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会考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37356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会考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地理会考练习1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图1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是 A重力势能 B太阳活动C太阳辐射 D风能读图2“某地景观图”,完成45题。4形成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化作用 5关于图示地区水循环环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地表径流丰

2、富B降水丰沛 C下渗缓慢D蒸发旺盛6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A内部圈层不包括地壳图2B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图3大气上界地面大气散射反射吸收宇宙空间岩 浆 沉积岩 变质岩沉积作用重熔再生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沉积岩 岩 浆 变质岩重熔再生变质作用沉积岩 变质岩 岩 浆 变质作用重熔再生7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读图3“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810题。8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图4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9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BCD10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

3、活,可以使A增强B增强C减弱D减弱1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垂直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偏向力读图4,完成1213题。12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13风带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14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利于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 暖流流经的地区多形成渔场ABCD16某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

4、境具有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现象17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A差异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单一性18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引起:A气象灾害频发 B酸雨出现频率增多C臭氧空洞扩大D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图5读图5“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1920题。19图中甲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02006年市户籍

5、人口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处于四个阶段中的A甲 B乙C丙D丁21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经济因素22人口合理容量:A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B与环境承载力无关C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D等同于环境承载力23的望京小区、王府井大街、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读图6“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完成2425题。2010年5月1日某世博会拉开帷幕,位于某市区的世博园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据此完成2728题。27世博会的信息迅速

6、传向世界各地,依赖的最主要的地域联系方式是A交通运输 B商业贸易 C邮政通信 D电信通信28世博会后,某将利用世博园区改善后的交通网络优势条件,打造现代化服务业功能区。这一规划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B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C世博会促进了某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D世博会使某城市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区。据此完成2930题。29小麦种植X围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改良耕作制度 B提高收购价格 C改造自然条件 D科学培育良种30从小麦种植X围的扩大可以看出A人口向高海拔地区迁移B影响农

7、业区位的因素是单一的C影响农业区位的条件是在变化的D自然条件的改变是导致农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31影响市燕京啤酒厂和上地信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市场、科技B水源、交通C政策、地价D能源、科技图7读图7“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3233题。32辽中南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矿产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水能丰富ABCD33目前,图示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A劳动力资源短缺B矿产资源日趋枯竭C土地资源减少D森林资源锐减34“人定胜天”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3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A行政区B自然带 C温度

8、带D干湿地区读图8“市农业分布图”,完成3639题。36关于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以平原为主,山区面积小B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C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D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7通州区与门头沟区纬度相近,但农业类型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海陆位置C土壤D地形38. 顺义区建设“高科技农业试验示X区”,发展花卉种植,并成功举办花博会,其发展花卉种植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有科技投入 政策支持 历史悠久 市场广阔ABCD39关于农业类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城区以林业为主 B近郊平原以生产肉、蛋、奶等为主C远郊平原以水产养殖为主 D远郊山区以种植业为主40美国为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洪

9、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建设和完善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修建堤坝,疏通河道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宜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据此完成4142题。4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B气候高温少雨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有肥沃的红壤42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某省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据此完成4344题。

10、43安塞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C旱涝灾害 D水体污染44安塞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合理措施是A发展工业B发展水田C开发水能D植树种草45煤炭资源丰富的某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发展的炼铝业属于A. 技术导向型工业B. 动力导向型工业C.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原料导向型工业46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47.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缓解能源紧X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A B C D2010年4月14日,某省某县(平均海拔4493米)发生7

11、.1级强烈地震。据此完成4850题。48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对受灾情况进行了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D数字地球49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大,主要由于当地A海拔高,地形复杂B冻土层深厚C生态环境脆弱D气候干旱50我国科研人员对灾区地质环境、气象、灾情和防疫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 D数字地球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9(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表示晨昏线的是。(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12、,(选择填空)。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昼变,且昼(长于,短于)夜。2读图10“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010(1)甲地的风向为。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判断依据是。(3)图中A天气系统为锋,该锋面到达时,的天气特点是、。(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有(选择填空)。A台风 B寒潮C泥石流D沙尘暴3读图11“塔里木盆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纬度位置看, 塔里木盆地位于五带中的带;从海陆位置看, 塔里木盆地位于大陆,所属气候类型是。(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因素有、等。(3)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与某岛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4)图中甲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等。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5)塔里木盆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选择填空)。A提高土壤肥力,大力发展林业及林产品加工 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C利用光热资源,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D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4读图12“钢铁工业生产与废弃物回收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11图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