性能。2.3 泵送混凝土的砂率过大,砼流动性差,泵送性能差,砂率过小,容易影响砼粘聚性、保水性,容易脱水,造成堵塞。2.4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20 180mm 范围之内。2.5泵送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00kg/m 3 ,水泥用量过小,影响管壁润滑膜的形成及质量。3 砼搅拌3.1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3.2

9、 混凝土搅拌时其投料次序,除应符合有关规定外,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3.3 水泥、砂、石储备要满足砼不间断施工需要。3.4 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应小于2.5min 。3.5 每种配合比的泵送混凝土全部拌制完毕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尽积水。4 砼运输4.1 砼在运输中应保持其匀质性,做到不分层、 不离析、不漏浆。运到灌注点时,要满足坍落度的要求。4.2 砼运输车使用前须湿润,运输过程中要清除容器内粘着的残渣,装料要适当,防止过满溢出。4.3 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灌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120 分钟。4.4 运输轨道及道路保持平坦,以免造成砼分层离析

10、,并根据浇灌结构情况,合理调度车辆,保持道路畅通。4.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拌筒内积水倒净。运送途中,当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可在符合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要求的条件下适量加水。除此之外,严禁往拌筒内加水。4.6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 6r/min 的慢速转动。4.7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给混凝土泵喂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喂料前,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拌合均匀,若大石子夹着水泥浆先流出,说明发生沉淀,应立即停止出料,再顺转搅拌 23min ,方可出料。( 2)喂料时,反转卸料应配合泵送均匀进行,且应使混凝土保持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 3)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

11、拌筒低速搅拌混凝土。( 4)上述作业,应由本车驾驶员完成,严禁非驾驶人员操作。( 5)混凝土泵进料斗上,应安置网筛并设专人监视喂料,以防粒径过大骨料或异料入泵造成堵塞。4 8 严禁将质量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入泵。4 9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喂料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拌筒并排尽积水。5 砼灌筑及捣固衬砌砼接缝处必须进行凿毛处理。砼自模板窗口灌入,应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筑,倾落自由高度不超过2.0m 。在砼浇筑过程中,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因意外砼灌筑作业受阻不得超过2 个小时,否则按接缝处理。6 砼养护及整修61 二次衬砌砼灌筑后,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 时,若衬砌在受力状态下,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 时,方可拆模, 并及时养护。6 2 缺陷整修:拆模后,立即用水泥砂浆(白水泥、矿碴水泥及细砂按一定的配合比拌合)进行整补,终凝后,用砂纸打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