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28816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内观修行的澄清(葛印卡老师依照内观学员们所发问的)耽溺问:我们如何能避免像对吸烟的耽溺?答: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耽溺。当你修持内观时,你将了解到 你所耽溺的实际上不是那特定的物质。表面上看起来你好象 耽溺于香烟、酒、毒品、蒟酱叶(槟榔叶) 。但实际上,你 是耽溺于身体上的一种特定的感受,由特定的物质所引起的 一种生化之流。同样的,当你耽溺于生气、激情等时,这些 也都和身体的感受有关。 你的耽溺是对这些感受。 透过内观, 你脱离了那耽溺、所有的耽溺。它是很自然的,很科学的。 就尝试吧,你将会体验到它如何发生效用。灵魂问:什么是我(atma )、灵魂?答:修持内观,你将会发现在你内在发生的实相。你

2、将会注 意到你所谓的灵魂,我(atma),只不过是心的反应, 是心的一部分而已。而你一直在这幻想下认为:这就是 我。透过内观的练习, 你将了解这个 我不是恒常的。 它是一直在变化,总是短暂的。它只不过是由大量的次原子 微粒组成,总是处于变迁和流动的状态。这只有透过直接地 体验,对我的幻想才会消失,接着是对灵魂的幻想 的消失。没有了幻想和错觉,所有的痛苦也就消失。然而, 这必须经由体验。光是接受哲理的信仰是不会发生的。愤怒问:一个人如何脱离愤怒?答:透过内观的修行吧!内观的学生在愤怒时观察呼吸,或 者所引起的身体上的感受。以平等心,没有习性反应的做这 样的观察。这愤怒很快地就减弱然后消失。透过内

3、观的不断 地修行,心的习惯模式对愤怒的习性反应就会改变了。问:我无法压抑我的愤怒,即使我尝试这样做。答:不要压抑它。去观察它。你越是压抑它,它就越进入你 心的更深层。这些情结会越来越强,然后你就很难摆脱它们 了。不要压抑,不要发泄。只是观察。焦虑问:我总是充满焦虑。内观能帮助我吗?答:当然可以。这就是内观的目的 -使你从所有的痛苦中解 脱出来。焦虑和忧愁是最大的痛苦,而且它们的存在是因为 你的内心深处有某些不净染污。透过对内观的修行,这些不 净染污将会浮现到表面上,并且逐渐地消失。当然,这需要 时间。这没有魔术,没有奇迹,没有上师的涉入。某人只是 对你指出正确的道路。你必须亲自走在正道上,努力

4、地从你 自己的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执着问:你曾说过不要对东西执着。那么对于人呢?答:是的,对于人也是一样。你对一个人有真爱,对这个人 有慈悲的爱,这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当你有执着时,那你就 没有爱了, 你只是爱自己, 因为你期待获得某些事物 -物质、 情感等 - 从这个人身上。不管你对谁执着都好,你是在期待 某些回报。 当你开始真正地去爱这个人时, 那时你只是付出, 单向地付出。你不期待任何回报,那么执着就会消失。紧张 消失。你是如此地快乐。问:没有执着的话,世界怎么能运作呢?如果父母不执着的话, 那他们甚至不会照顾他们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执着的去爱 或投入生活呢? 答:不执着并不意味着漠不关

5、心;正确的说法是圣洁的无 分别心。作为父母,你必须以全部的爱,负起照顾孩子的 责任,但没有执取。出于纯净、无私的爱,你就是尽了你的 职责。假设你照顾一个病人,尽管你悉心照顾,他还是没复 原。你不会开始哭泣;因为那是无济于事的。以一个平衡的 心,你尝试用其它的方法帮助他。这是圣洁的无分别心:既 不是没有行动也不是起反应,而是以平衡的心来采取实际的、 正面的行动。问:去做一项正确的行动是否是一种执着?答:不是。你只是尽力做到最好,要了解这结果是超越你的 掌控。你就尽你的本分,而把结果留给法则、正法。问:那就是故意犯错了?答: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就接受它,并尝试下次不再重犯。你 可能再次失败;再次你微笑

