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前对比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2376437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前对比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设计前对比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前对比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前对比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对比新目标教学(导出式)目标教学备注概念内涵“导出”式教学是一种成果导向、思维外化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即由学习成果引导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者在不断收获中体验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它把任务分析作为保证课堂质量的前提,把反馈矫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让学生在行动中建构知识、提升智慧、养育人格。“目标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反馈矫正为核心,以班级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成,以多种教学方法最佳组合为桥梁,使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结果进行逆推。教学特色任务分析、思维外化、反馈矫正目标导向、反馈矫正、当堂达标继承发展学习

2、口号为获得而学(在习得中学习)为掌握而学(在达标中学习)理论基础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结果分类论,学习层级论,学习过程论,学习条件论)及现代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教学变量控制理论)及国内外教育观点融汇吸收问题指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方法贫乏、不计成本、不讲科学”,不分知识类型的“一锅烩”。(“262”现象:20%的优秀生、60%中等生、20%的学困生)课堂效率低,师资力量弱;教学过程过分随意,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无法测量。(“三六九”现象,入学率为90%,合格率只有60%,辍学率达到

3、30%)假问题浅探究瞎合作乱展示教改目标推行科学取向的教学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标研究重点如何提高学生习得行动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学特征(1)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2)以多样化为原则(按照学习结果分类)选择教学方法;(3)以“主题教学”和“单元控制”达成教学目标;(4)以评价反馈保证教学活动高效运行;(5)以可控变量建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1)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2)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3)以异步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4)以可控变量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着力点;(5)以教学

4、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的保证。以成就体验改善学习动力不足。主体体现学生是课堂工作的核心教师是课堂最辛勤的园丁兼容出彩优化取胜教学方式教:习得主导型教学(增加行动主导型教学比重)学: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教:直接教学为主(讲授主导型教学)学:接受学习和合作学习教法策略教学方法多样化原则:以学定教、依果定法;基本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模拟角色扮演法。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特征:均衡的教学组织;灵活的教学流程;优选的行动模式;丰富的组织技巧。直接教学(略)和合作学习等(见本表最后)集体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等。直接教学的原则:使学习结构化;以小步子进行教学;多提供案例和问题;组织

5、变式练习;及时提供反馈矫正;进行周或月复习;保证学生接受率在80%或更高。对于学习成果来说,方法的深度比方法多样更重要。明确的成果期望、恰当的工作任务、巧妙的新旧联系、清晰的知识网络、适度的变式练习、及时的反馈矫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高比例的学习时间目标定向、限制课堂讲授的时间、教授新知识的新环节、精讲点拨、反馈校正、当堂达标、反馈达标等。教学程序基本流程:任务引领习得学习成果确认典型环节:问题任务、先行组织、习得产出、成果展示、反馈矫正基本流程:展示目标讲授知识巩固练习具体环节:认定目标、诊断补偿、达标教学、反馈矫正、课堂小结课型和教学方法不同则流程不同。流程实质(任务+行动)/内容学习成果

6、属于“过程成果”模式目标+内容知识掌握属于“提供利用”模式整合优化因课制宜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小组教学、同伴学习和个别学习优化结合以班级授课和独立作业为主,后增加自主合作教学设计前提原则教学设计的原则:新旧知识联系的原则,唤醒学习动机的原则,关注学习策略的原则,尊重发展差异的原则,营建学习环境的原则。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认知的前提能力、情感的前提特性和教学的质量。它们对学习速度的影响分别是50、25、25。(布鲁姆)学会比讲完更重要。教学评价在继承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课堂表现性评价。特点:以成果为激励手段,通过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来提高动力,属内在激励。同时,不忽视

7、外在激励手段,做到内外平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特点:虽然理论上提出评价是为了诊断和改善,但实践中由于缺乏评价依托,造成仍以分数为主要激励手段,以成绩名次来提升动力,属于外在的激励。学辅工具工作纸、交互白板等利于操作类资料学案、讲学稿等文本资料管理举措在目标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关注任务分析、成果表达、倾听文化和活动规则管理。促进学业管理方法:制订合适的强制性达成要求;建立系统性的纠正补救体制;执行课堂学习活动规则标准;重视培养高层次思考能力。教学设计管理、前置目标管理、当堂达标管理、单元达标管理和终结性目标达成管理。突出效果总体评价(期待)扭转传统教学“粗放式经营”的局面,有效

