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2267704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势下教育改造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 践我国监狱的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而将罪犯 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在国家文明不断进步,国家法 制日趋健全的今天,在押罪犯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如何对教育改 造工作重新定位,直面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 法,发挥监狱的矫正功能,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 容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新形势下怎样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提高罪犯 教育改造质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发生巨大 改变

2、,使相对封闭的监狱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也使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内容、 形式和方式相对滞后,科学性相对缺乏,集中表现在:教育内容单调、狭窄,方 式方法陈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吸引力,“三课”运行不平衡, 不能适应、满足改造工作的实际需要。思想教育从概念到概念,从形式到形式, 教育方式单一;文化教育教材滞后,内容、层次与罪犯年龄、文化程度不相适应; 职业技术教育过于关注监狱生产发展的需要,忽视罪犯回归社会谋生就业的需 要。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改造工作的机制和手段落后,局限性大,没有很好地把 握、运用教育改造的规律,为开创监管教育的新路子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服务。二、对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创新的思

3、考与探索(一)大力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进程罪犯教育的社会化就是克服监狱工作的封闭性,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将罪犯的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大系统中,改变单一的教员队伍结构,改变 监狱呆板、单调的教育模式,让全社会关注监狱的罪犯教育。监狱要全方位地引 入和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监狱服务,尤其要重视罪犯家属在 教育改造罪犯中的作用,加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形成对罪犯的教育合力, 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一是与社会联合办学,借鸡下蛋,租船出海,是搞好罪犯 教育的便捷渠道。二是要建立起正常化、长期性的“教育协作”网络和一支相对 稳定的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三是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通

4、过建立“监狱法 律援助工作站”,沟通社会法律援助机构与罪犯的联系,为罪犯提供义务法律咨 询及代理业务,帮助罪犯解决婚姻危机、老人赡养、子女入学、财产维权等实际 困难。四是要实现社区矫正与监狱教育改造的“无缝对接”。监狱应及时向地方 公安机关或安置帮教部门提供刑释人员详细的改造情况和重新犯罪前景预测资 料,以便对刑释人员进行控制和教育,从而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广州监狱在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这种开门办教育的做 法,既解决了监狱的师资、资金、技术难题,也让狱内教育不与现实脱节,使监 狱的教育改造事业焕发生机与活力。1、签订帮教协议书。先后同广东商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省立中 山图

5、书馆、广州市白云区就业训练中心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开展帮教与社会实践 活动协议书,聘请了党的十八大代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为罪犯道德 教育辅导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对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2、亲情帮教。亲情教育对抚慰罪犯受伤的心灵有巨大的驱动力和亲和力, 亲情观念强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罪犯的心理渴求,激 发他们在希望中改造。亲人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往往是罪犯改造的主要动力。 监狱联合家属共同做好对罪犯的亲情帮教工作,对激发罪犯积极改造,悔过自新,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是开通亲情电话和亲情留言信箱,为罪犯和亲人 更好的联系和沟通提供方便,有利于稳定罪犯改造情

6、绪。二是充分利用监狱“开 放日”活动和每月会见的机会加强亲情帮教工作,通过罪犯家属查询信息网促进 狱务公开的延伸,不仅使罪犯端正了改造态度,明确了改造目标,同时也让家属 们对监狱公正文明执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积极地配合监狱做好对 罪犯的帮教工作。3、文化帮教。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阅海轩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合作, 开展借书、赠书、购书等活动,不断丰富罪犯的文化生活。每年的监区文化艺术 节,监狱都邀请社会文艺团体及知名人士,如黄俊英、何宝文、唐彪等著名艺术 家来监开展文化活动,为罪犯创造了浓郁的改造文化氛围。4、技术帮教。监狱与白云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办学,成立了白云 区劳动就

