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2210394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及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稿(DOC 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健康心理健康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罗素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是严重的,我们叫心理疾病,平均发病率在5%左右;中度的,是心理障碍, 我国的发病率超过15%;最轻的是一般心理问题,那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三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问题不重视,就会逐步发展成心理疾病。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健和身体,都知道身体会生病,病了就去医院求医,但人们对心理健康却知之甚少,不知道心理上也会出问题,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二、发展着的健康概念1、健康概念的演进对健康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

2、:神灵主义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针对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片面观点,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2、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三、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根据中外心理健康专家的研究,可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

3、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2、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3、严重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四、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五、国内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4、智力正常与否可通过 智力测验来判定,若智商在60以下即属于低下了。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人们的情绪是所有心理活动的背景条件和伴随其它心理过程的体验。正如体温可作为生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情绪也是反映人的心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意志的健全在于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人的意志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而行动又受意志的支配,心理健康的人意志与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4.注意集中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由于人的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着的(如情感、意志和感知障碍),一旦发现某人非常容易分心

5、,不能自制,就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有问题。5.完整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有相对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动机、需要、态度、理想、目标和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如果某人经常欲望与信念相违背,需要与良心相冲突,行为方式与态度不相一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既缺同情心,又无责任感,那么他的心理必定是不健康的。6.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1)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2)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3)处理、应付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7.适度的反应能力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

6、不极为迟钝。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1)看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统一,他的言行有没有过于离奇和出格的地方;(2)看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否完整和协调,他的认识过程、情感体验、意志行为是否协调一致;(3)看心理活动本身是否统一,他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9.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我目前所处状态和环境、自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摆正自我的位置,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自己。如果一个人没有发展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或者妄自尊大

7、、好高鹜远,或者自轻自贱、悲观失望,甚至试图逃避现实、消极厌世,自然是不能算心理健康的。10.创造性、成就感马斯洛认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自我实现者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人,到达个人潜能的最高之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实现自身天生潜能的不断追求。这通常可以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程度和成就感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应该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具有宽阔豁达的胸怀,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个人的能力与体力,虽然人们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但能尽其所为、力争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创造人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心理健康无疑是非

8、常重要的。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二是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三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四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数字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健康”这一概念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其中心理健康占有重要地位。为什么心理健康占有重要地位。为什么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呢?因为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的认识。当今世界心理疾患是十分普遍的,并呈现出上升趋势。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将因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生理方面

9、的疾病;每12个人中就有1人因心理方面的问题住进医院;每22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将因此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统计,世界上有20%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六、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理因素;(2)工作、个人升迁竞争引起的过度焦虑;(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4)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与心理承受力发展滞后的矛盾。七、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一是工作量大,领导要求高; 二是竞争压力大,晋升渠道窄; 三是人际关系复杂,耗费大量精力; 四是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八、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

10、。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

11、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

12、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

13、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九、心理咨询的涵义;心理咨询是借助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咨询对象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产生认识、情感和态度上的变化,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

14、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十、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一)行为转变法行为转变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理论,其基本假定为: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除。因此把咨询的着重点放在直接消除或纠正适应不良或异常行为上,而不去研究、分析行为的内在动机。常用的咨询方法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厌恶法、暴露法、代币法等。1、放松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咨询方法,如我国的气功和太极拳,印度的瑜珈术,日本的坐禅等都与放松法一样,通过调整姿势,呼吸、意念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是: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没有噪

15、音和干扰的房间,让学生舒服地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然后逐步进行主要肌肉群紧张和放松的练习,如双手双臂脚下肢头部躯干。每一部分肌肉群的训练过程为: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驰。2、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被试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其基本原理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到抑制作用。系统脱敏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排列出焦虑的等级层次表,即首先找出使被试感到焦虑的事件,并用0至100之间的分值表示出对每一事件感到焦虑的主观程度,100为极度焦虑;二是进行放松训练;三是进入系统脱敏过程,进行焦虑反应与肌肉放松技术的结合训练。系统脱敏的过程即让被试者处于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由主试作口头描述,让学生进行想像,从最低焦虑层次开始,(想像30分钟)停止想像时报告此时感觉到的主观焦虑等级分数,直到不感到紧张害怕为止,再进入下一个焦虑层次,如此渐进直到通过最后一个焦虑层次。3、厌恶法。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像,与被试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即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