8、实现了哲学取向教学观与科学取向教学观的结合,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有效落实了“双基教学”,是中国双基教学的新发展。学生不会因为多练就变得更聪明。课堂变化(期待)任务分析:从忽视到有效。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教学行为:从盲目到科学。教学过程:从僵硬到灵活。评价支点:从成绩到成果。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教学过程:从随意到可控。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别。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教师变化(期待)从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观走向科学取向的教学观。从以内容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贡献价值总体分析(期待)(1)在目标教学基础上,继续实践“大

9、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思想,同时赋予“大幅度提升学习能力”的课题。在“双基”基础上,更关注“提升智慧、养育人格”高层次教学目标。(2)建立科学取向的教学观,依果定法,拿起“任务分析”这一有力武器,使教学由目前粗放、浅显、简单化走向精细、深厚和生命化。(3)直面“传统目标模糊,三维目标繁杂”问题,以“单元(或主题)教学目的”之下的“任务设计”改变“目标与教学的两张皮”现实。以“活动主体:谁?主体行为:做什么?行为条件:需要什么?”为元素的“学习任务”实现“易于操作和测评”目标设计取向。(4)以“行动成果”为导向,建构“过程成果”模式,真正领会“能力只有在能力活动中锻炼形成,情感

10、只有情境体验中获得共鸣”的内涵,通过“外化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和主动学习精神。(5)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改变传统教学缺乏行动固着点和思维活力的弊端,让学生“有思考的阅读、有根据的表述、有主见的辩论、有反思的评价、有策略的行动”。(1)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乐观主义的教学思想,它既为保障中小学生的基本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开发中小学生潜能找到了科学依据。(2)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教学目标分类学,既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统一的起点和归宿,也为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3)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较

11、为科学完整的多变量可控制的课堂教学操作体系,它既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水平。(4)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课堂学习策略指导体系,它为教师把课堂教学与学习指导统一起来,找到了有效的途径。(5)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反馈矫正机制,它既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也为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机制。(6)目标教学为当代教学理论宝库提供了科学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提供了有效机制。奥苏贝尔认为,“创造”是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表达”是思维的综合运用,“表现”是能力的外显实践,“倾听”是合作的行动基

12、础。理论方面理论观点:尊重科学:教学是艺术家从事的科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创造性工作。(教学心理学即科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任务分析:是基于学习心理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教学设计技术。任务分析=学习结果类型+学习先决条件+学生起点能力。学习成果:学习的根本成果是人性的改变,即知识能力、思想和品德的发展变化。成果重点并不在于学生的课业分数,而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行动学习:教学是习得性行动。行动是指针对目标的学习工作(劳动)、社交能力和有意义的理解行为。没有教师会“制造”学习,唯有学生能“启动”学习。理论贡献:相信学生:相信所有学生(智力正常的)都能学好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只要提供足够的时

13、间与适当的帮助,5%的优等生加上90%的中等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教学起点:通过教学目标分类使教学回到起点,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开始到达成这些目标结束。教学评价:主张教学评价的功能就是改进、完善师生的教和学,改变了长期以来以甄别和分等为功能的传统教学评价观。单元控制:单元教学和目标控制、反馈校正、变量控制结合在一起,建立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机制。不同的学习成果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学有定律,教有优法”。实践方面(1)目标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前提,成果是学生学业进步的阶梯,反馈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法宝。(2)课堂:以成果引内力,以互教促效益。教师:靠内容吸引学生,靠反馈保证效果。评价:

14、以成果论英雄,以矫正弥不足。(3)学生行动:带着问题学习、置身任务挑战;用语言去做事、拿成果来分享。听懂的做出来,会做的说出来。(4)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三大要素:任务设计、成果表达、反馈矫正。(实现高效学习的三大支柱:激发内在动机、新旧知识相容、形成知识结构。有效推进学习过程的三个条件: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5)提倡“做中学”,即“在做题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三个“二分之一”:“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每节课的二分之一,知识新授时间不超过学期总课时的二分之一,课后练习不超过总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加大预习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分量,增加教

15、学中“补救矫正”的时间。(6)“串珠理论”:“重组教材,以主题整合教学,以任务组织学习”,知识结构是线,探究发现是珠,这就是“串珠理论”。“分进合围”:是指在主题学习前后,利用预习或复习课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实现成绩与智慧的同步增长。(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来运转,“为达标而教、为达标而学、为达标而评、为达标而管”。(3)目标教学提供了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一是学程目标教学模式:准备阶段;单元目标教学阶段;终结性评价阶段。二是单元目标教学模式:包括单元备课、前提准备、单元新授、单元综合、单元矫正、单元小结等六个阶段。三是课时目标教学模式: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