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02264356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 历史 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明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系。有学者认为,距今约6000年前,原南岛语族从中国东南沿海向台湾移民;距今

2、约5000年左右,南岛语族从台湾向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扩散,并最终扩散至太平洋岛屿。这反映了( )A. 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迁徙与扩散B. 大陆与海岛间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C. 太平洋岛屿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明D. 民族交流推动语言与文化的全球化2. 公元前180年,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拥立刘恒为帝。随后,汉文帝颁布诏令改列侯封地为封国,要求其前往食邑居住,允许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汉文帝的主要意图是( )A. 削弱外戚政治势力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提升列侯身份地位D. 应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3. 据下表可推知,唐代两位史学家在治史上的共同点是( )史学家主

3、要观点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杜佑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A 秉笔直书B. 史书官修C. 经世观念D. 以经释史4. 下图显示了北宋初期各地通过水路将粮食运往东京的情况,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高产作物的引进B. 水运交通的发达C. 经济格局的变动D. 边患危机的加剧5. 明朝后期,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把水浒传放在与正统诗文相同的地位,肯定水浒传描写的人物是“忠义之士”,其事迹是“爱国爱君的忠义之举”。据此可知,其宗旨是( )A. 倡导个性解放B. 推崇孔孟儒学C. 批判君主专制D. 赞扬忠义精神6. 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多使

4、用“中国”一词而较少使用“大清”、“本朝”字样,诸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等成为各级学校正规的课程名称。瑕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民族意识的增强B. 新式教育的发展C. 宗藩体制的解体D. 清末新政的推动7. 表为18831921年中国出口的猪鬃、茶、棉花、植物油等四类货物数量(单位:千担)情况。其中甲是( )A. 猪鬃B. 茶C. 棉花D. 植物油8. 陈毅在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写到:“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固堪爱。堪爱,堪爱,蒋贼进攻必败。”该词创作于( )A. 北伐战争时期B. 红军反围剿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9. 1950

5、年9月上海市第一届劳动模范大会表彰“在生产节约、技术发明、护厂抢修、支援前线、恢复工厂企业等方面有特殊物绩者”。此举旨奋( )A. 弘扬中华美德B. 推进一化三改C. 重构社会秩序D. 巩固工农联盟10. 1979年,福建晋江陈埭镇林士秋在海外姐姐的建议和帮助下,联合14位家有侨汇的村民集资近3万元,从国有鞋厂中请来师傅指导村民,建立晋江第一家民办企业。企业当年就创造了160%的利润,同时带动晋江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波创业潮。这反映(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B. 华侨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C. 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1. 苏美尔人一方面认为人是神所创造的,神

6、决定着人类命运;另一方面,在史诗中把英雄塑造成“竭力摆脱神的约束,甚至在许多方面与天神抗争”的形象。这表明苏美尔人( )A. 对神灵敬而远之B. 具有朴素人文主义C. 强化神权的地位D. 突出英雄人物的作用12. 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下图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该图从侧面反映了( )A. 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B. 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化C. 城市自治运动兴起D. 城市以同心圆式扩张13. 英国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从财富增长视角提出“劳动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从而增加生产量。以下史实中,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手工工场B. 股份公司

7、C. 工厂制度D. 殖民贸易14. 有学者指出,1918年3月苏德签订和约至7月内战爆发前,列宁提出把发展生产和经济放在首要地位,主张运用资本主义的文化遗产和经济管理办法来发展生产,希望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并对世界革命产生积极影响。下列选项中,符合学者研究视角的是( )A.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B. 坚定信仰与灵活政策的统一C. 国际关系从对抗到和解D. 现代化模式从单一走向多元15. 1910年,英国学者安吉尔认为,在当时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胜者和败者同样遭殃,战争已经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所以,没有一个国家会愚蠢到发动一场战争。安吉尔的论断( )A. 源于对世界格局的客观分析B

