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379599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知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知识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是什么?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用“结绳记事”、“烽 火告急”、“信鸽传书”等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从通 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则提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 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日前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信息的定义

2、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 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2、信息的传播过程示意图: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1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息传递)(信宿)3、信息和载体的区别: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都可做为载体。信息需要用 载体来表达、传播。新闻报道、市场行情、一张照片、天气预报、科技成果、一幅图画、一 个动作、一个微笑等都属信息。4、信息的重要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可开发和存储性、再生性、可利用和增值性、普遍性、不完全性等。5、今天,我们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

3、柱。6、什么是信息技术?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描述: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 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我有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 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是指 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7、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其中,计 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现代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 通信等;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对于计算机技术它更是基础和核心。8、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语言

4、的产生和应用(2)文字的发明和使用(3)造纸术和印 刷术的发明和应用(4)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5)电子计算机和 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的信息革命 浪潮。9、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10、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社会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 们身心健康也带来了不良影响第二章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1、获取信息的过程:确定信息需求一确定信息来源一米集信息一保存信息2、寻找所要的信息主要可以

5、从三个方面寻找:媒体(报纸、书刊、广播、电视、音像制 品、网络等)、他人(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专业人员等)、事物本身(动物、山河、风 雨、表情、行为、化学反应、活动过程、事件现场等)3、米集信息的原则: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4、米集信息常用的工具有: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5、常见的文件类型:文字(.txt;.doc;.htm;.pdf)、图形图像(.jpg;.gif;.bmp)、动画(.gif;.swf)、音频(.wav;.mp3;.midi)、视频(.avi;.mpg;.mov;.rm)、可执行文件(.exe;.com)、压缩文件(.zi

6、p;.rar)文件类型文件扩展名可执行文件(操作时只exe (可执行文件)要双击具有这些扩展bat (批处理文件)名的文件即可)com (系统程序文件)文本文件txt(记事本文件)、doc(Word文件)、rtf(与字板文件)、wps(wps office 文件)电子表格(Excel)xls幻灯片(PowerPoint)PPt声音文件wav、mid、mp3、ram、wma图形文件Bmp、jpg、gif、pcx、wmf、png动画视频文件avi、mpg(mpeg)、dat、asf、wmv、mov、swf(Flash 文件)网页(WEB)htm、html、shtml、asp、aspx、php解压缩

7、文件zip(WinZip文件)、rar(WinRAR文件)、cab(系统压缩包文 件)7、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主要有: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强制 搜索。其中在百度中逻辑运算AND用“+” OR运算用“|” NOT运算用“一”来表示。8、常用的下载工具:通用下载工具(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网络吸血鬼、迅雷、bt等)、 网站下载工具:(webzip、teleport Pro、WebCopier等)、FTP 下载工具(CuteFTP、LeapFTP、 webFTP等)、流媒体下载工具(影音传送带、Streambox VCR等)、其他专用工具(超星图 书阅读器、方正 Apabi Re

8、ader 等)9、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对信息进行鉴别 和评价。可信度、准确度、合理性和相关支持是评价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四个最基本的指标10、因特网上信息的获取: 图片的获取:在图片上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进行保存 网页的获取: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进行保存 文本的保存:选中需要的文字,右键选择“复制”,打开记事本或WORD,右键“粘占贴占”, 保存成所需要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名。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1、用计算机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处理,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把你想要表达的思想以清晰明了 的形式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加工信息是为表达服务的,是为了

9、要更好地表达。在加工信息之 前,要明占确占以占下占几占个占问占题占:(1)要表达什么信息?即明确信息内容主题;(2)加工信息给谁 看?即了解信息接收方特点(3)加工成什么样子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让对方容易接 受?即选择信息表达形式(4)选择什么加工软件较合适?即选择信息加工工具(5)怎样加 工?即确定信息加工方法。2、按文本组织形式的复杂程序,我们可把文本信息的加工分为日占常占文占本占信占息占的占加占工占(如标 语、广告、通知、信函、报告、文章等)和报占刊占类占文占本占信占息占的占加占工占两类。3、评占价占要占素占:(1)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是否鲜明?(2)版面样式是否符合阅读对象特征 及

10、应用场合?(3)版面布局是否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是否清晰?(4)文字、标点是否 恰当?排版是否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5)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即创新性。4、表占格占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5、图占表占是很有效的表现手法,它能非常直观地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表示出来。它的特点是: 简单、直观、清晰、明了6、图表类型:柱占形占图占,占条占形占图占,占线占形占图占,占饼占形占图占。其各自的功能及用途见选择题7、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 集成,当然不是简单的组合。8、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

11、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 布与评价。其中,需求分析是根据主题确定作品要达到的目标,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9、多媒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交互性,也是它的优势。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1、用程序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一设计算法一编写程序一调试运行一检测结果其中算法是程序编写的基础。2、智能处理工具与一般的处理工具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处理问题的对象、性质、 方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3、模式识别(主要包括语音、图像、文字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两个 研究领域。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它的 一般过程包括:样本采集、信息的数字化、预处

12、理、数据牲的提取、标准模式进行比较、 分类识别等。自然语言理解主要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它的 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声音语言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声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都是人工智能中模式识别的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问题求解、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数据库、智 能机器人、计算机博弈、自动程序设计、自动定理证明、智能代理、专家咨询系统、组合 调度问题、虚拟现实等。4、通过网络与机器人对话包含了三个部分:语言理解、思考和语言生成。5、因特网上信息发布的常见方式:(1)在因特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

13、2)论坛公告板(BBS) (3)电子邮件(4)网络技术论坛(5)新闻组服务(6)网络调查(7)用QQ、网络会议、MSN6、信息发布效果的评价:时间和地点对发布效果有影响;不同媒体的发布速度不同;信息的保存时间不同7、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有:面谈;电话;书信;网络;手机短信。网络可以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包括E-mail、BBS、QQ、MSN、ICQ以及刚兴起的博客(weblog)等。8、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提出了一个设想,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这个成就使他成为计算机理论和人工智能的主要奠基人。为此他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美誉。9、“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是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达特

14、默思大学举行的一次信息科学大会上提出的。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1 、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例子,比如:电子相册,电子 通讯录,电子名片,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中的资源管理器,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 生成绩数据统计表,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网上 MP3 音乐专业网站、网上各种在线数据库, 网上搜索引擎等等。2、信息资源管理:目的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果,来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 的效率。它们的基本方法都是根据具体的需求,先采集相关的信息资源,然后根据信息资源 的特征,再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把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规范的分类并存储起来,实现有效的 管理,以便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和传递信息资源。3、网上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1)主题树方式(2)数据库方式(3)文件方式(4)超媒 体方式。解释:(1)例如: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检索方式(2)例如: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 索方式(3)当信息结构较为复杂时,文件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只能作为网络 信息资源的补充方式(4)超链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也是发展趋势。4、数据库是按照某种模型组织起来的,可以被各种用户或应用程序共享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