6、并且试试用别的方法。如果你能 够面对失败而微笑,你就是不执着。如果失败使你沮丧,而 成功使你得意扬扬的,你一定是执着的。佛陀问:你不断地提到佛陀。你是在宣扬佛教吗?答:我对于主义不感兴趣。我教导法,而那就是佛陀所 教导的。他不曾教导任何的主义 ,或任何派别的教义。 他所教导的东西,是每个出生背景、每个宗教信仰的人,都 能够获益的。他所教导的方法,使一个人能过着对自他都充 满利益的生活。佛陀不会只是说教: 啊!人们啊!你们应 该这样生活,应该那样生活 。佛陀教导实用的法,以实际 的方法去过有益于善的生活。而内观是这实用的技巧,引导 人们过真正快乐的生活。问:所有佛教的禅修方法在瑜珈中都已经知道了

7、。 在佛陀所教 导的禅修中有什么新鲜的? 答:今日所谓的瑜珈实际上是较后期发展的。柏丹伽力 (Patanjali )的时代大约晚佛陀五百年, 而在他的 瑜珈经 当中,自然地可看出是受到佛陀教法的影响。当然,瑜珈的 修行在佛陀之前就已经在印度盛行了,而他本身在未证悟以 前曾体验过这些方法。然而,所有这些方法,只限于戒(道 德)和定(心的专注),其专注力最高可达到八种禅那 ( jhana ) 的境界,八种定的层次,但此仍属于感官体验的领域。佛陀 则发现了第九禅那,而那就是内观,这种洞见的开展将引导 禅修者达到终极目标,而超越感官经验的痛苦。因和果问:是否有无因而生的偶发事件?答: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

8、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不可能的。有 时以我们有限的感官和智力不能清楚的找到原因,但这并不 意味着没有原因。问:是否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已事先注定了?答:是这样的,我们过去的行为确实会带来果报,可能是好 的或坏的。它们将决定我们现在的生活形态,也就是我们现 在大致的情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遭遇是注定的,由我们 过去的所作所为所注定,而再没有其它事情会发生。事实不 是这样的。我们过去的行为影响了我们生命之流,导向愉悦 或不愉悦的经验。但是,现在的行为也同样的重要。自然赋 予我们能力,使我们成为自己当下行为的主人。有了这种自 主性,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脉轮问:内观对于脉轮的影响是什么?答:脉轮只不过

9、是在脊髓上的神经中枢。内观带领你达到一 个阶段,让你能够感觉到身体里每个微细原子的活动。脉轮 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种活动可以在整个身体经验 到。儿童问:你对教导孩子们正法有何看法?答:最佳的教导时间是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在怀孕的时候, 做母亲的应该修持内观,以便孩子也接触到它,并诞生为一 个正法的小孩。不过,如果你已经有了小孩,你仍然可与他 们分享正法。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小(八岁以下),你可在每次静坐后和在他们就寝时间,将慈悲回向给他们(这种慈悲 观的方法,是和一切众生分享善意及慈悲的波动,在内观课 程的第十天早上教导)。这样,他们也能从你修持的正法中 受益。而在他们稍长大时,以他们能够明

10、白和可接受的方式, 向他们讲解一些正法。如果他们能了解它稍许多少,那时, 教导他们几分钟的观息法。不要透过任何方式给孩子施压力。 只是让他们和你一起坐,观察他们的呼吸几分钟,然后就让 他们去玩。让他们觉得静坐就好象玩游戏;他们将会喜欢它。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过着健康正法的生活,你必须做孩 子的好榜样。在家中,你必须建立一个和谐与安详的环境, 那将有助于他们长大成为健康和快乐的人。这是你可以为孩 子做到的最好的事。问:对于有幼儿的母亲,且要持续她们的练习有所挣扎,你可 以给予忠告吗?答:为什么会有困难呢?即使小孩是抱在膝上,你仍然可以 练习。你可以送慈悲给小孩。你可以送慈悲给其它人。你必 须学

11、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持续你的正法。因此,把正法 应用在你所有的职责上。母亲的本份是以正法的方式来照顾 孩子。问:有必要将内观引入教育吗?答:当然。内观是生活的实用科学。下一代一定要在很年轻 的年纪学习这门科学,如此一来他们可以过健康的生活、和 谐的生活。如果他们了解纯净的法,自然的法则,他们将依 照自然的法则生活。当孩子在学校或学院被教导内观时 如同目前一些城市所实行的,会有很好的效果。心理情结问:要如何脱离自卑或优越的心理情结?答:这就是内观的功用。每一个心理情结都是心的不净染污。 当此不净染污浮上表层,你就从身体感受的层面来观察它。 它会消失。它又再升起。你再次观察。它又再消失。如此,

