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有理性的爱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32952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要有理性的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要有理性的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要有理性的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要有理性的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要有理性的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要有理性的爱德阳慧觉镇学校 周小通 我们常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公平。但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做好了吗? 针对一个班来说,我们的教育难免有失公平,我们往往觉得中等生最悲哀,我们往往是老大稀罕老三娇,中间夹个受气包。绝大多数老师的绝大部分精力花在了优生和差生的身上,而中等生受到了不自觉的忽视。其实,中等生才是我们一个班的主体。我们有一部分老师检测成绩一出来,首先是看哪些考好了,哪些考差了,而中间部分的学生被认为是在分数上既没有作出贡献,也没有拖后腿而已,似乎他们可有可无。但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的这部分来个集体下降或者集体上升,结果会怎样呢?不言而喻,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在平常的工作

2、中却忽视了。所以,结果在我们的这种心态下培养的一个班的孩子往往是难以有多大的进步和变化。而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我们的教育也往往如此。同样犯了上面的错误。于是,低段的学习好,成绩好,习惯好,一切都好。要升学的,要毕业的班级也好,而且好得很奇怪。单是他们在校园里的关注度就好了很多,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然而遗憾的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的中等生遭遇了尴尬。想要升学的也没有升上去,甚至夸张一点的说就是很有发展实力的或本可以发展的被抹杀了,在中途就被抹杀了,多么可惜啊!这就是一种目的性太自私的做法。不必讳言,我说的现象是存在的,而且绝大程度上是普遍存在的。我想说的是我们教育者在对待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爱上的投入要

3、公平,要有一个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多出成绩,出好的成绩。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分数,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素质的人。因此,首先教育者要博爱,更要有理性的爱。教育的中心就是爱。当学生喜欢了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课,就会学习老师,学给老师看。然而我们的教育者往往是喜欢优生多一点,甚至为了平均分“假装”去喜欢差生一点。多么的虚伪,多么的不理性。试想,我们理性一点,也同样去喜欢一下中等生,中等生在备受关注的同时前进了,那么,原来也备受关爱的所谓“优生”,就有了优不起来的可能,不再独优了。优生为了继续被爱,他们定会发展得更好。而原来所谓的差生呢?这里我得对我们的差生做一番探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

4、师”这句话很流行。如果是为了强调老师要努力使自己会教,我认为是正确的。可是如果换成“有了会教的老师,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又是否正确呢?其实除了量上的问题,差生是恒在的。并不是所有的差生都可以转化成优生,只有相当少的可以。差生只是变为中等生的可能性比较高一些。如果我们非要所有的差生都向优生一样,反而会产生低自我的情绪。那样只会让差生受到一个又一个的失败,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情况下,失败是失败的外祖母。那么,回过头来,当中等生进步了,差生中少部分可以转化的就有了一定压力。他们原来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差了,差距增大了。他们是否会动起来去追呢?应该会的。这不是一种美的效果吗?与此同时,我们爱差生还要注意的是

5、那部分确实在学习上很吃力的该怎么办?我们的爱不应该是一种压力。而此时应该变成一种赏识。每一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我们教育者要牢牢记住:既无十全十美的学生,也无一无是处的学生。教育者不需要喜欢孩子的一切,但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正如有人说过,优秀的学生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良好的学生可能是未来的企业家,中等的学生可能是一个合法的公民,不及格的学生可能是将来的一个暴发户,甚至可能是美国总统一样。另外,我们一些教育者习惯性地将优生和差生放在一起做同桌。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太好的。这种有目的暗示的爱,对于差生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压力,甚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并不是说我们给卡车插上机翼,卡车就能

6、翱翔于长空。所以我们教育者要有理性的爱。曾经有老师给学生家长发一张白纸,叫他们写一些形容词形容自己的孩子。结果是优点不清,缺点清晰。难道是我们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有时是否是我们太爱了呢?而且这种爱是一种带有自我目的的爱。就像现实生活中许多相爱的人爱过了头,反而容易分手一样。我们的爱应该是放在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去爱。其次,爱不等于教育。教育的爱是一种负责任的思想。工作中,许多人说自己为受教育者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却得到的是伤心,没有看到自己期待的成功。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把爱心当成了一种手段,一种技巧而已。就等同于上面带有自己目的的爱一样,有时甚至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故作姿态。而实际上

7、教育者的爱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贯穿于教育每一个环节的一种负责任的思想。我们的身份是教育者,而不单单是一个爱的表演者。同时,爱学生的老师要表里如一,一视同仁。我们有的老师为了教育的效果,对自己的学生那真正是无私的爱,而对于其他的学生要么是轻视,要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爱。这样反而会在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反过来自己的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凡是受教育的对象我们都应该付出同样的爱。爱还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尊严,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有些老师在学生面前显露得“高深莫测”,“不可侵犯”,学生在校园里遇到都有些“害怕”,这不是尊严而是威严,一种忽视了学生尊严的威严。这种老师付出的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爱。在这种“爱”的影响下,学生对老师是一种敬畏,而非敬重。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在理性的支持下有一颗童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只有那样,才能真正的感染我们的受教育者。正如卢梭告诫我们一样:“不要在教育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却充当了引诱的魔鬼”。我们教育者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附件(0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