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伴孩子成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32850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伴孩子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心伴孩子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心伴孩子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伴孩子成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肖陈颖老师讲?爱心伴孩子成长?肖老师99年师范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我们很多同行一样带班主任。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肖老师的讲座就是在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当然产生同感的故事是在肖老师接触传统文化之前,肖老师自从接触了传统文化,再去面对孩子已经截然不同了。在聆听肖老师讲学之前,我一直自认为自己是个不错的老师,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无愧所教的每个孩子。但是越听?爱心伴孩子成长?,心里的愧疚之情就越浓烈。工作中情绪的成分太多,对孩子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听肖老师讲教师的三种“威: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道德之威,成乎安强。听得我心里一颤一颤,越想感觉自己做老师真够失败,自

2、己很多时候做到的,可能就是“暴察之威,像个警察一样看着孩子,让孩子看到了心里紧张,所以该学习的太多太多。诚如肖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想到是孩子们成就了我们老师。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感恩的心走进课堂,在孩子们面前,不是一味夸奖所有的好的学生,鞭策差点的学生努力赶上大家的步伐,造成孩子们骄傲、自卑等各种负面情绪的滋生。而是应该教育他们如何面对每次的成功与挫折,学着正确面对每次考验,帮孩子们真正实现内心的成长。肖老师的那句:医生的医术是无数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成就的,而老师的教学是多少个孩子堵上一辈子来成就的!听得我汗颜。我从来没有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有这么这么的重要。肖老师讲得很对,一个孩子在他小的时候我们

3、不教会他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态度,那这个孩子的前途堪忧,不能让他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也就更不能教育好他的孩子老子曰:闻道反己,修身者也。肖老师的讲学让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新的认知,育心育德胜育知。肖老师在教书时,首先让孩子守规矩。每节课首先做两件事:收拾课桌,捡垃圾。?弟子规?上说:“房室洁,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肖老师的理论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可得。小孩子要懂规矩,要求要严格。于是小朋友在上课前,都把书桌整理好,而且把她用的粉笔摆整齐。所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关注孩子们的德行,从小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要尊师敬长,远离污染源。孩子具备了圣人所教的德行,就

4、会成为圣贤之人。李越老师讲?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李越老师一上讲台,一副温柔端庄的形象让大家眼前一亮。她站在那儿,微笑着,不用出声,“礼的内含就出来了。“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李越老师讲到,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镜子里的人就会对你微笑。见到别人,要有种发自内心的“出门如见大宾的感觉才会寻找到生活的快乐,“出门如见大宾,每一个来到我们生命的人都是“大宾,当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在不自觉中怀着一种谦恭之心去对待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要想“出门如见大宾,在正好容体后,那么又要提到一个“孝字。礼的本质是敬,灵魂是德,德挥动于内,礼发诸于外。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能生起恭

5、敬心,还如何能出门见大宾,所以天底下头等的礼仪也是头等的智慧,就是要处处看到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有孝心之人,自然能礼敬众生,不管是在生意场上也好,在为别人效劳也好,要做到“人不善我,我亦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好了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方能成为灵动的活水,这样生活中便会时时有助力出现。没有良好的修行,便没有感召助力的能量。当我们去尊重别人的劳动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互助的关系。我们学做人,就是两个字:礼和敬。礼是修身的工具,敬是修身的目标。礼者,敬而已矣。敬,我想到的是我们学校的文化“慎独,也是?弟子规?中的“入虚室 如有人。李越老师还讲到如何行鞠躬礼,如何在行、走、坐、卧间施礼与示礼。 对于

6、她讲到的“正襟危坐印象特别深。课堂上懂得正襟危坐的孩子是恭敬老师的孩子,懂得恭敬老师的孩子都会有大的成就。李越老师着重谈了中华民族最优美的礼节鞠躬礼。鞠躬礼,真正起源于中国,由敛身演变而来。行鞠躬礼时,男性双手自然垂落放于两侧,手指自然并拢,女性,那么双手相握放于腹部,然后脖子和背部挺直,以腰为轴向前深鞠一躬,鞠躬时眼睛朝下看。 一个美好的礼节,不仅仅是在尊重他人。当腰躬下去的时候,一俯一仰之间与天地正气相合,可以刺激脉络,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而且这个习惯性的动作久而久之自会让我们的那颗骄傲的心变得越来越谦和。 有了谦和之心,美善与和谐自然而来。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靳雅佳老师毕业于

