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宽松环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223590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宽松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营造宽松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造宽松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宽松环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宽松环境 让自由充满课堂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在。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著名创造学家韦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开展创造教育,关键是营造一个符合21世纪教育特点的、全新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环境和氛围。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

2、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可是往往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不知不觉就套上了枷锁,同时也给自己和这个课堂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令得双方都非常疲倦!很多课堂看似自由,却是太放任;有些又看似热闹,却太虚假。我认为课堂上孩子的思维,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把它们送上蓝天,自由飞翔;在起风时又能及时收线,回到陆地。要把自由充满课堂,我觉得最重要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并不是马上能形成的。它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习惯于如何驾御课堂。你的语气,你的微笑,你的每一个批评与表扬,甚至是你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和一个眼神。都是这个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其次,应该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

3、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的思想能通过他们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来。要求教师在学生听赏完音乐之后不直接叙述或引导,让学生先“说起来”,“动起来”,教师不随意打断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不轻易用“正误”点评学生的感受。营造起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某种精神压力而不敢对音乐“品头论足”。而现今作为“生本化”的课堂中,教师的言语介入应更具有提纲作用或点睛作用。避免教师介入的过多,讲的过多。让学生对音乐自由感受、自由表达,畅所欲言。也只有给学生这样的自由,才能让音乐课具有真正的魅力。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欣赏时,初听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直接的感受。有一位同学说: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个小孩在玩拍皮

4、球的游戏。而有些知道这个曲子的同学都不屑地笑了:明明是四只小天鹅在跳舞,却说是小孩在拍皮球,真是没见识。而那个同学此时红了脸,很惭愧、很自卑的样子,整节课上就没有再发一言。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一进教室我就表扬了这位同学。告诉他昨天他的想像是多么的有新意,对音乐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告诉同学们对音乐的感受无对错之分,只要用心去体会音乐,对他们来说就是最棒的了。他的头又抬起来了,脸上一双眼睛亮闪闪的。后来这位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他还在学校举办的“儿歌创作”中荣获一等奖。在以后的课堂中,同学们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可以想象,课堂上给学生以民主自由,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

5、重要。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学生纪律,要坐的端正、不能乱动等,既束缚了学生的身体,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心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像任人摆布的傀儡;他们听着美妙的音乐,却不敢动,有想法却不敢张觜。这不是扼杀了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的潜能吗?相反,当他们在悦耳的音乐声中,随音乐起舞、大笑、尽情的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音乐时,这个时候,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快乐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达到的吗?而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 只有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的放飞思想,自由的表现,才能真正的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享受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美。放飞思想,放飞我们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