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272957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方案设计,促课程实施 浅谈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改的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是理念还是形式,特别是它是一门没有内容规定的活动性课程,既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现成的教科书,又没有任何可以参照的教案。它的内容完全来自于最贴近生活的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同时还要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确定有价值的研究目标和行之有效的研究形式等等。这些无疑给我们教师的活动指导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和难度,因此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过程的有效实施,方案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它既体现了计划生成、避免盲从生成,最重要的是它对像我校这样的非专职教师具

2、有有章可依的指导作用。那么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呢?下面就从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含义理解、设计的意义、方案设计的类型和方案的具体设计四个方面,粗浅地介绍一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具体做法,以此理清学校应该统筹规划的三种类型方案的设计思路。一、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含义理解方案:工作的计划。计划:工作或活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即计划):是指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二、设计的理念及意义1、设计理念: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的基本理念。2、设计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

3、性是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但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它计划性的一面,即每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要对活动周密设计。这种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三、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我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方案(计划):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3、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四、具体设计 在对方案的含义和类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后,我校对这三种方案进行了具体设计。(一

4、)首先是设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明确作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2、内容包括:基本理念(可根据学校实际取舍)、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具体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3、具体设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下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整体实施方案的全稿及每一内容的设计说明)六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实施方案一、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阐述,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学校校本特色的考虑,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

5、逐步成为“立美求新”的综合性人才;促进每一个教师逐步成为“益美求真”的创造型、研究型教育者。设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敢于创新、迎难而上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开发创造潜能。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体验成功、关注他人,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节约及环保意识,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二)具体目标一级目标(三年级):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初步具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想象力及

6、实践能力,逐步具有认识和约束自我的能力。二级目标(四年级):在教师的参与和协助下,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具有问题意识、创新意识,逐步学会利用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收集和处理信息,不断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三级目标(五年级):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具有独立、合作研究以及多渠道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处,并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个性品质,打好形成美好品德的基础;初步具有时时想创新、事事想创新的积极态度。四级目标(六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具备“立美

7、求新”素质的人。设计意义: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和标准,课程目标的确定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首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要求,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设计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定依据:1、总体目标依据: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的五个方面。2、具体目标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三、课程结构根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小学生年龄特征与需求,围绕培养“立美求新”的综合性人才的基本理念,我们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

8、指定性与非指定性领域进行彼此渗透,实现理想的整合,最终主要依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两大领域确立主题,定以三大主题内容为载体、以四个途径为辅助,达到感受自我、关注他人、热爱自我、了解社会、探究世界的目的。课程结构表如下:年级主题主要活动辅助途径及主题三六年级爱国教育民族精神、迎接国庆、过新年1、少先队:庆“十一三”大队会、班队会、小鬼当家、小制作高手、美化教室、手拉手活动、走进军营、安全法制教育、爱心小义工2、传统活动:科技比赛、体育运动会、我们的出行郊游3、养成性教育: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习惯、礼仪交往4、学科研究:语文、数学实践活动三四年级节约能源节水、节电、节纸、节粮、节约

9、零花钱的资源保护及利用环境保护身边环境(家庭、校园、社区)、让空气更清新、垃圾分类与回收、保护动植物五六年级节约能源节水、节电、节纸、节粮、节约零花钱的资源保护及利用环境保护空气质量、垃圾问题、绿化植被、噪音污染、污水排放设计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述,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的四大领域。四、具体实施(一)实施原则:1、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学生可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主动参与认识、体验、实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评价。2、综合性原则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他们的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10、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是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再次,学生的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表演、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构建。3、实践性原则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线开展序列活动。重视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如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4、探究性原则综合活动并不仅是进入某一情境去看一看、听一听,也不是简单的去学做、去表演,而是让学生在探究性情

11、境中去创造性的建构直接经验。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尝试解决问题。5、互动性原则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学生的社会实践其实就是与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事物、现象的交互过程;营造和谐的人际情境,重视对儿童的交往礼仪进行先期指导和实践锻炼;建立活动小组,组内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活动评价不仅指向个体,更关注小组整体;学生主动参与组内外的人际互动,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和团队意识,掌握必备的交往技能,增强社会性。6、序列性原则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同一主题情境下的多个子活动,形成序列性的“主题包”。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强了活动过程的趣味性,更能发挥育人的整合功能。7、生成性原则由于综合实践活

12、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和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要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设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遵循的原则。(二)实施流程学校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年级组制定实施计划班级制定实施计划教师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设计注意:学校实施方

13、案对活动的基本理念、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对活动管理提出要求。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尊重主导教师的自主性,鼓励创新。主导教师制定班级实施方案也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方案的制定必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只作适当的、有效地引导。(三)实施过程1、准备过程(2005、9):成立课题小组、制定整体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选择课题、确立课题、学习相关材料等,指导教师制定主题实施方案。2、实施过程(过程一:2005、1011,过程二:2006、45):组织、指导各年级老师开展各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强调教师及时积累过程资料和经验,做好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3、结题过程(20

14、05、12和2006、6):组织教师整理在实践探究活动中的全部档案资料(师生),提炼观点、总结成果,撰写案例、经验或总结。设计依据:任何一个课题的完整的、有效的研究,都必须历经的三个阶段。(四)总体实施框架教师 学生 家长主 题 确 立 课创设问题情境 确立活动主题 鼓励孩子尝试挖掘家庭生活中 的探究题材协调组织形式,指导 确定活动组织形式 给予建议合作分工 审视方案的可行性, 提交活动方案 提供咨询或外出实践机会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实践探索课监控学生活动,给予 展开实践活动 关注活动过程,参与活动实施督促、激励和引导成果交流课组织交流,评价学生 交流活动成果 欣赏孩子作品,参与课程评价的活动成果提供学生反思途径, 反思活动历程 提供完善课程的建议写作案例,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设计说明:前三个环节即主题确立课(也就是导入课),第四个环节即实践探索课(调查课),在实施中可根据学生探索调查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一节活动反馈课,让学生经历“实践 反思 再实践”的研究过程。最后两个环节即成果交流课(汇报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果汇报交流,也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此课前加1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