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图画与文字共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218748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图画与文字共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图画与文字共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图画与文字共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图画与文字共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话题预告:绘本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处理绘本中的文字?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曾用一个数学式来表现绘本的特征:文+图=有插图的书,文图=绘本,形象地阐释了绘本中的图文关系。文字与图画是绘本不可缺少的两部分,二者相得益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的绘本文字优美、充满童趣,而且幼儿容易理解、便于记忆。然而,也有一些绘本文字比较精练,或者包含幼儿难以理解的语言。这时,教师就不能只是原文复述,而需要配“话外音”,将绘本语言转化成幼儿熟悉的语言,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图画,理解整个绘本。那么,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处理绘本中的文字呢?来稿请投:,请在邮件主题中写明“2013年第3期

2、话题”,并在来稿中注明邮编、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截稿日期:2012年1月31日。让图画与文字共融 “读画”还是“读话”?绘本教学中,到底是引导幼儿读画面还是读文字?哪一方面才是关注重点?有的绘本画面简洁、内容明了,幼儿光看图画就能够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想法,能力强的幼儿甚至能够看着画面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理解,看上去对文字毫无兴趣,教师就担心这样的阅读方法忽略了前识字能力的培养。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认识的汉字比较多,往往打开绘本就直接按文字朗读,对画面的观察、思考、理解的成分似乎少了些,于是教师又担心过量的文字辨识限制了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到底应该注重画面观察还是重视文

3、字识别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常常会觉得非常矛盾,感到无从着手。 生态理论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幼儿现在进行的早期阅读是为将来的阅读打基础的。而在早期阅读阶段,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阅读图书以观察画面理解内容为主要手段,对逻辑性较强的文字的识别兴趣相对较弱。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以画面的观察和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当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文字的识别对于幼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兼顾画面与文字呢?周兢教授指出,在学前阶段,不提倡大量识字,但儿童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应当自然获得与母语书面语言相关的早期文字经验。所以,对于识字量大的幼儿,教师可以表示赞赏并加以鼓励,让其带动班中其他幼儿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交流,自然而然地获得早期文字经验,不主张刻意的文字教学。在初次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遮掩绘本中的文字,让幼儿有充分观察画面、理解加工信息的机会。再次阅读时,则可以放手,让图画和文字共同呈现,因为这两者原本就是绘本的重要组成因素,盲目地关注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有研究指出,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特点之一是识字行为的发展会促使幼儿自发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因此,教师不必困惑于“读画”还是“读话”,只要跟着幼儿的脚步,自然、适宜地给予支持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