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27195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解整体护理是指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有主管护士全责照护。综合治疗康复护理:采取小组式分班、分职责,从治疗到康复综合性护理照护。个案护理:专职护士负责患者入院期间的个体化护理及康复,出院后的家庭访视和居家护理、转介或社区联系等。精神障碍护理学: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护患沟通: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不伤害:不容愉悦的医学伦理的底线,任何行为都不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从沟通的角度讲,通常造成伤害的不是躯体,而是心理,即所谓

2、“恶语伤人”。公平:无论患者身份高低、贫贱富贵,都应当公平地收到关注,最低限度是态度上不能让患者认为护士是势利眼。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感情,并产生共鸣。倾听:应与观察相结合,即所谓察言观色。倾听还要与非语言交流相结合,恰当地反映和反馈,如变换表情和眼神,点头作嗯、嗯声等。精神障碍: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轴用于记录除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障碍,也包括可能成为临床注

3、意焦点的其他情况。轴记录目前的躯体情况,它与认识和处理患者的精神障碍可能有关。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思维散漫:思维松弛,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出现节外生枝的联想,通常说明讲话人的抽象概括和理解能力低下,表现为说话啰嗦,抓不住重点,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和无关的分枝。异己体验: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V全面功能评估

4、模仿言语:患者模仿周围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说什么患者就说什么,只是一味地机械性重复,好像是别人言语内容的翻版。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和行为增加,可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症候群表现: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曲、作态,以及刻板言语、刻板动作等,有时又表现为突发的兴奋、冲动行为。II个性障碍IV社会心理,环境问题科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表现为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和定向障碍,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患者头脑中出现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

5、的思想在自己的脑中运行。外来的思维内容多杂乱无序,出乎意料,有时甚至是患者所厌恶的,多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嗜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在安静环境下常处于睡眠状态,较强刺激能唤醒,并能进行简短的交谈或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刺激一旦消失又入睡。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的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自动综合征:病人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包括假性幻觉、被控制感、被揭露感、强制性思维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患者的突出体验是异己感,可有思维插入、思维被广播等被动体验,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谵妄:既往本病被称为“浑浊状态”“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是一

6、种中等程度或严重的意识浑浊,且至少有下述之一表现明显:错觉或幻觉等知觉障碍言语不连贯精神运动性不安、行为瓦解,动作是习惯性的或无目标导向的短暂而片段的妄想。痴呆是一种获得性的、以逐渐进展的、通常不可逆的、总体认知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AD:为老年人最常见70%的痴呆原因。这是一种大脑变性疾病,患者伴有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的认知和行为损害。大多数患者开始损害不太严重,通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展为全面损害。脑血管性痴呆: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即过去所谓的脑动脉硬化性痴呆。遗忘障碍:以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一类综合症,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行性遗忘)和回忆

7、往事(逆行性遗忘)存在困难。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在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血液、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方式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后果的出现。肺性脑病又称呼吸性脑病、肺脑综合征:由慢性肺部脑病引起重度肺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时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综合症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病征。依赖:不是一个通过再学习能改变的习得行为,而是物质与遗传易感性的个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原发性障碍,所以只有全部戒掉物质才能阻滞其进一步恶化。戒断综合征:躯体对成瘾物质的一种需求。戒断症状:戒断发生在停用物质时、物质减量时

8、和躯体的代谢改变时。戒断症状可以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意识障碍、精神病症状和癫痫发作。戒断的严重程度通常与物质的用量、形式和时间有关。环境刺激:依赖患者暴露于与过去物质使用或戒断相关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条件性的渴求或戒断。急性中毒:发生在饮酒期间或刚刚饮酒后,可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有误吸、低血糖、急性肾衰竭的风险。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可出现精神衰退。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假说:精神分裂是

9、一种原发性脑病,由早期固定的脑损伤和发育成熟过程中神经细胞的变化所致。妄想知觉: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康金斯基综合征:如果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揭露感相互出现,称。对精神分裂症诊断有特殊意义。思维鸣响:有时声音重复患者的思想,想到什么幻听就重复什么。过度具体化:表现为患者说话绕圈子,不正面回答问题,或对事物做一些不必要的,过度具体化的描述,令人费解。情感淡漠: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痛苦的事件都会表现淡漠,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冲动攻击行为:患者可以在精神病症状的支配下出现反复谩骂、威胁或破坏性行为。空气枕:将患者的

10、头部抬高,好像枕着枕头。行为障碍:患者可表现为退缩、无故发笑、独处、发呆或出现冲动行为。认知功能:感知、思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认知功能是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妄想为突出临床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妄想常具有系统化的倾向,个别患者可伴有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本病病程演进较慢,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患者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一组具有下列共同特点的精神障碍:起病急骤以精神病症状为主,包括片段妄想、片段幻觉、多种妄想、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多数患者可缓解或基本缓解。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

11、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表。绝望: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无出路。无助:与绝望密切相关的症状,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无用:认为自己生活得毫无价值,充满了失败,一无是处。认为自己对别人带来的只有麻烦,不会对任何人有用,别人不会在乎自己。恶劣心境:至少2年内抑郁心境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其正常心境很少持续几周,同时没有轻躁狂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被称为不协调的,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况和思维也不协调。神经症:经历两百多年的演变,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

12、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颇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惊恐障碍: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以持续地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恐怖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广场恐怖障碍: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社交恐怖障碍: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者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

13、碍。对视恐怖障碍: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赤面恐怖障碍:害怕见人并脸红,因被别人看到而惴惴不安者。单纯恐怖障碍又称特殊恐怖障碍,表现为对除广场恐怖障碍及社交恐怖障碍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情境或活动的害怕。强迫障碍: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存在的精神障碍。神经衰弱: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分离(转换)障碍: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

14、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不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作为其病理基础。症状表现为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转换型和以精神症状为主的分离型两类。人格解体障碍: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感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障碍。这种异常体验可在正常人疲乏或其他各种精神障碍中出现,作为其临表的一部分,只有这类异常体验单独出现,持久存在,引起患者苦恼,或主动要求治疗时,才属于神经症性障碍。进食障碍: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由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组成。一般不包括拒食、偏食、异嗜症。神经性厌食症:以患者自

15、己有意识地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有显著的体像障碍,即病理性低体重及减轻体重的行为。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药或利尿药、禁食、过度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失眠: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矛盾性失眠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观睡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和所诉的睡眠缺

16、乏的程度不相符。过度嗜睡: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睡中异常:也称异态睡眠,包括一组在睡眠中发生的行为、情绪、认知、梦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非预期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出现在入睡过程中、睡眠中或觉醒过程中。RBD是在REM睡眠期出现的可导致患者受伤和睡眠中断的异常行为,并多与睡眠梦境相关,表现丰富多样。睡行症:睡眠中出现起床、走动的复杂动作,患者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和运动技能。患者有时会走出卧室甚至家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面临意外受伤的危险。梦魇:以焦虑不安、恐惧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事后个体能够详细地回忆,梦境通常涉及对生存、安全或自尊的威胁;如从恐怖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