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227470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实用管理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所开设的课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

2、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

3、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

4、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本课程设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计划第三章 决策第四章 组织 第五章 人事第六章 领导 第七章 激励第八章 控制 第

5、九章 协调二、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2、录像教材7+2(2节复习课)学时,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拟采用重难

6、点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 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期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学习方法提示等。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收看。2、自学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3、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27学时。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

7、教学大纲和文字、音像教材,熟悉掌握课程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议不少于三次作业,文字教材和期刊上将提供必要的作业题,由辅导教师负责布置,学生认真完成,辅导教师进行讲评。5、实验(或实习)本课程安排9学时实验课,各地辅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或几次具体的管理活动。6、 考核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考试由中央电大统

8、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本课程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题型有:单项选择、判断并改错、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人事、激励、协调二、管理的作用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二、行为科学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四、管理理论新发展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和职能、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 1掌握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3了解古典管理理论。4了解现

9、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的主要内涵。5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计划教学内容: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其类型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的种类第二节计划工作的程序一、机会分析二、确定目标三、制定计划的前提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五、评价各种方案六、选择方案七、制定派生计划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第三节编制计划的方法一、滚动式计划法二、网络计划技术法三、线性规划法 第四节 目标 一、目标的确立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内涵及其实施过程教学重点:编制计划的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教学要求:1知道计划的概念及种类。2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3理解并掌握编制计

10、划的方法。4了解目标及目标管理的含义。5理解并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第三章决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及其类型一、决策的含义及特征二、决策的类型第二节决策程序一、确定决策目标二、拟定备选方案三、评价备选方案四、选择方案五、实施方案第三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哥顿法等。二、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二)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分析法(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保守法、冒险法、折中法、后悔值法教学重点: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策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决策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2理解并掌握决策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第四章组织 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及组织

11、类型一、组织的含义二、组织的类型二、组织工作原则第二节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设计二、组织结构形式三、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四、集权与分权教学重点:组织工作原则、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教学要求:1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的类型。 2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3知道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4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5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内涵;了解分权与集权的内涵。第五章人事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员配备概述一、人员配备的程序二、人员配备的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二、管理人员的来源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一、管理人

12、员考评的目的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三、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及方法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一、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二、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考评程序与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教学要求:1了解人员配备的程序和原则。2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掌握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及方法。3理解并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第六章领导 教学内容:第一节领导的实质 一、领导的含义二、领导的实质第二节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理论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系统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等二、领导方式 第三节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一、领导者个人素质二、领导班子的构成第

13、四节领导艺术一、领导决策的艺术二、合理用人的艺术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四、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教学重点:领导者素质,领导理论及领导艺术。教学要求:1了解领导班子的构成。2了解领导的含义及实质,领导方式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领导理论,领导者的素质以及领导艺术。第七章激励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二、激励的作用第二节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二、期望理论三、公平理论四、强化理论第三节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一、物质激励二、精神激励三、职工参与管理四、工作丰富化教学重点:激励理论和激励方法。教学要求:1、知道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2、了解影响激励的因素。3、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与方

14、法。第八章控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控制的基本内容一、控制的含义二、控制的类型三、控制的内容第二节控制的基本过程一、制定控制标准二、衡量工作绩效三、纠正偏差第三节控制技术与方法一、质量控制 二、预算控制 三、成本控制 教学重点: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控制的基本过程。2掌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九章协调教学内容:第一节协调的基本内容一、协调的含义二、协调的原则 三、协调的内容第二节 冲突的协调一、冲突的含义及其二重性二、冲突的分类三、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第三节沟通一、信息沟通的含义和作用二、沟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三、信息沟通方式四、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教学重点:协调的原则与内容,信息沟通的含义和方式。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协调的原则及内容。2了解冲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