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340743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_物理_高中_乔红霞_3708020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 乔红霞【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7节,是曲线运动一章的最后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圆周运动规律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后面继续学习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每个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用来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用来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则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如果面面俱到,难免会蜻蜓点水,为了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两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讨论铁路弯道的设计意图和汽车通过拱形桥

2、和凹形桥顶点(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力、速度、加速度问题,以及提供的向心力不满足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力提供向心力,但是对于向心力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做离心运动的物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同时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很希望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的解决问题。【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 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经历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活

3、动,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感悟科学的严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具体问题中找到向心力的来源【教学策略】1教法:使用情境激趣、设疑引导、适时点拨的方式引领学生的学习;2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现象、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课堂中来,体验求知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演示视频:火车转弯;(3)分组探究:拱形桥最高点、凹形路面最低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明确方法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向心力的特点和计算向心力的多种表达式,让学生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做出受力分析并找到向心力的来源。二、设置

4、情景、引入新课首先,播放一段描述火车转弯时的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车转弯这一具体情境中来。我就此提出两个问题:1.火车转弯时的设计速度是怎样规定的?2火车内、外轨道一样高时,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又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三、 设疑引导、自主探究问题1:火车转弯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这一部分集中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针对火车转弯,我巧设梯度,从以下三个部分组织教学:1 认识火车车轮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认识到火车转弯要靠铁轨和车轮的作用。然后,观察车轮和轨道结构,描述火车车轮结构特点,并提示学生思考车轮轮缘的作用。进一步提出问题

5、:你认为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转弯时向心力来自哪里?经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已经不难想到向心力的来源。而后追问:你认为这样的转弯方式有什么弊端吗?学生通过思考,结合上课之初播放的视频,不难回答出这样做的危害性。2 真实的火车弯道的情况那么设计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际铁路弯道特点的认识情况。而后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铁路弯道处内轨低而外轨高的特点;从而发出疑问,弯道处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呢?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入手,找到此时向心力的来源,并要求学生画出受力分析图。除了正确的分析外,学生很可能将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画成沿斜面向下,这是对弯道的圆心位置分析不清造成的,对学生可能做出的两种向心力的方

6、向,给学生强调火车转弯抽象成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突破难点。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写出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的表达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3假如你是设计师为了解决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我设计了第三部分假如你是设计师。首先,设置情境:你设计了一段半径为r,轨道倾角为的铁路弯道,你会如何设计火车转弯的速度?提示学生从解决圆周运动一般本思路出发,从供需平衡关系入手,列出方程,从而得出设计速度的表达式。从表达式的得出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设计速度的规定实际是为了保证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从而避免车轮和铁轨间的挤压,保证行车安全。接着,对设计的转弯速度进行分析讨论:(1)设计速度与火

7、车的质量无关;(2)火车转弯的半径一般很大。最后,让学生讨论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设计速度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际行驶的速度小于设计速度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结论:转弯处速度过大、过小都不是安全的,火车司机在转弯处最好将行驶速度和设计速度相接近或吻合。类比:圆锥摆问题、漏斗内小球圆周运动问题以变式训练题加强练习。问题2:汽车过桥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通过两道例题,分组探究讨论,然后分别展示学生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最低点时汽车的受力、加速度、向心力来源。进一步联系超失重问题。通过一道例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问题3:离心运动当提供的力恰好等于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提供的

8、向心力突然消失或者提供的向心力不足时,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呢?引入离心运动。简单介绍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应用与防止。同时将汽车转弯与火车转弯相比较。四、总结方法、完善认识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竖直面内的圆周特殊点)问题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火车转弯的模型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往往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感的来源。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哪些生活中的运动也使用了相同的设计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自行车转弯、汽车转弯也有相似的情况,从而从特殊到一般,深化学生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科学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尊重规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

9、的学习态度。五、 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列举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桥等实例,总结出处理圆周运动的基本思路F提=F需=等。六、 布置作业、课后拓展课后作业是学生再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后我安排了两项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认识物理与社会的联系,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向课外。1. 课后与练习1、2、3、4题2. 学案上的课后评测练习【板书设计】 5.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一 铁路的弯道二 拱形桥最高点:最低点:三 离心运动【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借助问题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支点,在教师的引领下,从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入手,找到一般规律。在新的问题情境中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模型。通过类比,把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联系到新问题的解决当中,在加深知识理解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分析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