7、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有近20年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经验,独创“音乐德育教学法。靳老师用优美的乐曲来演绎我们的传统文化,传递着传统文化的教诲。教学在欢愉感动中度过,靳雅佳老师于演讲中演唱,于演唱中阅读,于阅读中与听众互动,赞美生命,歌唱祖国,感恩父母,很多学员与我一样,在靳雅佳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 听靳雅佳老师在音乐中动情诉说,带给自己的是心颤。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故事,一首首治世之音,再次聆听汶川地震中的故事仍然可以被感动,唐山地震中的故事也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感觉遥远,小河和男孩的故事更在为我们诠释平凡的母爱。听得心里难受,忍不住开始做心灵的忏悔,忏悔自己在平日的生活中,对父母做的

8、还太不够太不够。看靳老师用自己柔美的声音为我们倾心演绎淄博名人焦波的作品?咱爹咱娘?,更感到自己为人子女的欠缺。这样的感动太少了,这样自然流露的情怀也轻易不见。特别喜欢靳老师演唱的两首歌曲,一曲?生命之河?,简单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竟然如此纯粹完美。犹如天籁之音。 生命的河 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 我要唱那一首歌 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 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 啊天上的乌云 心里的忧伤 全都洒落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动感亲切。随着靳老师歌声,随着舞蹈,我们的心儿都飞翔起来了,所有的忧伤,都洒落了。全场是愉悦的气氛。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我还特别喜欢那首?推动摇篮的手?,前面一段朗诵也很美:在我们很小

9、的时候,我们还什么都不会是母亲教会我学走路、学说话、学吃饭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教我们读书、写字和做人的道理冬天为我们盖被子 夏天为我们擦汗水 为我们默默地付出 从来不求回报每天从早忙到晚 为我们累得驼了背、弯了腰我们都有父母 将来也要为人父母我们要孝顺父母 同时也是为下一代做好典范母亲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 同时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都可以成为 推动世界的手靳老师还有几个感人的故事,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颗母亲的心,都有母亲博大的爱。 “乌鸦能返哺,倦鸟也知返。对于母爱,要及时回报,“一朝羽翼丰,反哺莫遗弃, “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 一首?跪羊图?,更是让我们泪

10、水涟涟,对于我们的父母亲人,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同程度地生着忏悔,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孝心被唤醒。 而对于自己,细细思量,发现自己做了多少对不起母亲的事,好久没有和她老人家聊天了,对于她的唠叨,几乎每次都是板着脸的,而对于母亲的冷暖好象也都很敷衍,母亲一生操劳,我却不能坚持用孝心去表达我对她的爱。 靳老师还唱了很多的老歌,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那些无忧无虑的岁月里。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前段时间阅读了?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是关于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看完美国8位教师的事迹,我发现他们的成功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把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放在自己教育的首位;二、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了孩子,牺牲了很多属

11、于自己的时间。三,重视学生阅读,相信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生活素养。就像雷夫老师说的“成功无捷径,孩子的成功没有捷径,他们的成功依然如此,是全身心付出换来的,是对工作的“痴迷,对孩子发自心底的“爱。第一位教师,雷夫老师,前段时间刚读了他的?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感觉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在对他的做法进行汇总、梳理。这是雷夫,拥有中国教师的特点:加班加点,补课,但他却给学生留非常少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阅读、弹奏、排莎翁剧本。我感觉雷夫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喜欢。因为他喜欢孩子,喜欢教育,所以发自内心的做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疲惫可言。第二位老师克拉克,很喜欢他的“55

12、条班规,感觉他的班规,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个是德行问题。一件事情,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慢慢提升自己的德行认识。从克拉克老师身上,我真正懂得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一味指责,而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出现问题,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却往往找不到适宜的方法,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出现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做得,就是告诉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家长没有按照我们要求去做的时候,横加指责。雷夫老师和克拉克老师,是小学教师的最高境界。因为用心,他们成功了。还有另外六名教师,专业性强一点,但纵观他们的成功,依然如此。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到:“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地球上的每间教室都是英雄的诞生之地,因为,正如哲人康德所说,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我们教师的成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赌上一辈子还来得。如果孩子赌上一辈子,能够换来成就足矣!面对孩子,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尽心、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