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183307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沟小学疟疾防治知识讲座一、 概述: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际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原虫为常见。 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

2、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二、疟疾的临床表现: 感染者常有的症状,以间日疟为例,间日疟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

3、,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红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

4、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三日疟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儿童感染,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很难自愈。 卵形疟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恶性疟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其特点: 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脾大、贫血严重;可致凶险发作;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三、 疟

5、疾的治疗:(一)、基础治疗 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净消毒。 (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的目的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疟原虫以控制发作,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原虫以防止复发,并要杀灭配子体以防止传播。 四、如何预防疟疾: 要控制和预防疟疾,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针对疟疾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一)、管理传染源: 及时发现疟疾病人,并进行登记,管理和追踪观察。对现症者要尽快控制,并予根治。(二)、切断传播途径: 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三)、保护易感者:以服药预防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