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28871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2、结合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体会孩童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3、探究并归纳: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原因之所在;4、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对成人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定基调:白居易在别柳词中曾写道: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道出了诗人对已逝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的确

2、,童年,是迷人的画,是悠扬的短笛,是清新的茉莉,在水墨香中散发醉人的芳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漫画作家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与他一起回味我们已逝的纯真岁月。二、破题入文识作者题中的“我”是谁?简单介绍。(幻灯片: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漫画:子恺画集散文:学画回忆梦痕忆儿时等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 正如先生所说与孩子在一起是“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三、配乐听读染氛围过渡:文中先生的画都取自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这篇文章是为他的子恺画

3、集作的序,听读课文思考:1.孩子们具体是谁?2.作者像要“给孩子们”什么?(原文回答)3.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用文中的两个词)(明确:1.瞻瞻、阿宝、软软2.11节: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3.憧憬、悲哀 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情感贯穿全文,在文章首尾反复提到,回环反复,加强了全文的题旨和抒情气氛。指导朗读,读出感伤、无奈和慨叹)四、我读我思品真情(一)先生眼中的孩子(享“真”之乐)过渡:先生“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孩子们的什么呢?(请结合孩子们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某个生活片段,谈谈你的理解)(明确:真挚、自然、热情、真实、纯洁、

4、身心全部公开,肺肝相示板书:真、善、美。瞻瞻:为小失意哭昏哭泥人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争着要到月亮上去爸爸每次剃了头,都疑心爸爸要做和尚,不肯让爸爸抱瞻瞻疑心爸爸要变成黄鼠狼而大哭多多益善买香蕉,却睡着了,把香蕉失落了把爸爸的好书给裁破了还得意欢喜;阿宝:给凳子穿鞋子;软软:趁爸爸不在家玩爸爸的毛笔)重点点拨:2节瞻瞻:在成人眼里,瞻瞻的行为都是任性,而这恰是他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赤裸裸的真性情,他无需像成人那样“沉默”“深刻”,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从不掩饰自己,喜怒皆形于色,毫不矫作。过渡:先生无限憧憬孩子们身上的“真、善、美”,渴望的儿童世界的“真生活”“真性情”。(二)孩子们眼中的父母(

5、扼“真”之霸)1.在这些率真、自然、热情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的世界又如何呢?(明确:4、5、6、7节,无聊、闷闷、无气性、奇怪、野蛮、不明事理、无情、霸道)2.面对成人专横霸道的行为,先生以揣摩孩子心理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语句品读。 过渡:其实,孩子有孩子的兴趣,大人有大人的考虑,成人在不得不干预孩子的兴趣时,却无意间无情地摧残伤害了他们纯真、善良、美好的心灵本性;扼杀了他们奇特的想象;抹灭了他们火热执着的兴趣。现实中,这些也都是些无奈之举。 (三)先生眼中的成人(失“真”之悲)1.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先生的眼中成人世界又是怎样的状态呢?(明确

6、:1、3、9、10节,“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好空谈、不会创造、只知模仿、重视名与义、俗务缠身、不够彻底真实纯洁、疲于应付、退缩得像绵羊板书:假、恶、丑)2.这些语句表达了先生怎样的情感?(明确:和儿童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孩子的快乐热情、率真可爱,他们永远只知行动而不空谈,在玩中“创作”、“创造”,大人却虚应故事,动辄大谈意义,表达先生愤世嫉俗,反对虚伪世界,向往纯真、自然之情。)3.成人的世界令先生失望,但让先生感到“悲哀”仅仅是这些吗?找出文中表达先生“悲哀”之情的语句品读。(明确:8、11节,孩子将失去真率、自然、纯真、热情的童年)4.他的悲哀是不是杞人忧天?品“悲”之

7、因。(明确: 岁月无情:心爱的孩子尚不能体会幸福,而美好幸福时光已经结束; 俗务缠身:无拘无束、纯真快乐的童年将被俗务纠缠而失去本真与自我; 社会风气:重名义、虚伪的社会让让曾全身心投入游戏、真情自主创造的天性被泯灭; 世俗生活:率真、自然、热情的本性,面临生活的压力时,变成退缩、顺从、妥协、屈服的绵羊; 教育弊端:强势、霸道、自以为是的教育,扼杀摧残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妥协,失去本性。)五、观人省己守真心过渡:先生的文浅显直白,毫无雕琢装饰之浮华,却满含真情,不仅表现了对孩子的喜爱,对儿童世界“真”本性的憧憬,也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流露了先生对孩子心灵健康的关