8、. 突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 指明了区域经济间依存度高D. 审视了经济对和平的影响力16. 下表为二战后东亚与拉美发展模式对比。据此可知,两种不同发展模式( )东亚模式拉美模式文化背景儒家文化:勤奋、节俭储蓄、教育拉美天主教:运气、英雄主义、身份地位政府干预灵活务实僵化迟钝政治稳定政局稳定考迪罗(军人政府)政局较为动荡A. 以各自的历史和国情为依托B. 以实现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C. 以市场为经济发展的主推力D. 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发展方向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8分,18题8分,19题24分,20题1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何武断剑。西汉后期,沛县有富豪,家财三

9、千万。正妻及女儿不贤,仅有幼子系庶出。富豪病重,恐死后必争财,在族人见证下立遗嘱,云:“悉以财属女,但以一剑与男,年十五以付之。”儿长大后,女不肯与剑,乃告官。司空何武将财产全部判予儿子,理由是:剑,有决断事务之意;富豪遗嘱暗指儿子在十五岁时应接管家族家产。摘编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校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何武断剑”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材料指出魏宏运在“长征史”编写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历史分期的因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芝加哥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产业中心,人口增至30万而房屋多为木料搭建,在1871年的大火中几近化为废墟。188

10、0年全力重建,商业活动的大力扩展使城市地价上涨,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师迎合投资人的意愿,采用增加层数的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6/1884-1885年,工程师詹尼设计的美国家庭保险公司大楼顺利建成,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摘编自王鑫刚上海高层建筑百年发展探讨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近代新型钢铁建筑技术传进中国,由于其稳固性和耐久性,首先在工业建筑中应用。随着近代工业在大中城市的发展,为节约用地,多层工业建筑普遍出现。20世纪网,大中城市逐渐形成行政、会堂、金融、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新型公共建筑类型。新型建筑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公共建筑。摘

11、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钢铁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产生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高层建筑发展的认识。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著极端的年代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20世纪的总结”自拟论题并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三明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8页,总分10

12、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南岛语族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系。有学者认为,距今约6000年前,原南岛语族从中国东南沿海向台湾移民;距今约5000年左右,南岛语族从台湾向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扩散,并最终扩散至太平

13、洋岛屿。这反映了( )A. 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迁徙与扩散B. 大陆与海岛间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C. 太平洋岛屿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明D. 民族交流推动语言与文化的全球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5000年6000年(中国和世界)。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距今约6000年前,原南岛语族从中国东南沿海向台湾移民;距今约5000年左右,南岛语族从台湾向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扩散,并最终扩散至太平洋岛屿。”可知,这是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迁徙与扩散的表现,A项正确;大陆向海岛迁移,不是双向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

14、形成独特文明,材料强调的是太平洋岛屿上的语系是从大陆传播过去的,排除C项;民族交流推动语言与文化的全球化存在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A项。2. 公元前180年,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拥立刘恒为帝。随后,汉文帝颁布诏令改列侯封地为封国,要求其前往食邑居住,允许拥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汉文帝的主要意图是( )A. 削弱外戚政治势力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提升列侯身份地位D. 应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汉文帝颁布诏令改列侯封地为封国,封地拥

15、有朝廷官制、宫禁宿卫、军队、宗庙与社稷,彻底摆脱军功贵族身分,正式跻身“诸侯”之列,这是西汉军功爵制、封建制度的重要变革。汉文帝名义上提升封国身分地位,实质是让列侯前往封国就封,从而瓦解盘踞长安的功臣集团,随着封国制度的推行,功臣前往封地居住,受到朝廷严密监控,丧失干预朝政的实力,逐渐淡出中枢政治舞台。这主要是应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外戚,排除A项;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不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排除B项;提升列侯地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3. 据下表可推知,唐代两位史学家在治史上的共同点是( )史学家主要观点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杜佑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A. 秉笔直书B. 史书官修C. 经世观念D. 以经释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中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