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28694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44385(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目录1。1道路工程11。2桥梁工程131。3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211.1道路工程(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现象: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原因分析: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预防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2)路基

2、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现象: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原因分析: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预防措施: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掺石灰或水

3、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3)基层(灰土)施工质量通病1)石灰土现象:掺灰计量不准确。土块过多、过大.灰土过干或过湿.灰土色泽不均、有轮迹、鼓包。原因分析:石灰质量差,钙镁含量低,达不到三级灰50和60的要求。拌和不到位,不均匀。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土料粘性大、含水量大、结块,不打碎即拌和灰土。灰土拌和过程中,含水量控制不好;或是拌和后存放时间过长,摊铺碾压不及时,含水量蒸发过大;或是所取土料过湿、遇雨,在含水量超大的状态下碾压。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石灰材料的质量标准,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行为

4、。加强对进场材料的二次复检,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土块过大、过多,必须打碎后再对灰土进行拌和。灰土在拌和时,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1%2,碾压时含水量应符合最佳含水量要求,保证灰土基层的密实度.土源集中,采用机械拌和。标准击实试验数据应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同进行试验。2)级配砾石质量通病现象: 级配差、含泥重原因分析:砾石最大粒径太大。级配不合格细料偏少,含泥重预防措施:严格控制砂砾石的最大粒径,严禁“人头石”进入砂砾石。如是人工级配,控制每一筛孔的通过率在规范要求之内.特别要确保4.75筛孔的通过率。塑性指数宜小于6。现象:承载力差(弯沉不合格)、压实度不合格原因: 碾压不够,或未进行分层碾压。

5、级配不良.未控制好材料的水分.预防措施: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砂砾石应做级配试验,不合格时要进行人工级配。对砂砾石进行拌合时,混合料含水量应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现象: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原因分析:水泥品质低劣,影响混合料固结。水泥用量不足。骨料级配较差.预防措施:加强进场水泥的验收和复检,无合格证的水泥不予验收复检,不合格的水泥不禁止使用.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防止偷工减料.加强搅拌设备的计量检测。确保计量精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6、。加强级配碎石的级配检验,当材料改变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现象:摊铺时粗细料分离原因分析:搅拌时间不充分,混合料均匀性差,或搅拌机计量不准,细集料少下或未下,致使粗集料集中.装卸运输中出现离柝现象.预防措施: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搅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搅拌机的计量装臵进行检定,确保其计量准确,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搅拌,如果在碾压过程中发现粗细集料集中现象,将其挖除,分别加入粗细料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现象:压实度较差原因分析:混合料含水量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骨料级配较差。碾压不规范.预防措施:加强对计量装臵的检定,保证计量精度.因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会产生部份损失

7、,搅拌时用水量原则上按大于最佳含水2%3进行控制。控制好石料的级配,若级配有偏差,应通过试验进行调整。加强碾压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做好技术交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现象:基层出现松散原因分析:碾压成型后不养护,或养护不规范,交通管制不严。过境车辆或施工车辆在基层面上通行,致使基层顶面遭受破坏。碾压过程不规范,压路机在刚碾压成型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预防措施: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养生时间控制不少于7天或养护至铺筑上面层时为止。在施工区域封闭交通,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基层面上通行,如施工区域

8、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限制重车通行。严禁压路机在已碾压成型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现象:平整度差原因分析:拌合物不够均匀,碾压过程中不均匀沉降。碾压过程不规范,未消除车辙或压路机停在刚碾压完的混合料上,在压路机重力作用下形成低洼带。摊铺过程初平水平不高,碾压过程下沉不一,造成局部低洼。路基平整度差预防措施: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的规范性,混合料卸料后如发现均匀性差,则人工重新拌合。加强基层碾压的规范性,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碾压结束后,严禁压路机停在刚成型的基层面上。采用拉线控制虚铺高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拉流动线进行检测,发现低洼处时,在碾

9、压前及时填补。(4)沥青砼面层1)横向裂缝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呈贯穿整个路幅或部分路幅现象。原因分析: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桥梁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沉降。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至面层。施工程序不规范,地下管线设在水稳碎石基层,导致半刚性基层不连续,即便使用水泥砼加固,但线性膨胀不一致.温度应力作用。预防措施: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

1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设计者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本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沥青类型.桥涵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应分层充分压实,软土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对基层要加强养护,避免在上基层进行各种管线的埋设。对已出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灌注封缝处理,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层。2)纵向裂缝:现象: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原因分析: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发生沉陷。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预防措施:施工组织时应做好机械的准备工作,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凑,确保热接缝.沟

11、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若采用撼砂回填,应采用中、粗砂,且应使用振捣棒撼实),密实度必须达到要求。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与老路一致,厚度略厚;路基、基层等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老路两侧壁应涂刷粘层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充分压实.3)车辙现象: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尤其是在路口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原因分析: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良,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质量不好。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基层或下基层、路基软弱,

12、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预防措施:粗集料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应选用反击破碎石),沥青砼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城市主、次干路应进行车辙检测,普通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800次/mm,改性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2400次/mm。设计者应根据本地施工时气候条件确定合适标号的沥青。施工时,必须按照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碾压。各结构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随机抽检进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4)壅包现象: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壅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启动、制动的地方,如车站、交叉路口等.原因分析:沥

13、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或在底层洒布的粘层油量过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热稳定性不好,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壅包。预防措施: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沥青用量不可过多。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确保上下层粘结牢固.各基层要充分压实,确保密实度、强度和平整度.在主干道红绿灯交叉口处考虑选

14、用路面砖等新型材料,改善传统面层结构.5)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现象:路面施工完成后,局部未能碾压密实,呈松散状态,开放交通后,有掉渣现象,严重时出现坑洞。原因分析: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成型较慢或成型不好;材料运输保温不好,沥青混合料低于摊铺和碾压温度;找补过晚,找补的沥青混合料粘结不牢,在行车作用下,嵌缝料脱落,轻则掉渣,重则松散脱落。沥青混合料炒制过火,沥青结合料失去粘结力。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潮湿或含泥量大,使矿料与沥青粘结不牢;冒雨摊铺,沥青粘结力下降造成松散。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低、细料少;人工摊铺搂平时粗料集中,表面不均匀,呈“睁眼状。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预防措施:控制好每个施工环节(材料运至工地、摊铺、碾压、终碾)的温度,并做好测温记录.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加强对来料的检查工作,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或在雨天时,应禁止摊铺。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对集料等加强检测.6)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现象:使用摊铺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两次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现象。路面与边石或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有轮迹现象。原因分析: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碾压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等现象。接茬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