8、怀。1.那么,现实中的先生是如何守住这份“真”的呢?(幻灯展示:烟斗上刻有寄禅法师的诗泰戈尔对先生漫画的评价先生的作品谈自己的画他人评价) 过渡:先生的画简单勾勒却能折射人物丰富的内心,这是否就是先生不沾世俗的本真呢?真是“唯有子恺之画文,卷舒开合任天真”2.真率自然犹如心灵中的一枚枚珍珠,一直璀璨着我们的人性。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你们能否还保有那份“真”呢?小结:是的,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失去一份童稚纯真,但也一定能找到一份更加成熟的“真”:敢于解剖自己,敢于评论社会不良现象,敢于坚守原则而我们的社会,在一部分人丢弃了“真”的同时,也必定还有更多的人正执着于自己的“真”!陶行知先生说

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六、收束全篇寄心语过渡:尽管社会、教育、俗务逼迫我们越来越世故,但不管怎样我们依然应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白居易慨叹“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学完本课,老师却想说永葆天真孩童气 亦逐春风捉柳花我的孩子们! 珍重些罢 请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向波澜壮阔的大海吧 课已结束,谨以此诗送给你们我的孩子们!七、推荐阅读:瞿秋白儿时八、板书设计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真率 憧憬 孩子: 自然 真、善、美 热情 社会 风气 教育 弊端 不自然的 世俗 生活 悲哀 成人: 病的 伪的 假、恶、丑 无气性的 永葆天真孩童气 亦逐春风捉柳花【教学设计思路与依据】注重朗读养

10、习惯 渗透人文展个性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丰子恺为其漫画集子恺画集作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寄托了对孩子们的爱,表达了对天真、自然、热情的孩童世界的憧憬,以及对成年人失去童真的悲哀。所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生们深入文本,通过反复朗读,从孩子们的典型事例来感受孩子们童真之可贵,理解作者对成人失去童真之可悲。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读书声。“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朗读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情境导入定基调:以大家熟悉的白居易的诗导入,启开一步,让学生读起诗来,给课堂奠定一种回忆往昔

11、而不可得的基调。齐读诗句,为整节课增添了一份诗意美。破题入文识作者:知人方可论文。在作者众多的资料中赛选能集中表现作者本性的、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信息,汇总、整理,并以幻灯的形式呈现,配之以作者的漫画代表之作,给学生来一场视觉盛宴,在观赏的同时,自由地轻声朗读作者资料,学生兴致盎然,真可谓劳逸结合。配乐听读染氛围:为了让他们感受朗读的魅力,为了然他们尽快进入文本。我首先以身示范,配上优美的清尘雅韵,空灵脱俗的乐声,让人褪去一切烦恼,向往一切美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朗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听觉上的惬意,更是心灵的拂尘,拂去一切俗思杂念,唯剩一份回忆童年的宁静。于是学生很快进入美

12、妙的意境中。以诵读蕴情、造势、营造氛围,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激发学习热情。著名教育家商友敬老先生也说:“朗读文章这是语文老师最见功底也最显才情的事。读的好,文章就成了老师自己的了。学生就能把老师看出是作者,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大秘诀。”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很不容易,这就要课前下狠功夫。备课时,我反复地朗读、录音,不停地寻找自己所要的感觉,在一步步地修改中,才慢慢进入角色。我读我思品真情:以研读文本字句的方式,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吟哦讽诵中理解文章寓意,挖掘文章内蕴,体会作者憧憬、悲哀的矛盾情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只有在自由灵活的诵读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独立开阔的自我天地

13、中,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叶圣陶先生说:“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学生的朗读和发言就像一片片小小的花瓣,在课堂中轻轻飘落,点缀在课文教学的绿草地上,构成了美好的教学风景。观人省己守真心:在个性朗读理解的激情后,再次走近作者,让昂扬的心慢慢平静,于是设计轻读寄禅的诗、泰戈尔的评论、他人的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反省自我,写出真心话,读出守真誓言。收束全篇寄心语:余音绕梁,以诗开头,以诗结尾,以读诗进入文本,以读诗结束课堂。整节课,都以朗读为主基调,在引导学生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听读、教读、挑读、齐读、男女生分读等,并教给方法,如读11节“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分别从重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给予指导,尤其是通过分析朗读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憧憬童真鄙弃伪恶的情感,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晓理。其实,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沿着文本语言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精神高地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