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18372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市场学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使用权转让和购买活动的总和。劳动力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的劳动能力;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过着一个部门的劳动者总和工资的基本形式: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工资按表现形式分为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也称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1市场性2开放性3竞争性4层次性5规范性劳动力市场的特性:1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 2劳动力市场交易收大量非价格因素影响3

2、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 4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资源配置2激励鞭策3经济促进4信息传递5窗口导向市场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运动机理,具体表现为商品的需求、供给、价值、价格、竞争等各种基本要素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的相互联系、想副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和变动趋势。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1信息障碍2市场缺陷(有效需求不足、工资刚性、主观因素)3制度障碍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分析劳动力需求的类型:1长期劳动力需求和短期劳动力需求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长期则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2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

3、需求和市场需求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和某种可变要素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理:MRP=VMP=MP.P=MC=W每一种特定生产函数都有特定的等产量曲线图。等产量线有如下的一般特征:1产出和投入都是同质,并且是可以计量的2离原点较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较高的产量水平3至少在保证投入组合技术效率的情况下,等产粮区现在KOL平面上是向右下方倾斜的,4等产量曲线不会在其向下倾斜的部分相交5等产量曲线

4、凸向原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1需求无弹性2需求有无限弹性3单位需求弹性4需求富有弹性5需求缺乏弹性第三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劳动力供给的类型:1个别劳动力供给2家庭劳动力供给3社会劳动力供给效用:就是人们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以特定水平的效用或满足感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具有以下特征:(1)负斜率(2)凸向原点(3)在一个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在同一个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对于工作和闲暇时间的不同偏好可通过个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表现出来。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状况2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3劳动适龄人口规

5、模4教育体制与教育供给规模5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6社会保障制度7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分类:1供给无弹性2供给有无线弹性3单位供给弹性4供给富有弹性5供给缺乏弹性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古典均衡的含义:有两重含义,其一,是用来表示某一经济系统所受的外力既定且相互平衡是呈现的状态,即均衡状态。其二,是指均衡分析方法,用来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调整途径等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3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

6、素的影响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产生条件及成因条件1专业技巧和知识2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3有效激励员工4有利于人员的筛选成因:1存在老大你给力替换的成本2岗位的特俗性3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基本假设:1自愿性2自由选择性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3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4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合工作能力的专门化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4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5国际资本流动影响6与工作匹配的意愿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1企业

7、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2地域之间的流动3行业之间的流动4职业之间的流动5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6就业和失业之间流动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1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3从农村向城市流动4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5从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年龄因素2教育程度3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4家庭因素5职业与技术等级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2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村社会体系3户籍障碍4成本障碍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措施:1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2深化劳动

8、人事体制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失的体制性因素3完善法律法规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5加快城市化进程第六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分割:是指由于政治、经济等外在的制度性因素或者经济内生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征和不同运行规则的领域。不同的领域在工资决定机制、工作稳定性、劳动者获得提升的机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且劳动者很难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流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1由于歧视和文化习俗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2由于技术进步以及竞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3由于政策法规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即制度性分割二元结构理论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秉承了马

9、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把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看成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点:1城乡分割明显,城镇内部的劳动力也具有分割性,但是界限模糊。2导致分割的因素种类多,但是制度性因素显著。3分割状态变迁的速度非常快4市场分割的非制度影响增大。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用工比较规范2社会保障制度完备3隐性失业严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1降低经济效率2扭曲收入分配关系3劳动力市场分割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有违公正原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措施1稳定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彻底破除体制性障碍2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法规体系的政策体系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4加

10、快搭建城乡统筹就业的服务平台,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第七章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与规制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参考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力资源政策:又称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进行重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适应能力,达到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等目的的政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部门没有萎缩而是越发庞大的原因:1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2政府增强在经济中管理作用增加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需求3人

11、口的增长增加了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4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使得增加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第八章 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1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2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吸纳新增劳动力能力还比较弱3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4劳动者整体素质和部分城镇职工的就业、择业观念是影响就业的两个重要方面。非正规就业:国外称其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非正规部门主要是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规模很小的单位。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及独立的个体劳动者。我国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1非正规就业无组织性2非正规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未受保护3非正规就业人员缺乏社会保障4行政执法部门存在

12、执法手段不当现象灵活就业: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的意义1有效开拓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2增加弱势群体收入,减少城镇贫困人口3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灵活就业的对策1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2实施积极的灵活就业政策3完善就业法律法规4完善灵活就业的服务体系第九章 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家庭成员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与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状况1生理性弱势群体2社会性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成因1城乡差

13、距扩大2城市化进程缓慢3产业结构调整4市场经济竞争出现分配不公弱势群体的社会困境1就业困难2生活贫困3心理压力大弱势群体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1弱势群体贫困化2弱势群体弱势化我国弱势群体的制度特征1改革中的弱势群体据具有较高的群体同质性2改革中的弱势群体因素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有助于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1有利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平等的社会秩序2 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3有利于建立一个政府与弱势群体沟通的良性渠道4有利于缓解弱 势群体的就业压力5有利于形成互助博爱的理念和热心公益的

14、社会氛围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问题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2社会保障资金得不到保证3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发挥平衡收入、缩小差别的作用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1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2用制度保证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第十章: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指以政府就业服务部门为主体,以社会中介组织为补充,对劳动力的供方和需方提供相关服务工作的总称。公共就业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服务,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它主要职能是通过中介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相应的职业培训等,帮助用人单位实现招聘和劳动者实现就业,从而更好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失业补贴:指国家对失业者提供

15、的收入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它主要由公共就业机构进行管理和发放。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1必须达到规定的资格期限2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3履行某些义务失业救济的发放条件:1申请者无法享受失业保险补贴2申请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3申请者的经济 收入必须符合救济条件国外公共就业服务采取的新举措1采取政事分开、自主管理的模式2各国推动公共与私营就业服务机构及其他中介组织开展合作3提供“一站式服务”4重点放在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上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2公共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问题3资金和组织管理问题4 从业人员问题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的措施1依靠政策力量2加大政府投入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4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5推进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