7、业训练中心广州监狱培训就业指导基地,并利用好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纳 入当地培训总体规划和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补贴范围这 个政策,依托社会劳动培训部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召开就业推介会等方式开 展就业指导工作。5、心理帮教。监狱与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 州日报、广州市西亚蕾莎心理咨询中心等高校与社会团体合作,多次邀请专家学 者来监为罪犯开展心理讲座、分类矫治课、座谈会、心理咨询等活动,了解他们 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感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6、法律援助。监狱设立了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多次邀 请广东商学院法学院的师生来监开展法律咨询帮教活动。(二)不

8、断丰富教育改造工作的载体监狱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拓展罪犯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努力提高 教育改造的科学含量和实际效果。一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新的载体让教 育改造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广州监狱先后编印了入监手册、出 监手册、罪犯入监心理健康自助读本、罪犯出监心理健康自助读本及 罪犯出监教育职业规划读本,创作了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歌曲集,开展漫 画创作和心理情景剧表演,在出入监教育中开展“十个一”辅助教育活动(即在 每一期入监教育期间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一次改造宣誓活动、一次忏悔活动、 一次背诵行为规范比赛、一次文艺晚会和一场体育比赛,观看一部爱国影片,给 亲人写一封感恩信,回忆一件最

9、感动的事,学会十首红色歌曲),评选宣传“十 大先进改造典型”,以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二是开发信息网络系统, 建立狱内网络系统储存管理罪犯改造信息,掌握、分析罪犯的思想变化规律;建 立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发展电化教育,推进多媒体教学;探索建立“电子监狱”, 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教学”、“网上探监”、“远程视频心理咨询”。三是大 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监区文化是罪犯改造的软环境,对罪犯的影响可以说是全 方位、全天候的。广州监狱积极推进“一区一品牌”建设,使监区文化丰富多彩, 以宣传先进思想、倡导文明、弘扬正气为主旋律,切实发挥监区文化在价值上的 引向功能、道德观念上的矫治功能、文化思潮上的

10、导示功能,积极构建富有监狱 特点又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监区文化环境。(三)切实增强教育改造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监狱要紧贴监管改造工作的实际,适应罪犯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罪犯的不 同特点、禀赋,因人施教,发挥特长。一是要围绕一个“实”字,完善分类教育。 要改变以犯罪案由为划分标准的分类教育,研究以罪犯的危险程度、恶性程度、 改造难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类管理、分类教育。从罪犯个体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 罪犯个体不同的犯罪原因、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个性特点等采取个别教育。自罪犯入监开始与罪犯共同制定每一个罪犯的个别教育方案,规划刑 期,确定切实可行的改造目标。如广州监狱目前正在推行的“一

11、人一策”制度, 强化对罪犯的分类教育和个别化矫治,整合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共同参与矫治方案的制定,指定专管干警负责矫治方案的落实,针对罪犯具体的 思想和实际问题进行单独的教育和感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沟通性和渗透性 等特点,做到了量体裁衣,因人施教。二是要围绕一个“责”字,完善个别教育 工作运行机制。为增强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要坚决落实分管警察对 分管小组罪犯的包管、包教、包转化、包安全稳定的责任制,把小组改造秩序的 好坏、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重点罪犯的转化程度等作为考核个别教育成效的依 据。如广州监狱以“专教共管”模式实践个别化教育的新方式方法。为确保对每 名罪犯的

12、监管、教育工作的全覆盖与延续,不出现管理教育缺位的现象,广州监 狱将2名监区警察组成一个“专教共管单元”(即“警察管教单元”),对应负 责管理教育2个监舍小组(即“罪犯专教小组”)的罪犯,原则上一名警察负责 专教一个监舍小组。以专教与共管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警力,互为主辅,合理分 工,以确保对罪犯日常管理和个别教育工作的全面覆盖与延续。三是要围绕一个 “效”字,把握教育改造罪犯的最佳时机,增强教育效果。在改造罪犯过程中, 要善于捕捉罪犯容易发生转变的有利时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往往会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教育改造工作在新形势下要发挥好“改造人”的治本功能,必须树立 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推进教育改造工作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