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279239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教研活动讲稿-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东升小学:张富华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 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两位教育家的话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

2、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也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地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

3、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如下:1. 书写整洁、一丝不苟;2. 计算认真仔细、快速正确;3. 审题认真全面,做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4. 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5. 课前预习,课后回忆复习;6. 听课精力集中,活动积极参与;7. 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8. 知错改错,及时纠正;9. 勤学好问,积极求教;10. 今日功课今日完成等等。三、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兴

4、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

5、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赞可夫有句名言: “教会学生思考、 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

6、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 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五、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数学来源于生活

7、。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 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六、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学习数学的过程

8、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七、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和预习的学习习惯充分的课前准备,使学生从上一堂课的思维定势中转化过来,迅速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9、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去阅读课本,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某些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八、培养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复习和作业习惯。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更加系统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还能有效的防止遗忘,同时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

10、提高学习的深度。作业是对本堂课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能帮助学生和老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和超前学习,多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等。九、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上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第一,

11、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始终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第二,加强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其过程为:不良习惯错误说服教育、适当训练正确认识严格训练正确行为强化训练良好习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加以深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拒绝“人浮于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思想中注入深刻,在实践中体现扎实。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们是在播种希望,期待收获学生一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