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228781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1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教学案中图版必修1第1节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歌诀法记忆气候的影响因素辐射差异最根本,大气环流定降水。海陆位置定较差,洋流能够调湿温。迎风坡处常降水,海拔高处常低温。2歌诀法区别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差异深居陆降水少,最高气温时间早。近海洋降水强,气温降水变化小。1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定义: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组成: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2)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

2、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2气候的影响因素(1)图中字母代表的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人类活动。(2)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3)受图中B(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4)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分布的影响、洋流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5)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等。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演变气候的变化使地球

3、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且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图表解读信息获取(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通过坡向和海拔两方面。(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以地形雨为主;背风坡,降水少。(3)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_,使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问题探究诗词中的地理大林寺桃花白 居 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思考探究: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地形。知识升华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与气候(1)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

4、面分布不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2)由于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的气候带,也正是由于不同纬度间热量分配不均,又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影响和改变世界各地的气候。如下图所示:2大气环流(1)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如下图所示: (2)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各地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截然不同。低纬度热带地区:赤道地区终年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湿季高温多雨、干季炎热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

5、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影响,湿润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炎热干燥,形成地中海气候(如下图,图中箭头代表风向)。中高纬度的温带地区:大陆西岸,终年盛行从较低纬度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形成湿润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形成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处在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3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大气(对流层)的直接热源和水源,故地面状况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不同。(1)海陆差异的影响海

6、陆差异影响大气的热量和水分状况,并导致季风环流和地方性局部环流的形成,影响着气候的形成。项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小气温年较差大小最高气温月7月(北半球) 1月(南半球)8月(北半球) 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月1月(北半球) 7月(南半球)2月(北半球) 8月(南半球)降水年平均降水量少多年内季节分配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分配均匀(2)洋流的影响洋流性质暖流寒流洋流的影响气温高低经过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海面高经过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其他海面低成因暖流水温比所流经海区高寒流水温比所流经海区低降水多少经过地区降水多经过地区降水少成因暖流水汽含量多;对大气底层有加热作用,易产生对流寒流水汽含

7、量少;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对流,易成雾举例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的形成(3)地形的影响地面状况影响气候举例海拔不同凸起的山地高原受到高处冷空气影响,加上空气稀薄,保温作用较差,高大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青藏高原气候区山地走向、坡向不同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喜马拉雅山南侧的乞拉朋齐因位于迎风坡而成为世界“雨极”,其北侧因位于背风坡而少雨阴、阳坡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4.人类活动的影响途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直接影响释放废热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间接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改变太阳辐射量向大气中释放

8、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改变了大气成分的构成比例,进而导致大气热力性质的改变和气候的变化改变下垫面性质耕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改变下垫面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造成局部地区气候变化二、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受气候影响的自然要素气候及其要素的影响水文河流的径流量年降水量的多少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生物生物分布影响陆地生物尤其是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植物分布决定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动物分布气

9、候差异是影响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土壤的形成生物起主导作用,气候又影响生物地貌的变化气候作为外力作用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方法技巧分析气温和降水特征的方法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

10、较多等。(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典题印证典例(天津高考)下列曲线图(图2),正确反映图1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图1图2 思维流程答案B对点训练对点练: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太阳辐射C土壤 D降水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土壤 D降水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11、B洋流C太阳辐射 D降水解析:1.B2.B3.A第1题,自南向北樱花初放日期由早到晚,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高纬度获得热量较少,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第2题,M和N在同一纬度,而且都沿海,而N地附近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洋流。第3题M、N地位于海岸线附近,海拔极低。相对P地地势高,热量相对不足,所以P地樱花初放日期较晚。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A处于迎风坡B向高纬延伸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D向低纬延伸5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温年较差小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C乙年平均气温

12、低D乙夏季降水丰富解析:4.C5.A第4题,甲处为北美洲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二者都是随附近洋流的流向延伸,甲向高纬,乙向低纬。第5题,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的年较差较小,降水分配均匀,季节变化小,乙地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降水稀少。6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_气候分布区。(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_。(多选)A大气环流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洋流 D纬度位置(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其成因是_。(4)简要比较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因。(5)图中a、b、c、d、e

13、、f、j、h、i都是所示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_。解析: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5)题,北半球的季风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答案:(1)季风(2)ABD(3)热带沙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4)A所在的北美洲陆地面积比澳大利亚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B所在区域有山地(大分水岭),阻挡了海洋气流的影响范围;墨西哥湾暖流势力比东澳大利亚暖流规模大;墨西哥湾深入北美洲南部。(5)a、c、f、i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