12、这些心理情结会减弱,并最终不再升起。只是观察。压抑或 宣泄都是有害的。内观协助一个人从所有的心理情结脱离出 来。专注问:内观和专注的分别是什么?答:内观不只是专注而已。内观是时时刻刻对内在实相的观 察。你发展你的觉知和专注的能力。事物一直在改变,但是 你保持觉知 - 这就是内观。不过,如果你只是专注于一个对 象,它可能是一个虚幻的对象,那就没有事物会改变了。当 你处于此虚幻时,你的心对它保持专注,你就不是在观察实 相。当你观察实相时,它是一定会改变的。它一直不断地变 化,而你仍然觉知它。这就是内观。习性问:你谈及心的习性,这种训练是否也是对心的一种习性,尽 管它是正面的? 答:恰好相反,内观是

13、一种去除习性的过程。它不是强加任 何东西在我们的心上,而是自自然然地除去不善的杂质,以 便只留下正面的、善的品质。透过负面情绪的清除,内观把 正面的品质,也就是纯净心的基本性质呈现出来。贪爱问:对觉悟生起贪爱是对的吗?答:这是错误的。如果你对觉悟生起贪爱,你将永远不能觉 悟。觉悟会自然地发生。如果你贪求它,你是在往相反的方 向走。一个人不能贪爱一种特定的成果。这成果是自然地来 临。如果你开始贪爱: 我一定要涅盘,我一定要涅盘 ,你 是在往涅盘的相反方向行去。涅盘是远离贪爱的境界,而你 却想要以贪爱达到那种境界 -这是绝不可能的。问:强烈的欲望和贪爱相同吗?答:是有差别的。贪爱与否,将由你欲求些

14、什么来判断。如 果你得不到它,而你感到沮丧,那就是贪爱了。如果你得不 到它,而你只是微笑,那它就只是一种欲望。它并没有成为 贪爱。每当有贪爱和执取,而你得不到某事物时,你必定会 变得痛苦。如果你是变得痛苦,那就有些许贪爱。否则,就 没有贪爱。问:难道没有善的贪爱和瞋恚-例如,憎恨不公正、欲求自由、 恐惧身体上的伤害?答:贪爱和瞋恚绝不可能是善的。它们将会时常让你紧张和 不快乐。如果你在行动时心怀贪爱或瞋恚,可能你有一个值 得你这样做的目标,但你却是用不健康的方法去获得它。当 然,你必须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免于危险。如果你被恐惧镇 伏而这样做,那么你会产生恐惧情结,最终将会伤害到你。 或者,如果是

15、出于憎恨之心,即使你成功地战胜不公正的行 为,过后那憎恨却变成一种有害的心理情结。你必须对抗不 公正,你必须保护自己免于危险,不过你可以用一个平衡的 心去做,且没有紧张。出于对其他人的爱,你可以透过平衡 的方法去做,而能够达到好的成果。心的平衡总是有益的, 并将给予最好的成果。问:想得到一些物质的东西,使生活过得更安适,有什么不 对? 答:如果那是实际的需求,只要你不对它起执着,就没有什 么不对。任何你需要的必需品,要努力去获取。如果你无法得到某事物,就微笑着,并且用别种的方法再试。如果你成 功了,则享受你得到的,但是要没有执着。问:对于计划未来,你能够说那是贪爱吗?答:再一次,衡量的标准是看

16、你有没有执着于你的计划。每 个人都必须为将来打算。如果你的计划没有成功,而你开始 哭哭啼啼,那你就知道你是执着它的。不过,如果你是不成 功的,却仍然可以微笑地想: 嗯,我已经尽了全力。所以 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我将再尝试! -那么你是以不执着的 方式去做,而你也保持快乐。法/正法问:法是什么?答:一个人的心在此时此刻所含容的,就是法。法是心中的 一切事物。问:对饥饿的街民而言,法与他们有何关联呢? 答:有很多来自贫民区的人来参加内观课程后,发现内观对 他们很有益。他们的肚子是空的,而他们的心也那么的焦躁 不安。透过内观,他们学习如何保持平静和平等心。然后他 们能够面对他们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的生活改善了。 他们脱离了对酒、赌博等的耽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