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22969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市场施工队伍急剧膨胀,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必需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树立新型管理理念,采取切实措施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经营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待于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企业 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形成新的动力源,以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筑企业的持续、 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实现成本优势传统的成本管理仅是一种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注重于短期内部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 为使企业产品在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 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能

2、做到:第一全局性。成本管理 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 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以期知彼知己,洞察全局。第二长期性。成本管理应注重于长远的降低 成本,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长期的生存、发展以至获利,因此对于近期投 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大的项目,应舍得投资,不要追求短期效益。第三竞争性。要将成本管 理的重点放在发展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上,帮助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低成本领先战略。二、实行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根据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行以国退 民进优化产权为核心的国企第二轮改革,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

3、筑企业中退出,引入民营资产 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 活力的有效途径.(一)改革股权结构,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提高经营者和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 意识,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鼓励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持大股,把其利益与企业 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内部股权交易市场, 通过股权交易,使员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改变目前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方式待条件成熟时 取消职工持股会,真正体现出资人到位,形成股权流动机制,并逐步完善股权管理制度;通 过吸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内部管

4、理方式。以产 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规范企业内 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建立 一系列议事规则及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权责明确、协调运转。股东会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充分行使其权力来决定重 大问题,选举产生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等.加强董事会 建设,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制定董事会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 管理制度和方法,发挥董事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资本经营、内部组织结构调整, 借助外脑,吸收专家的意

5、见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次;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评估,提高 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监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的公司监督机构,建全监督制度,强化监事会的功 能,依法对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监督职权,保障股东权 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二)创新组织机制,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组织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调整组织机构和整合优势为主线,着力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从而建立与市场化经 营完全对接,并同施工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承包方式,本着加大 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界定责权利关系,实行利益与风 险对等,权力与义务并存的

6、经营权租赁承包,在各单位承包班子足额交纳风险抵押金,并对 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明确承包基数和承包时间,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上交、超额归己、亏 损自负、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严肃追究 承包者的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出售、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 大力推进第三层面的归并、重组、剥离等改革工作.分别按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员增 效、激活机制的不同要求,对现有专业分公司采取不同的思路、途径与方式进行改革,理顺 其产权关系,明晰市场主体,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专、精、尖、特”,适应性强、机制灵活 的各类专业公司。对涉及企业产业布局及发展全局的,实

7、行优惠扶持政箫鼓励经营者和技 术业务骨干持大股放开搞活,减人增效。三、创新管理制度,壮大企业经济实力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 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 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 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 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 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突出资金管理.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

8、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 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 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 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积极推广网上银行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进行实时 监控,动态管理,与规范化的资金流程管理接轨,从而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提高资金宏观调 控和整体运作能力。(二)深化成本管理。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企业内部成立 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

9、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 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竞争制;对项目部 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柝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 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开展对 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 损.落实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的管理重心应转移到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经理授权经营,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强调过程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及服务监督力度。总之,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