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32610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律长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长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课是毛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长征中红军所走过的万水千山,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潮澎湃写下的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孩子对课文已经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中背诵过,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

2、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漾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五

3、、教法与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感情。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境。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对长征了解多少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课前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途中的故事。师:(出示课件),这就是长征路线图: 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11个省,连续行军

4、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介绍七律。七律长征是我们小学阶段我们学到的第一首七律诗,出示七律七绝,学生观察,七律与七绝的异同。所谓“七律”,就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即 56个字,并且和古诗一样讲究压韵、对仗。和以前我们学习的“七绝”(七言绝句)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七言绝句也是每行七个字,但只有四行,即28个字,刚好是“七律诗歌”的一半。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强调生字读音,并指名读,生评价。 (二)整体感悟,升华情感1、通过反复朗读,你认为哪句诗最能概括全诗?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你们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

5、中心句。(课件出示)这句话总的告诉了我们什么?(远征难、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是“不怕”“只等闲”。)3再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4、 全班交流“金沙水拍云崖暖”:出示金沙江图片:高耸入云的山崖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金沙江都是妄想。”足以见金沙江的险峻。讲巧渡金沙江从诗句中的“暖”字,运用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与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让我们一起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师:来谈谈我们观看影片的感受吧!生:这真是惊险悲壮一场战役

6、。13根铁索组成的泸定桥让我心惊肉跳,望而生畏。生:许多战士在冲锋中牺牲了,我觉得很难受。师:十三根铁索寒光闪闪,杀声震天响。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走过泸定桥的时候,弥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毛主席凝视着根根铁索,回忆着战士们夺桥时悲壮的场面,摘下军帽,向牺牲的战士低头默哀。此时的毛主席,心情多么沉重,强渡大渡河的胜利,万里长征的胜利,正是红军战士用一条条生命铺就的道路!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感受。生:齐读师:诗句中的“寒”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生:一个“寒”字让我体会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惊险悲壮的场面,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师:我们通过自学,体会到“

7、暖”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愉快之情,“寒”再现了夺桥的惊险悲壮,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悲,还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名读、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图片)面对生命的威胁,他们却“更喜”? 欣喜(过了岷山,长征就结束了,胜利在即,怎能不欣喜呢)他们把翻越雪山也看作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事,还是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又充分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英雄气概呢?(英勇无畏、乐观向上)板书:乐观向上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三军过后尽开颜)“尽开颜”三个字,准确地描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让我们也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及他们“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讨论: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四)课外作业1.背诵、默写本诗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张敬文2016年11月25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