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02264947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同学把制酒产生的酒糟和水搅拌后,封存在缸中,一段时间后开缸,香气扑鼻,经检测,该过程中产生了醋。下列相关

2、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醋的主要原因是把酒糟封存在缸中B. 利用酒糟制成醋的本质是微生物将糖直接转为乙酸C. 发酵产生醋酸的菌种可能来源于空气中D.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答案】C【解析】【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先通入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1830,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为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详解】A、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产生醋的主要原因是发酵装置中进入了氧气,不是把酒糟封存

3、在缸中,A错误;B、利用酒糟制成醋的本质是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化为了乙酸,B错误;C、发酵产生醋酸的菌种可能来源于空气中,C正确;D、多数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D错误。故选C。2. 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其制作流程包括磨浆、过滤、定型、压干、霉化、加盐腌制等。制出的豆腐乳块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 腐乳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起主要作用的是曲霉C. 家庭制作腐乳时,发酵过程的控制有严格标准D. 将豆腐块分层放入瓶中腌制时,随层数加高所加盐减少【答案】A【解析

4、】【分析】腐乳制作发酵过程中主要是毛霉,它生长广,是丝状真菌,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可以产生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腐乳制作发酵过程中主要是毛霉,它生长广,是丝状真菌,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A正确; B、腐乳发酵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错误; C、家庭制作腐乳时不需要严格标准,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C错误; D、因为瓶口受污染的概率更高,所以将豆腐块分层放入瓶中腌制时,随层数加高所加盐增多,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5、,D错误。 故选A。3. 泡菜腌制过程中会发生反硝化作用,在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转化成了亚硝酸盐。已知硝酸盐还原酶在pH为5.0左右时活性最高。某兴趣小组测定了不同盐浓度下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亚硝酸盐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B. 5%盐浓度下,发酵后期pH下降,可能使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被抑制C. 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和重量随天数增加而减少D. 据图可知,发酵5天左右,泡菜品质较好【答案】B【解析】【分析】在制作泡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6、,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由图可知,食盐浓度过低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随腌制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详解】A、亚硝酸盐不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A错误;B、已知硝酸盐还原酶在pH为5.0左右时活性最高。5%盐浓度下,发酵后期乳酸逐渐增多,pH下降,可能使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被抑制,使亚硝酸盐含量下降,B正确;C、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有机物种类会增加,但有机物的含量会降低,C错误;D、据图可知,发酵5天左右,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不适合食用,D错误。故选B。4.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都

7、提供了维生素B. 细菌的个体比酵母菌的小,不能用计数板进行观察计数C.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煮沸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D. 发酵生产中,谷氨酸棒状杆菌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均易形成谷氨酸【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

8、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解】A、培养基中的牛肉膏为细菌的生长提供碳源、维生素、磷酸盐,蛋白胨为细菌的生长提供氮源、维生素,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提供了维生素,A正确;B、细菌可以利用细菌计数板计数,B错误;C、煮沸是消毒,不是灭菌方法,C错误;D、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液的pH,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D错误。故选A。5. 利用某方法测定野生菌株B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

9、、191,经计算得知每毫升原样品溶液中含有目的菌1.75108个。该菌经人工诱变后,形成了某种氨基酸缺陷型菌株C和D,培养情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接种的菌种一般培养基实验处理和结果野生菌株B能生长不处理诱变菌株C不生长添加氨基酸甲,能生长诱变菌株D不生长添加氨基酸乙,能生长诱变菌株C+D能生长不添加氨基酸甲、乙,都能生长A. 据结果可推测,上述测定过程中样液稀释倍数为1105倍B. 题中“某方法”可以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 结果表明菌株C中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D. 结果表明菌株C可能为菌株D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乙【答案】B【解析】【分析】每克样品中细

10、菌数=(CV)M, C 代表在一定稀释度下在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的平均数,V 代表用于涂布平板的稀释剂的体积(ML),M表示稀释倍数。【详解】A、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毫升原祥品溶液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30.1稀释倍数=1.75108个,因此稀释倍数为1105,A正确;B、用于计数细菌菌落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B错误;C、突变株C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直接原因是不能合成氨基酸甲,其原因可能是合成氨基酸甲的酶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的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因此结果表明菌株C中

11、可能是控制合成氨基酸甲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D、由表格分析可知,突变株C的生长依赖于氨基酸甲,突变株D的生长依赖于氨基酸乙。不添加氨基酸甲和乙,二者混合培养时都能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株D为菌株C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甲,菌株C为菌株D提供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乙,D正确。故选B。6.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于溶解DNA和鉴定DNA的物质分别是( )A.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和二苯胺试剂B. 2molL-1的NaCl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C. 2molL-1的NaCl溶液和二苯胺试剂D. 研磨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利用D

12、NA与其他物质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DNA粗提取;比如利用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能将DNA提取出来。【详解】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研磨液有利于充分研磨,DNA 不溶于酒精,能溶解DNA和鉴定DNA的物质分别是2 molL-1的NaCl溶液和二苯胺试剂,C项符合题意。故选C。7. 基因工程中,常用PCR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下列有 关PCR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模板边解旋边合成子链B. PCR的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2+C. PCR需要DNA聚合酶但不需要解

13、旋酶D. 复性过程中引物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模板链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已知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 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 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A、PCR过程中,DNA模板因高温变性解旋后,再合成子链,A错误;B、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

14、A聚合酶都需要Mg2+ 激活。因此,PCR反应缓冲液中一般要添加Mg2+,B正确;C、PCR过程中利用DNA的热变性原理,温度超过90氢键断裂,双链打开,因此PCR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但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C正确;D、复性是指温度降至50左右,引物与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而结合,D正确。故选A。8. DNA连接酶是“分子缝合针”。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和氢键B. E.coli DNA 连接酶不具有专一性,T4 DNA连接酶具有专一性C. E.coli 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都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得到的D.

15、E.coli DNA 连接酶只能将有互补黏性末端的两个DNA 片段连接起来【答案】D【解析】【分析】DNA连接酶:(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A、被限制酶切开的是磷酸二酯键,A错误;B、酶都具有专一性,B错误;C、T4DNA连接酶是从噬菌体中分离得到的,C错误;D、E.coli DNA连接酶只能将有互补黏性末端的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D正确。故选D。9. 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病原体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诱导细胞融合后还需要进行多次筛选,下列对相关原因的分析,不会理的是( )A. 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不一定都能融合成功B. 还存在骨髓瘤细胞间、B淋巴细胞间的融合C. 由于B淋巴细胞的差异,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