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33185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四篇).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一、总则伤亡事故管理是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制定本制度。二、基本概念1、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2、工伤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损失工作日低于1_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_日的失能伤害)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_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_人的事故。特大伤

2、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_人的事故。三、工伤事故的报告分析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分管经理或安全主要负责人。2、轻伤、重伤事故,发生事故部门要立即报告到生产部。发生重伤以上的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安排人员进行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将事故的情况用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3、事故发生后,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4、死亡以上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员调查分析。5、进行

3、工伤事故的分析,要作到及时、认真、全面、属实,并要作好记录。四、工伤事故处理1、任何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损失多少、认错态度给予批评教育、行政或经济处罚,违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2、对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或不配合调查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要追究领导责任。五、相关记录工伤事故登记表工伤事故报告表工伤事故调查表工伤事故分析会记录事故、事件回顾记录职工伤亡事故管理制度专题(二)1、总则1.1、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

4、、调查、处理和管理。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包括招用的临时农民工)等。2、内容2.1、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考核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2.2、工伤事故的认定2.2.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2.2.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5、2.2.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1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2.2.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2.2.1.4、患职业病的;2.2.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2.2.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2.2.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2.2.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2.2.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_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2.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

6、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2.2.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2.2.2.4、职工符合、情形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符合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2.2.3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2.2.3.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22.2.3.2醉酒导致伤亡的;2.2.3.3自残或者自杀的。2.3、工伤事故的分类2.3.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2.3.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2.3.2.1、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2.

7、3.2.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2.3.2.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2.3.2.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2.3.2.5、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2.3.2.6、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2.3.2.7、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和残废可能的;2.3.2.8、内部伤害:内脏

8、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2.3.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2.3.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32.3.5、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2.3.6、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3、职责3.1、安技保卫部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3.2、安技保卫部负责组织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和工伤能力鉴定的工作。3.3、安技保卫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3.4、其它单位负责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4

9、、事故的紧急处理和上报4.1、紧急处理4.1.1、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4.1.2、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4.2、报告4.2.1、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员要立4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领导及安技保卫部,并于_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经审批后,两份与医生诊断证明一并存档,一份退回原单位保管。4.2.2、发生死亡事故及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单位领导及

10、安技保卫部要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立即将事故概况上报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会。4.3、单位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事故的调查处理5.1、事故的调查程序5.1.1、未遂事故由分厂(部室)于_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_天内报安技保卫部。5.1.2、轻伤事故由安技保卫部于_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_天内填写事故报表。5.1.3、重伤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轻伤事故(含三

11、人)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安技保卫部、工会、纪委、劳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重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_天内写出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5.1.4、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重伤事故(含三人)由政府安5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安技保卫部及有关单位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1.5、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_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5.2、事故调查要点5.2.1、物证搜集5.2.1.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5.2.1.2、

1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5.2.1.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5.2.1.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5.2.2、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5.2.2.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5.2.2.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5.2.2.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5.2.2.4、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5.2.2.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65.2.2.6、受害人和肇事

13、者过去的事故记录。5.2.3、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5.2.3.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5.2.3.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5.2.3.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5.2.3.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2.3.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5.2.3.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5.2.3.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2.4、证人材料搜集5.2.5、现

14、场摄影5.2.5.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5.2.5.2、可能被消除或残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5.2.5.3、事故现场全貌。5.2.5.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2.6、制作事故图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7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5.3、事故分析要点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5.3.1、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5.3.1.1、不安全行为包括:5.3.1.1.1、操作错误

15、、忽视安全、忽视警告。5.3.1.1.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5.3.1.1.3、使用不安全设备。5.3.1.1.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3.1.1.5、物体存放不当。5.3.1.1.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5.3.1.1.7、攀、坐不安全位置。5.3.1.1.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5.3.1.1.8、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5.3.1.1.9、分散注意力。5.3.1.1.10、未用个人防护用品。5.3.1.1.11、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5.3.1.2、不安全状态包括:5.3.1.2.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85.3.1.2.2、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5.3.1.2.3、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5.3.1.2.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5.3.2、间接原因5.3.2.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