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218867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六单元测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测试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按照课文填充词语,并为其注音。(9分)不见( )月 重岩叠( ) 隐天( )日 艨( )数百 如( )平地 吞天( )日 四时( )备 藻( )交横 铺( )对坐 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沿溯(shu)郦道元(l) 僦赁(ln) B绝巘(yn) 亦未寝(qn) 雷霆(tng)C毳衣(cu) 夕日欲颓(tu) 一舸(k) D. 沆砀(hng) 罗绮(y) 荒秽(su)3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2分)A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B.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于其奇者。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D.问其姓氏,乃金陵人,客此。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观潮武林旧事周密宋代B.三峡水经注郦道元北魏C.答谢中中书陶庵梦忆陶弘景宋代D.使至塞上王右丞集王维唐代6默写。(8分) , ;夕日欲颓, 。 。 来从楚国游, ,江入大荒流。 ,带月荷锄归。陆游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至今被人传诵的名句是: , 。 ,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山下兰芽短浸溪, , 。答谢

3、中书书中写晨昏“山川之美”的句子是 , ; , 。7解释加点字词:(4分)方其远出海门 仅如银线 随波而逝 上下一白 余拿一小舟 强饮三大白 仍怜故乡水 带月荷锄归 8根据加点词的意义,写出一个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或词语。(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成语: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成语: 人物略不相睹 成语: 湖中人鸟声俱绝 词语: 9我国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请从含有“风、月、春、秋”的诗句中自选两类进行默写,每类默写写出两组上下相邻完整的诗句。(4分)如:( 月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 ( ) , 。 , 。( ) , 。 , 。二文

4、言文阅读。(一) (12分)(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在(A)文的空格处默写相关句子。(1分)2在(A)文中用横线划出与(B)文中划线句意义相对应的句子。(1分)3填空:两段文字的描写对象都是 ,都抓住了它 的特点来写,都采用了 描写的方法,借船行之快来突出这一

5、特点。4.请分别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三峡“夏”“春冬”“秋”季的景物特色。夏 春冬 秋 5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1分)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每至晴初霜旦 绝巘多生怪柏7翻译下列句子:(2分)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文未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 记承天寺夜游 (9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 。1本文作者 ,号 , 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 并称“三苏”。(2分)2默写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1分)3解释加点词语:(2分)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欣然起行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第二层,写景,描写了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2分)5下列咏月名句中最贴近作者所写心境的一句是( ) (2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三) (8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7、,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 、 、 。 1默写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2分)2默写部分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下列句子属于这种手法的是( ) (1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试分析其妙处。(2分)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1分)5文中是怎样描写在湖心亭所见的雪景的?试加以分析。(2分)(四) ( 7分) 使至塞上王

8、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填空: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 诗。颔联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从“归雁入胡天”一句可看出作者出使边塞的时间是 季。2用横线划出本诗中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3对本诗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A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交代了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B“征蓬”两句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作者即将见到边关将士的激动欣喜。C五、六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长河”就是黄河。D最后两句,诗人从萧关的候骑那里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4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写了雄奇壮丽的景色,试比较它们的异同(3分) 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1 略25 B C D C6、7 略8大声疾呼(疾风骤雨) 昏昏欲睡(欲盖弥彰) 惨不忍睹(睹物思人) 群响毕绝(哀转久绝)9(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